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
赶大集,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赶大集这种传统而古老的民俗活动逐渐被年轻人淡忘,但对老一辈的人来说,这不仅是生活需要,更是“乡愁”的记忆。
现如今,商品供应充足,即使在农村,商场超市也是遍地开花。但在大连周边的农村,赶大集这项民俗活动,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大集都有约定俗成的周期性,相近的大集在时间上都有彼此的照应,方便周边的乡亲择时择地,一般以乡镇为单位划定赶集时间和地点。我的老家是瓦房店市李官镇,大集逢二、五、八日开集,赶大集仍被一些老辈人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物品交流的形式。
近几年,赶大集这种传统民俗在过年过节期间异常火热,也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前来凑热闹。特别是一些在城内工作的年轻人,能抽出时间陪父母赶大集,那是一件让老辈人感到无比幸福的事。我几乎每年都回老家赶大集购年货。节日期间的大集,更是人间的购物天堂。除了传统的鞭炮市、糖果市、水产市、年画市、花鸟市,那些琳琅满目特有的乡土味、原生味、绿色味,是现代大型超市所不能及的。
赶大集不仅可以买东西,也能“赶人情”,赶集的都是乡里乡亲,在这里还能偶遇以前的小伙伴,年轻人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老辈人更是执手相望,用土得掉渣的乡音,唠着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旧事。虽然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但大集上的短暂相遇,增添了一份浓浓的乡情。
如今大集还增添了大秧歌、民族服饰舞蹈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好玩、好吃、好看。在这里还可以见到卖染料的“货郎鼓”、卖豆腐的“梆子”。如今的城里人,只能在电影里才能看见到的道具,在这里是真真切切地零距离感受古风遗俗带来的魅力。各个集市风格不同,就算不买东西,逛一逛,也是惹人醉。
在李官大集,一位摇着“货郎鼓”的“货郎”引起了我的注意,只听见“出动,出动,出出动”的鼓点,人们就会心地一笑围了上去,知道卖装点馒头染料的来了。“货郎”是本地种地为生的农民,摇鼓叫卖已经有30多年,卖染料的利润虽然少得可怜,但他乐此不疲,喜欢走街串集,他用“货郎鼓”的声音告诉人们,新年到了,唤起人们对传统“年”的记忆。
赶大集不仅置办了年货,也感受这份传统的农村大集文化,儿时的年味又回来了……(徐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