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1
浏览: 25
字数: 6488

践行“双碳”文明的石油样本

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三)

本报记者 王晓群 陈钦强

 

  7月12日是第11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万里山河,处处“绿”意盎然。中国石油的绿色发展,激涌强劲脉动。

  “光”速前进——从大庆油田建成投用集团公司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到塔里木油田且末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中国石油光电项目从无到有,起步即跑出年增长100万千瓦的“加速度”。

  “氢”情突破——从解码关键技术、点燃百年奥运首支绿氢火炬,到建成甘肃省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中国石油“氢”装上阵,年产氢气超260万吨。

  “气”贯神州——从长庆苏里格整装气田年产天然气超300亿立方米,到西南油气田建成川南百亿立方米页岩气基地,中国石油底“气”十足,以占全国六成的产量“气”润华夏。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大国担当,“双碳”承诺。作为践诺笃行的能源央企,中国石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双碳”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速转型,快步发展,积极书写能源央企的绿色样本,唱响“绿色之歌”。

  跑出战略转型的绿色路径

  无惧挑战,奋楫能源发展大潮,迈出历史性的“双碳”步伐。向“绿”而动,顶层设计绿色征途,激扬逐浪前行的澎湃动能

  绿色低碳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知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早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有预言:跨越以煤炭为动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石油为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将迎来以绿色能源为动力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演进过程中,绿色低碳是迈向文明的历史必然。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人类在碳减排方面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发展是硬道理,“双碳”是硬责任。身处时代绿色发展大潮,站在国家油气生产端,作为能源保供“顶梁柱”的中国石油坚毅笃定:践行“双碳”是中央企业的光荣使命,也是能源企业的鲜明底色。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说:“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谁转型快谁就能争取战略主动。”

  2021年1月,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之一。这是历史性的一步,也是战略性的一跃。中国石油放眼历史大局、国际格局、行业变局,以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历史胸襟,无惧挑战,奋力迈出契合时代大势的绿色发展转型步伐。

  从新战略指引新部署,到新部署推动开辟新格局。中国石油成立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以此领导绿色低碳战略发展,研究制定并推进实施新能源新业务“1+8”专项规划和绿色低碳行动计划。

  ——战略导航,顶层规划。

  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提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第一步清洁替代,到2025年新能源产能比重达到7%。

 

  第二步战略接替,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与油气业务“三分天下”,基本实现“热电氢”对油气业务的战略接替。

  第三步绿色转型,到2050年“热电氢”能源占比50%左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

  ——高远起笔,落子推进。

  夯基垒台,搭建“四梁八柱”,立体布局,全面发力。业务架构上,优化完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成立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突出业务协同、专业化发展和产业链国内外一体化统筹,构建起油气与新能源、炼化销售与新材料等四大主营业务板块,将新能源放到与油气业务同等重要的主营业务位置。

  平台建设上,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平台,成立昆仑资本有限公司,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合资创建中国首家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天津),积极参加上海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活动,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碳交易机制。

  多方合作上,发起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与OGCI成员公司董事长/CEO联合签署发布新的近零排放战略;发起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成立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专注气候领域绿色投资。

  地理布局上,放眼东西南北中,构建京津冀地热供暖、吉林绿色协同发展、青海清洁电力、大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玉门清洁转型、新疆绿色能源产业化发展“六大基地”和战略资源开发、氢能产业链、清洁替代、CCUS示范、新材料产业提速“五大工程”。

  重点项目上,注入清洁元素,从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矢志打造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工程,到南海边拔地而起的广东石化世界级一体化新石化基地,再到北部湾建设中的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绿色低碳作为最鲜明的底色,展现在从立项到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中国石油高远谋划、战略设计,在内部逐渐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并形成链式反应,受到外界的高度肯定。

战略管理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孟宪忠由衷感慨:“中国石油真了不起,能够将新能源与油气并重、新材料与炼化并列,说明中国石油已不再是传统的能源公司了。”

  向“新”而动,超远设计领先一步。中国石油以战略引领发展,激扬澎湃动能,逐浪绿色低碳,奋力踏上了时代的前进鼓点。

  书写能源安全的清洁方案

  夯实“压舱石”,发展“新势力”,“碳”路新模式,实现端牢能源饭碗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同向而行,合力并进

  2022年,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40%,油气资源保障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

  保障能源安全是历史的重任,“双碳”承诺是时代的使命,如何双肩担负,怎样齐头并进?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重逾千钧,鞭辟入里,为能源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寻找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方案。

  端牢能源饭碗,坚定绿色转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石油牢记嘱托,夯实稳产“压舱石”,发展“新势力”,奋力推进“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积极书写能源安全的“清洁样本”。

