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9
浏览: 37
字数: 6672
推荐表: 查看

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石油实践

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

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石油实践

中国石油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王晶 高屾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勉励我们要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油气行业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无论是在国外出访还是在国内调研,无论是在疫情紧要关头还是在冬供特殊时段,数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殷切的期望。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到“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从“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到“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到“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关怀,催人奋进。

  5年来,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共同信念转化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石油实践。百万石油员工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以能源基本盘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奔向世界一流的铿锵脚步。

  迎战大变局——

  勇当保障能源安全“石油行动”的主力军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两个“饭碗”,一个明确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个迫切需要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油气自给能力和水平,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两个“饭碗”,装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更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底气。

  集团公司党组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带领百万石油人努力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坚决端稳端牢能源饭碗。

  犹记得,新冠疫情重创石油工业,全球油市剧烈震荡,国际油价一度跌到负值,关乎企业生存发展。

  在严峻挑战面前,国际大石油公司出于市场利益的考量,选择削减支出、降低产量。我们则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置于首位,让“风暴场”成为“炼钢炉”,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牢牢端稳能源饭碗。

  犹记得,随着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勘探开发对象呈现“非、深、难”等一系列新特点,隐蔽和复杂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

  面对资源劣势,我们瞄准全新的资源类型,变被动为主动,完成深层向超深层、常规向非常规两大跨越,盘活了一个个稳定产量的“资源池”。

  犹记得,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阵痛,叠加寒潮等极端天气影响,世界各地轮番上演液化天然气的“抢购潮”。

  面对能源短缺带来的一场场“强震”,我们胸怀“国之大者”,未雨绸缪,全力做好各项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全力以赴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确保百姓正常生活和社会日常运转。

  于逆势中积胜势,于变局中开新局,进攻、上产始终是我们不变的行动!

  今年5月30日,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深地塔科1井在塔里木油田开钻,踏出了向地球万米深处进军的铿锵足音。如今,在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林深树密的四川盆地,为寻油找气,中国石油以钻穿一座座“地下珠峰”的智慧和魄力,将勘探开发的触角不断向地球深处延伸,让中国深度镌刻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里。

  作为国内原油产量“压舱石”,1959年至今的64年间,大庆油田坚持增储上产,始终践行着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目前,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累计原油产量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多亿元,创新形成了领先世界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以大庆油田为代表,中国石油16家油气田企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奏响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时代“奋进歌”“争气曲”,助力国内原油产量在2022年重上2亿吨,进一步夯实了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基础。

  能源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经济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绿色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的清洁能源,成为我们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最大底气。集团公司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要求,带领百万石油人加快推进天然气开发利用,制定天然气产业链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推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22)》预计,我国天然气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天然气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将在推进我国清洁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中起到突出作用:近中期满足能源消费增长和新能源波动调峰需求,中长期实现“天然气+新能源”融合发展。当前,中国石油年产超1亿吨的天然气产量当量,连续15年超4000亿立方米的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桥梁”。

  从油气并举到油气并重,从油气并重到优先发展天然气,再到快速发展天然气,中国石油积极攻克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的技术难关,持续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多渠道引进国外天然气,构筑起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当前,在川南地区的崇山峻岭间,一个个压裂平台星罗棋布,页岩气上产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未来几年,这里将年均压裂投产页岩气新井400口左右,压裂井数保持高位运行,保障产气量稳步提升。

  “川南页岩气压裂工艺2.0技术应用推动了页岩气压裂技术全面升级换代,与北美页岩气压裂技术相比,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表示。

  从西南到西北,从大漠到平原,中国石油千余口水平井在辽阔的国土上摆下“战场”。广大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正有力支撑我国建设更加殷实丰厚的天然气“大粮仓”。2022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在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约为67%,有效助力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

