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而言,应该既有教学水平,也有学术水平,做科研的目的就 是为了搞好教学。所以我认为“科研反哺教学”这样的提法不对,也不赞成把教师分为教学型或科研型,我认为不存在纯教学型的教师,也不应该有纯教学型的教师。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上好课就不能不搞科研,除非他不想把书教好。因为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自己都没有创新,怎么培养创新人才。而要创新,必须搞科研,即使是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是如此,尽管教学任务太重,而且作业量也多,没有更多时间来专门搞科学研究,但在教学中也可以提炼一些东西出来。我担任基础课教师时,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理论来解决一些基础和工程应用中的计算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来的。
另一方面,如果不搞教学不给本 科生上课,那就是研究员而不能称为教师,哪有教师不给本科生上课?我曾去了美国两所大学,他们对每位教授每年、每学期必须给本科生上多少学时课都有明确规定,如果不上课,学校就不聘请你为教授,你就只能到研究院所去当研究人员。其实我们国家教育部也有类似规定,只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科研能够让教师常教常新,要是一个教师只搞科研不搞教学,那他就不是教师;一个教师只搞教学而不搞科研,他就会变成一个“教书匠”,他的教学水平就提不高,他的视野也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把这两个东西分开,甚至提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型、科研型教师等概念,我认为都值得商榷,不赞同这么提。这好比有人问你:是要一只手好还是两只手好?是要左手好还是右手好?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是不应该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一个教师本来就应该同时做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