  ——做大“半边天”,清洁资源“气”势磅礴。

  天然气现实可靠,发展“底”气十足。数据显示,天然气单位热值碳排放系数是石油的0.76倍,是煤炭的0.59倍。发展天然气,可同时肩负保障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双重任务。

  塔里木盆地,南天山,克拉2气田。号称气井产量“五虎将”的克拉2-克拉4等井,正源源不断地采气、输气,持续创造着一口井供应一座城的能源传奇。

  这一在中国能源工业史上并不多见的单井产量佳话,折射出中国石油对天然气生产的强大推力。深耕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三大主力气区,大打进攻仗,加大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规模开发力度,唱响勘探开发“二人转”……中国石油正不断增添中国能源的“底”气。

  一条持续上升的曲线诠释着中国石油的不凡“气”度。中国石油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首超10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首破1亿吨、首次实现“气超油”,再到2022年达到1453亿立方米,坐稳油气资源“半壁江山”,中国石油天然气扛起清洁能源保供“顶梁柱”,筑牢转型发展的安全“压舱石”。

  ——快打“新粮食”,新能源跑出“加速度”。

  “油气是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要多打能源‘粮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戴厚良提出,要将新能源与油气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这反映出中国石油党组对发展新能源的态度和决心。

  拓展来自地下的“热”爱。“以前只要一降温,暖气就会冷几天,自从冀东新能源用地热为小区供暖后,这个问题就再没出现过。”2022年3月初,山东武城居民李女士为冀东油田建设的清洁能源供暖项目点赞。中国石油依托掌握的地热技术,持续发力地热项目,从冀东油田到华北油田再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仅2021年新增地热供暖面积就达到1000万平方米,是“十三五”时期的两倍;到2022年累计建成地热供暖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

  书写沙戈荒上的无限“风光”。从玉门的光伏项目,到吉林的风电项目,再到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零碳公路,一批批风光电项目拔地而起。近3年,中国石油以起步就是冲刺的速度推进风能、光能建设,仅2022年就开工建设风光发电项目47项,新增装机规模达110万千瓦,装机总规模达到140万千瓦。

  “氢”情唱响绿色之歌。从勘探开发研究院制备氢气、点燃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到华北石化两个半月里快马加鞭建成投用两套副产氢提纯装置,再到玉门油田以非常之力建设16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中国石油剑指氢能,全力打造氢能样板。

  “风光热电氢”的绿色版图徐徐展开,生产端凯歌高奏,销售端也快速跟进。

  今年7月初,金城兰州,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莫高智能智慧综合能源站里车来车往。这座集成品油零售、CNG加气、非油销售、汽车充电、电动车换电为一体的智能智慧综合能源站,从2020年建成以来就成为网红打卡地。

  中国石油销售业务加速新能源市场布局,大力推进充换电、氢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多种类新能源业务,形成多能互补的经营特点。截至今年年初,中国石油已建成加气终端1400多个、充电站255座、换电站24座、光伏站542座、加氢站(综合能源服务站)24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生产到销售,由油气到热、电、氢,中国石油业务链向“新”出发、产品链全面推进、价值链大力发展。

  ——赋能“碳捕手”,CCUS以点带面持续突破。

  7月的松原大地,骄阳似火。吉林油田CCUS黑125标准化注气平台上,二氧化碳被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下,岩层里的石油则被持续地挤出地面。

  这就是被称为中国CCUS界“吉林模式”的生产一角。自20世纪60年代率先在大庆油田开展小井距单井组碳酸水试注试验,拉开探索二氧化碳驱油序幕以来,中国石油赋能创新、攻关技术,打造“碳捕手”,引领国内CCUS产业逐步迈上工业化发展新阶段。

  在规模上,从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再到“四大六小”的CCUS产业格局,中国石油CCUS项目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的引领性优势。

  在管理上,中国石油不断探索二氧化碳驱油的高效开发新模式,CCUS项目向“智”而行、不断升级、持续突破,为CCUS产业可持续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在融合上,中国石油加快拓展CCUS与油气和新能源业务的融合发展新路径,扩大CCUS在低渗透油藏、非常规油气开发方面的利用规模,创新探索CCUS与光伏发电相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真正实现CCUS-EOR项目的绿色负碳开发。

  一口口向地下吐纳的“碳”井,见证着中国石油CCUS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砥砺探索;一项项领跑行业的技术,记录下中国石油引领国内CCUS产业发展的奋进历程;一项项领跑行业的技术,诠释着中国石油矢志减碳的担当和奉献。

  油气产业链硬核支撑,“风光热电氢”朝气蓬勃,减碳和求碳“双向奔赴”,中国石油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步履铿锵,奋力走出一条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的融合之路。

  构建生态文明的石油力量

  节能、治污、绿化的一步步奋进,记录着全业务链绿色发展的历史嬗变;由黑到浅绿、深绿的一点点色彩变化,描摹着“能源脊梁”的时代渐进轨迹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时间的刻度已经标注。践行“双碳”,是一场比拼综合实力的全方位竞赛,考验的不仅是能源的去碳化,而且是能源与生态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

  面对这道复杂的时代考题,传统能源公司该怎么办,以什么样的姿势奔跑去赢得未来?

