学校第三届党委提出的“全院一心,锐意改革,发挥优势,力争一流”, 是当时的西南石大精神,是最值得珍惜的。
“全院一心”,就是只要是党委作出的正确决定,全校上下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党委首先要高度一致,领导、教师要拧成一股绳。比如要扭转学风,领导要深人下去,要率先垂范,各个学院都把学风整好。“锐意改革”就是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就不行。包括我们的管理、教学、科研、专业设置、办学理念等等,都要改革、要创新,眼光要长远一点。“发挥 优势”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建立的,大家都认可的东西千万不能丢,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自乱阵脚。
当时党委所说的“发挥优势”内涵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面貌、齐心协力办大事的集体主义、学风端正和学术氛围浓厚,等等,这才是无价之宝。只要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就什么都不怕,只要有了这种氛围,你要的东西就都会来。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三项工程”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是建校后的办学积淀和办学氛围形成的结果,“三项工程”过去带动了学校的发展,今后也仍然能够带动一批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的突破。
一所大学的学风和学术氛围非常重要,可以感染人。我们怎样去弊存利,把不利影响因素降到最小。比如我自己,并不是说要想提职称才去 搞科研写文章,而是想把书教好,要去提高学术水平,我也没想到将来要提副教授,但是我自己就写了。我还保留着当年《石油学报》给我写的一封信,信中说我连续三年在他们杂志发表文章,但是他们杂志原则上一个作者一年只能出现一次,因此我刚投的一篇文章虽然已经采用和排版,但正式发表只能在一年之后了。为了不耽误论文发表,所以他们建议我改投其他优秀杂志。
回想起来,我校很多研究工作并不是有了条件了才来搞的,成果也不是用物质、待遇等刺激出来的。那时,外面的专家、领导来我校,他们有句话令我们很感动--“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你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这就是人家对你的评价。当然,发挥我校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还要去吃野菜,所谓艰苦奋斗就是那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搞科研,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条件永远欠缺,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就是要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力争一流,所谓艰苦奋斗指的是这个。搞发展也不是拿钱买东西,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能吃苦,数据要千次万次来搞,像屠呦呦,她的实验上万次。
我们已经不是单一的工科院校了,但当务之急是全校一心,把石油 天然气工程这个优势继续保持发扬,同时让它带动新的增长点。只要学术氛围浓,我们自然会有提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本版内容由档案馆提供,刊登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