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

2022-09-15
报刊:西南石油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西南石大精神最值得珍惜

    摘要:学校第三届党委提出的“全院一心,锐意改革,发挥优势,力争一流”,是当时的西南石大精神,是最值得珍惜的。“全院一心”,就是只要是党委作出的正确决定,全校上下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党委首先要高度一致,领导

  •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

    摘要:看到学校进人“双一流”建设高校,我很高兴。但是我们要知不足而进取之,要知道哪些地方不行、不够、不对头,要去改进它们。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就是学校一定要有特色。我感觉坚持行业特色也

  • 大学教师要上好课就不能不搞科研

    摘要:对教师而言,应该既有教学水平,也有学术水平,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好教学。所以我认为“科研反哺教学”这样的提法不对,也不赞成把教师分为教学型或科研型,我认为不存在纯教学型的教师,也不应该有纯教学型的教

  • 教无定法教要常新

    摘要:学生培养要通过各个环节来进行,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其它环节如二课、课外科技活动、社会活动和家庭教育等,对学生成才也同样重要。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岗位上的主要职责履行好。中国有句古话:爱则专,专则成,成则

  • 专业建设既要有前瞻性又要下决心

    摘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扩大招生规模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客观需求。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开设新专业。学校党委经过调研,认为工民建专业不仅石油工业需要,而且社会普遍需要,于是决定增设工民建专业。为了这个专业,

  • 边搞基建边上课

    摘要:我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现在叫做重庆大学。毕业时有西安、南京等几个地方的学校可以选择,但因家在重庆,所以选择了留在四川。当时,我们有4位同学分配到了四川石油学院,离校时,学校把车票准备好,让我们直接到四

  • 西南石大精神最值得珍惜——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袁祥忠教授

    摘要:人物简介:袁祥忠,男,中共党员,教授,1938年12月生,重庆人,汉族,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原重庆建筑大学结构专业。曾任系主任、教务处长、校长助理、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理事、四川省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搞基建边上课

   期次:第674期   

我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现在叫做重庆大学。毕业时有西安、南京等几个地方的学校可以选择,但因家在重庆,所以选择了留在四川。当时,我们有4位同学分配到了四川石油学院,离校时,学校把车票准备好,让我们直接到四川石油学院报到。

1960年7月13日,我来到四川石油学院,人事处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第二天,让我去基建帮忙。当时学校还没有基建处,材料科、工程技术科、财务科共用一个办公室。之后一位叫刘克的工程师接待了我,他之前是石油部工程师,专业是建筑规划设计,当时他正在负责建学校机械楼。按照原来的设计,机械楼楼顶是平顶,但时任院长马载希望建成拱顶。刘克就问我能不能修改设计图纸,我答应试一下。接下来我就把整个楼顶部分设计成了一个大圈梁,把所有梁贯通,相当于把整个屋顶作出了一块钢性很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砌砖就很牢固了。直到现在这栋楼都保存完好。这就是我来到西南石大做的第一件工作。

约半年后,机械系的副主任黄训豪从香港回来,他问我能不能上《弹性力学》这门课。当时赵国珍老师主讲这门课,因为他要出差,所以需要找其他老师来上。我是学结构的,力学这部分自认为学得很多,成绩也还可以,就答应了。后来赵老师出差回来听了我讲课,比较满意,也提了一些宝贵意见,之后就由我继续上这门课。

当时负责基建的领导是副院长王礼庭,他很开明,为了不让我把专业丢下,同意我在不影响基建处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到机械系上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所以我一半在基建处一半在机械系,系里有课就找我。王院长很注重培养我,基建上一有设计任务和工程技术难题就会叫上我,我负责的基建设计也比较多。比如南充校区的热工实验室,至今仍在。

慢慢地我便开始参与一些较大的设计了,比如机械楼扩建工程。后来川局设计院希望我参加昆明油库设计,但学校不同意,连发两封电报让我回学校。还有南充校区老学生食堂是我带着肖玉明和张先普设计的。由于这个工程较大,建筑跨度很大,施工难度较高,涉及的因素较多,我当时就给王礼庭副院长提出带到重庆去做设计,因为离自己的母校近,可以随时请教读大学时的老师。学校同意后,我们在重庆大学招待所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参考北京石油大学礼堂兼食堂的设计图纸,把学生食堂设计出来了。这期间重庆大学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所以至今仍然难忘师恩。

这个过程中,只要机械系那边有教学任务,我就会过去上课。完全离开基建处是在很多工程都完工后,这也反映了当时学校的基建任务很重,很多工作都是自力更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石油大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