  站在新时代的生态赛道上,深耕油气多年的中国石油,以战略眼光全面发力,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发展“绿意”盎然;减碳、用碳、替碳、埋碳,一体化“碳”路高歌猛进。

  ——攻坚节能,领跑能效。

  2022年8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1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独山子石化毫无意外地入选。这是独山子石化110万吨/年乙烯装置连续10年蝉联乙烯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这是中国石油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戴厚良指出,能源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费大户,必须在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

  主动进攻,尽锐而战,全力出击。中国石油将节能作为第一能源,制定《能源节约与能效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油气损耗管控、节能源头管控等重点任务;加强能效对标、能源管控、节能审计等节能管理措施,推进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和能源管控建设,加快推广以风电光伏替代油气生产用电的绿色生产方式……

  一项项重磅举措扎实推进,中国石油在能源节约的路上蹄疾步稳、成果丰硕。数据显示,2022年,上游业务实现节约能源38万吨标准煤,节约新鲜水486万立方米。

  ——升级油品,保卫蓝天。

  汽油质量升级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中国石油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助力成品油从国Ⅲ到国Ⅵ,实现油品质量9年三级跳,完成欧美20年油品质量升级路;超前产出京Ⅵ油品,助力北京绿色冬奥。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PHG)原创团队,亲历中国石油自主汽油质量升级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中国石油油品质量标准从国Ⅲ到国Ⅵ升级的全过程。他们破解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发了中国石油首个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实现该领域自主技术“零”的突破。

  2021年的盛夏,锦西石化生产出的首批合格京Ⅵ_B标准车用汽油,提前投放到北京的加油站。“北京蓝”的成绩单上浓墨重彩地记下了中国石油在油品质量上的探索和努力。

  ——深耕治污,守护净土。

  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在先进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攻关团队奋起直追,开启环保钻井液的创新之路,研制出具有端胺基结构的胺基抑制剂和钻具成膜的极压抗磨润滑剂等环保处理剂,核心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由1到N,多措并举。中国石油聚焦环境保护,打磨技术利剑,加强现场管理,大打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积极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环境检测与保护关键技术,到炼化能量系统优化升级与推广应用,再到开展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等工程,无论是戈壁荒滩上的井场,还是紧邻城市的炼厂,中国石油上中下游推进全环节清洁生产,守护每一方碧草、每一寸净土。

  由清洁化到无害化,从变废为宝到为“绿”避让,中国石油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奋力建设绿色矿山。

  关停的大港油田滨海电厂等燃煤机组,展示着中国石油治污的决心和勇气;嬉戏在苏里格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诉说”着长庆建设绿色矿山的历程和艰辛;耸立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千年胡杨,见证着塔里木油田封井退出的格局和胸怀。

  ——深入绿化,吸碳固碳。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签订协议,发起“中国石油绿色碳中和行动”项目,面向石油员工、合作伙伴及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建设中国石油碳汇林、碳中和林,打造央企碳汇林、碳中和林建设示范工程。

  2022年4月,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一群团员青年正在挥锹铲土栽种新苗。作为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已完成建设面积510亩,并获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认证,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236吨,为中国石油碳中和林建设提供范例和样板。

  今年4月,中国石油启动准噶尔碳中和林项目,发起“我为碳中和种棵树”公益行动,超过101万人次参与,募集资金超过3142万元,社会公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这是中国石油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森林碳汇业务迈出的坚实脚步。多年来,中国石油既是采油人又是种树人,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近几年,集团公司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约50万人次、植树200万株。

  联合伙伴,创新协作。中国石油不拘泥于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新项目、打造新平台。沙沙作响的绿叶,讲述着中国石油用心用情浇灌的故事;昂扬生长的树木,记录着中国石油“绿化中国”的脚步。

  节能、治污、绿化……铿锵的步伐,见证着全业务链绿色发展的历史嬗变;黑、浅绿、深绿……色彩的变化,描摹着“能源脊梁”的时代渐进轨迹。

  奋进“双碳”征途,是光荣和梦想之旅,更是荆棘与风雨之路。站在历史的新坐标下,中国石油将牢记“国之大者”、心系“企之要情”,奋力探索,唱响责任与使命的石油壮歌,书写绿色与发展的壮美诗篇。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石油力量

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一)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石油探索

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四)

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石油实践

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六)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