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孩的十年
□ 李春霞
核心阅读
十年里,我从江南的鱼米之乡,扎根到渤海岸边的北方工业之都;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两个孩子的妈妈。
十年里,我体验过从五米跳台勇敢跳下去的尝试;我见证了南堡原油年产百万吨的雀跃欢呼;我目睹着石油家园高楼的拔地而起;我聆听着冀东三十周年的芳华故事;我也在一次次参与石油储量对接的过程中,感受着冀东石油人的执着坚守。
十年,有惊喜,有悲伤,有期待,有失落……正如我喜欢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的那样: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十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十年却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每个在当时看来都平凡普通的日子,十年后再去回望都会绽放出瑰丽的色彩。
我的十年故事都和冀东息息相关,我的十年青春随风逝,您的三十华诞风云涌。
我在摸爬滚打中历练得宠辱不惊,您在艰难磨砺中萌发出蓬勃的希望。
十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十年的坚持和努力却值得用一场盛典来铭记。
在这十年的结尾,我想让自己来做这场盛典的主角,回忆自己十年来最值得被记录的人生故事。
2010年“初来乍到”
这一年,我24岁,七月份硕士毕业,结束了三年的异地恋生活,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来到唐山,这座有着无限可能的凤凰之城,来到冀东油田,一切是那么的新奇和梦幻。
记得报到后去南堡作业区参观,气势如虹的展厅,一望无际的大海,井架矗立的人工岛,面对一个个伟大的创举,一座座孤立的小岛,却完成油田每年一大半的产量,心中不禁肃然起敬,不由得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期待。
2011年“驻守海岛”
这一年,我们在双方父母亲人的祝福下走进婚姻的殿堂,虽然是父母眼中的远嫁,对于我而言,却从没有畏惧过。
这一年,我在南堡2号岛工作,上七歇七的倒班制。2号岛,这个我走出学校踏入社会的人生第一站,给我太多感触。吹砂造岛,海油陆采,冀东石油人的改天换地让人敬佩。现在回想起当初在2号岛那些甘与苦的日子,遇到的那些温暖的人,都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井口录取油套压、更换压力表、量油测气、分析化验、地质与工程总结以及台账的建立,一天天繁复的日常工作,让我对身处一线的采油工人始终怀有一份敬畏之情。
2012年“新手妈妈”
这一年我从岛上下来,来到南堡油田地质研究所。单位离家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每天早晚班车循环。在地质研究所承担南堡1-1区的油藏动态分析工作。
这一年孕育宝贝,第一次当新手妈妈,喂不完的奶,熬不完的夜,柴米油盐、琐碎家常,在手忙脚乱中挣扎成长。
2013年“唐海时光”
这一年在这座城市我们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感恩于油田的“优其居”,让我们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能住上了梦想中的房子。
半年的产假休完,开始我漫长的背奶生涯,真真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艰辛,孩子让我成长,让我学会面对。
这一年,地质研究所新成立地质室,十个人,第一批搬到了唐海,现在的我们几个都“散落”在油田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那间温暖的小办公室里有着我们一起共同绘图讨论的身影,有我们一起闲话家常的玩笑戏谑,每每回忆起来真是一段纯真美好的时光!
2014年“走出自我”
这一年孩子两岁多,“沉寂”三年的我终于可以出去透口气,背起行囊只身一人去了遥远的香港和澳门,当我在香港的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美景,当我在中环的繁华里仰望着摩天高楼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世界可以这么色彩斑斓,那些生活中的微小情绪是如此的不值得一提,治愈了生活中的很多小确丧。
年底工作需要,来到了研究院上班,负责储量参数研究工作,这也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终于不用两地奔波,终于不用再为孩子在哪里入园而纠结,而也终于,我可以充分运用我学习了七年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2015年“悲伤逆流成河”
这一年的年初,父亲猝不及防的离世给了我狠狠的打击,有些事情不敢多说,说出来就会千疮百孔,只有无数个深夜无尽思念的心碎。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生命本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接受得到的满足也要接受剥离的疼痛。
还是因为儿子让我慢慢走出了丧父之痛,生命的延续,孩童的无忌,成长的坚韧……或许只有更加坚强更加用心的生活才是对爱你的人最好的回馈。
2016年“三十而立”
2016年初,国家放开“二孩政策”,我们成了第一批勇敢“吃螃蟹”的人,我的二孩孕期生活特别特别煎熬,想想那些糟心的孕期并发症,真是一言难尽!这一年,我30岁,步入而立之年,给自己的人生大事留影纪念,一直是我生命里虔诚守望的仪式感!
来到研究院的这两年里,一直在边工作边学习,给自己蓄满能量才能勇往直前,储量工作繁琐细碎注重基础,而我也在竭尽所能用自己领悟出来的方法去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储量参数数据库”。
2017年“二胎生活”
这一年的三月,伴随着女儿的第一声啼哭,我又开启了158天的产假旅程,二孩生活的一开始让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再到后来的单枪匹马依然可以“叱咤风云”,真是一部血泪交错烟火弥漫的二娃妈奋斗史!也是这段时间我开始了用公众号文字来记录心情,用拍短视频来记录成长,孩子们慢慢的变得愈发有爱小家也愈发温暖。
9月份再次回归职场生活,工作家庭无缝衔接,日子充实得没有任何思考和烦恼的机会,倒也是过得云淡风轻有滋有味。
2018年“居家陪伴”
这一年,小娃依旧嗷嗷待哺,大娃光荣的成为一名小学生,作为一个还在张望和徘徊中举棋不定的“老母亲”,一边在工作中寻求存在感和自我认同感,然而也更希望给孩子最优质的陪伴。
所以这一年我们在一起读了很多的书,我相信创造一个书香家庭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必须以身作则事必躬亲,我把客厅改造成了书房式客厅,下班后我会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对书本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让生活不再枯燥和单调,充满了醇香的文艺浪漫气息。
2019年“诗与远方”
这一年,我独立承担了储量参数研究的很多工作,跟随前辈们在各种储量汇报中学习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繁重的工作让每一天都变得充实又踏实,与此同时,我把工作中的每一次努力付出都兑现成了文字,记录着身边这群执着坚守默默付出的战友同事们。
生活中,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我们又开始了“诗与远方”的探索,我相信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嬉笑怒骂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都是那么那么的回忆芬芳……
2020年“疫情坚守”
转眼来到2020年,然而新年伊始,当我们还沉浸在和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时,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吓得措手不及。很多简单美好的计划都在这一年被无奈搁浅,很多热血沸腾的激情都在这一年被无情打压。
而这一年,面对太多的无奈和困惑,由衷的感谢冀东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愉快的工作和学习,每天都是新鲜的。虽然未来一切扑朔迷离,但是我相信只要专注于当下,当下自然会赐予我力量,不管是在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上,我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如我喜欢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的那样: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2011年的我
2012年的我
2015年的我
2017年,四口之家
2020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