  拥抱大变革——

  勇当能源转型发展“石油方案”的探路者

  “绿”动全球,世界能源格局正面临颠覆性重塑。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双碳”之风劲起,新时代的能源安全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能源保供的数量、质量、效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辩证地看,新时代能源保供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共存。一方面,新的挑战扑面而来——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商,肩负着国内52%以上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的产量任务,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转型发展,既要保量又要提质。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另一方面,新的机遇应运而生——答好“双碳”这道必答题,意味着实现能源的长期接替供应,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征程上,中国石油把握好时与势、稳与进,加快探索传统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新时代能源保供之路。

  ——先立后破,借势而为。在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寻求最优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和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重要交替期。“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鞭辟入里。对于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石油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发展新能源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在发挥传统能源优势的基础上,先立后破,借势而为。

  破与立之间,彰显智慧和勇气。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石油选择在这一天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颇具深意。在致辞中,戴厚良董事长提出,中国石油“努力成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其中,进一步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按照2025年、2035年、2050年3个阶段目标整体推进。小步快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中国石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转型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之间的辩证逻辑。

  面对能源转型的大变革,中国石油要实现怎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凸显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更名为油气新能源分公司;上游业务持续优化整合,16家油气田企业全部成立新能源事业部;依托公司油气矿权区域及周边丰富的风光热等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产业优势,部署实施“六大基地”和“五大工程”。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建设全力推进。

  ——做大增量,增加“总当量”。加快发展步伐,拥抱属于新能源的春天。

  “石油天然气是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全力以赴增加‘能源总当量’,保障能源资源供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这样强调。

  坚定不移做大增量。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石油探索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

  玉门油田率先建成中国石油首个200兆瓦集中式太阳能并网发电示范工程,使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老油田焕发新的生机。大庆油田建成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发电项目,连续稳产25亿吨原油的我国陆上最大油田正书写着光的故事。吉林油田建成中国石油首个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大风车舞动新愿景……

  中国石油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布局,2021年建成投产新能源项目39个,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350万吨标煤。在这一基础上,2022年清洁电力业务提速发展,新增装机规模达110万千瓦;地热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全年新建成地热供暖面积为1006万平方米;CCUS全产业链发展驶入“快车道”,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00万吨……新能源业务发展多点开花,呈现出蓬勃生机。

  中国石油的新能源故事打开了全新的精彩篇章。预计2035年新能源新业务产能与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左右新能源新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

  ——做优存量,提升质量。在多领域“打粮”的同时,让能源饭碗装满优质“粮”。

  受限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结构基础,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依然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这意味着,存量资源的绿色低碳化是必由之路。

  提气质。近年来,中国石油竭力建设大气田、大通道、大产业,主动拥抱天然气“黄金时代”,为国家持续贡献“绿色GDP”,为人民不断输送“福气”,全力打造生态文明下更具魅力的中国“气质”。中国石油致力于不断优化油气结构,促使天然气产量当量在油气产量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升。2020年,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原油产量,2021年、2022年天然气在油气结构中的占比分别提升到51.6%、52.5%。中国石油以自身能源供应的清洁化,带动国内能源发展的低碳化和清洁化。

  2022年是天然气发展史上极为特别的一年,受天然气价格飙升和经济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天然气总体供应趋缓。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供应量却逆“市”增长,供应了国内市场中60%以上的天然气,牢牢稳住了清洁能源供应的基本盘,在促进中国天然气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

  提品质。中国石油以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助力国内油品加速迭代升级,仅用10年就走完了欧美近20年的油品质量升级道路。为助力绿色冬奥,中国石油率先实现油品升级,京Ⅵ_B油品上市时间比新标准全面推行提前了3个月。目前,国Ⅵ标准汽柴油已实现全面供应,全面对标国际标准,个别关键指标超越欧洲标准。化工新材料技术是实现石油低碳化使用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加快推进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高端碳材料的研究。2021年,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套乙烷制乙烯项目先后投产成功,其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列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示范工程。今年5月30日,被誉为“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一体化新石化基地的广东石化全面投入商业运营,炼化业务绿色发展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一个能源供给总量更大、供给结构更优化、供给方式更多元、生产过程更低碳的综合性能源企业新面貌逐步显现。

  直面大战大考——

  勇当服务经济民生“石油力量”的贡献者

  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采气区干部员工时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在大战大考面前,中国石油“顶梁柱”顶得住的央企形象深入人心。

  ——“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是中国石油践行“国之大者”的担当。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认真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战“疫”。

  夺油争气,为国民经济赋能。大庆油田以高质量原油稳产扛起标杆旗帜;长庆油田拉开近年来最大油气产能建设帷幕;大港油田在百里油区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16家油气田企业自觉把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重任扛在肩上,不断坚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稳增长的信心。

  生产线变身战“疫”线、安心线。2022年5月15日,兰州石化结合全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形势要求,将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转产医用料RP260,产品迅速发往医用器材制造生产厂,火速驰援疫情防控最前线。

  为车辆加油,也为生命加油,为民生加油。在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意义的武汉,湖北销售公司挺立“风暴眼”,625座加油站正常营业,不封站、不断油、不关店,有力稳定了当地油品市场。与此同时,湖北销售在相关站点开通保供绿色通道,确保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的救护车辆、物资运输车辆、市内工程车辆、应急车辆快速加油。

  天然气销售湖北分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在湖北唯一的天然气销售企业,在疫情发生后,安排专人做好地市用气需求对接,24小时保持应急变更增量通道的畅通,优先满足城燃企业的用气需求。

  ——“端稳能源饭碗的同时助力端牢‘中国饭碗’”是中国石油全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重要位置,以与农业农村部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为努力方向,着眼化肥产销、乡村振兴、服务“三夏”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每年春耕、“三夏”、秋收等重要农忙时节,中国石油都提前开展全国化肥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坚持上下游联动,积极组织资源,及时制定化肥营销方案,确保农忙关键期各地化肥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作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队”,中国石油积极投身助力乡村振兴的各项事业中,使广袤的农村绽放出一朵又一朵幸福花。

  全力助农、真心惠农、温情暖农……中国石油用实际行动兑现着服务社会的承诺,用实干担当诠释着助力端牢“中国饭碗”的责任。

  ——“全力做好民生保供”是中国石油始终不变的承诺。

  “每当夜幕降临,都会点亮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但想到除夕夜城市楼宇间的万家灯火,我觉得这份守护很值得!”这是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作业三区维护班员工汪露的心声。在万家团圆之时,他驾驶皮卡,穿梭在毛乌素沙地4座集气站和52口气井之间,只为查看井口压力、温度数据,检查站内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每一立方米天然气安全入户、温暖万家。

  郑有录,运输公司青海分公司的驾驶员,工作内容是开着LNG槽罐车从青海格尔木向西藏拉萨运送天然气。一个来回的距离为2300公里,在顺利的条件下需要五六天时间。10年来,他跑了500多个来回,行程长达120多万公里。这些数字,记录了中国石油“气化西藏”工程的生动实践。

  为了守护“生命禁区的灯塔”,在中国石油双湖加油站,4名员工不断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与“宝石花”相伴相守,共同见证双湖这颗“羌塘明珠”的时代变迁。他们的坚守让人们明白这座站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民服务。

  如他们一样,数以万计的石油人穿梭在戈壁荒滩的气井管线间,行进在沙漠腹地的酷暑严寒里,全力应对各类恶劣环境的挑战,以默默的坚守付出践行“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将‘石油温暖’送至千家万户”的铿锵誓言。

  ——“冰雪之约携手共赴”是中国石油参与国家盛事的热情。

  从2008年牵手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拥抱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始终把服务国家盛会、服务重大活动作为自觉追求。

  中国石油通过自主研发生产,点燃近百年冬奥历史上首支以“绿氢”为燃料的火炬;精选26座加油(气、氢)站,为赛事提供能源加注服务;华油阳光冬奥服务团队的1357人高质量完成冬奥村住宿、餐饮服务保障工作,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护航北京冬奥,我们竭尽所能、不遗余力。

  使命在肩、责任如山。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石油为党奉献、产业报国、造福人民的承诺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历经千锤百炼而弥坚。辉煌未尽,前途光明,百万石油人正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奋楫笃行。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