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艰难百战多——冀东油田西部探区建设纪实
朱米福 张冬旭 孙杨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在绵延不绝的群山中,一座座钻塔巍然耸立,一条条管线蜿蜒逶迤,一个个试气放喷火焰相继点燃……吊臂伸展,机械轰鸣,人来车往,走进西部探区各地面工程建设现场,处处跃动着“石油红”,处处是火热繁忙的景象。
11月30日,随着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汤林通过视频宣布“冀东油田神木气田佳县南区米46平台开闸进气,天然气处理厂投入运行!”米46采气平台7口天然气井阀门迅速打开,一条“气龙”沿着集气管线奔涌进厂。
经过“西征”将士们的艰苦拼战,天然气处理厂一期天然气脱水外输单元、阳湾集气站、张家沟集气站、白家铺集气站、窑湾末站以及所属天然气集输支干线、外输管线全面建成。截至目前,西部探区共计开钻289口、完井284口、压裂169口、完成试气103口。
擘画蓝图
“十四五”开局,公司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关心关怀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拓展新的战略发展阵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大笔擘画“一体两翼两支撑、多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蓝图,大力推进神木和佳县两个优化配置区块的高效整体勘探开发。
2021年4月15日,公司成立西部勘探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神木、佳县优化配置区块勘探开发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勘探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4月21日,公司成立西部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西部探区勘探开发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合同谈判、质量监督、验收、安全环保综合监管等各项具体工作,全方位负责西部探区投资管控、天然气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生产经营等全链条业务。
2021年4月30日,公司专题部署西部探区勘探开发工作,落实集团公司党组领导指示要求。快速组建4个资料交接组和7个调研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西部项目部首批30人于2021年5月8日进驻榆林前线。5月10日起,7个专题调研组,马不停蹄奔赴北京、西安、郑州等12个市县调研交流,平均行程11天,累计路程22890公里,熟悉掌握气田开发概念设计、手续办理、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与周边气田、设计单位、钻探企业等建立技术咨询渠道,全面做好技术、管理储备。
在公司主要领导的倾力推动下,各项工作超前部署、快速启动,地质、地面、工程、选商等一体化统筹运行,变常规“链条式”接力运行为“并行式”合力推进,现场踏勘、地质研究、开发概念设计等工作加速展开。仅仅用时6个月,完成7轮踏勘选址、4版初步开发方案审查、5版地面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查,集团专家组评审后对方案的高效率高质量给予了高度肯定。
2021年12月23日,原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现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下达批复《关于冀东油田神木气田佳县区块南区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新建处理厂1座、集气站5座、倒班公寓1座、采出水处理装置1套、采出水回注站1座,以及配套的集气管网、外输管道、仪表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等工程。
“西部探区产能建设地面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厂站多、覆盖面广、战线长。处理厂不局限于常规天然气集输处理,还延伸到天然气产品深加工,包括液态乙烷、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生产等,极大提升天然气处理全产业链价值。”西部项目部地面工程中心主任张书红介绍,“如果将处理厂比作心脏,那么西部探区产能建设地面工程不仅有心脏,还有血管和毛细血管,涵盖末站、集气站、集气干线、集气支线、采气管线、外输管线以及多级输变电工程。与一般的单项工程相比,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无可比拟。”
新探区、新机制、新活力。为保障西部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高质量起步、全过程提质增效、全流程全要素控投降本,西部项目部充分行使甲方的主导地位,创新实施“营运+战略”型管控模式,实施以“天然气井井筒工程定商不定价总承包+配套测、录、固工程技术服务”为依托的“1+3”特色商务模式,严格遵循“完全市场化运作”原则和“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交互”建设原则,所有单井、场站都将高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井站、集气站全部无人值守,将建设丛式井平台86座,共计635口单井。
“实行完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为西部建设高效率高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有力带动了油田相关单位生产经营稳健向好,西部项目部实现当年组建、当年盈利。”西部项目部总会计师张冀鹏介绍说。
苦干实干
天高云淡,沟壑纵横,道路九曲十八弯。
驱车在山路上行进,或行走在建设施工场地,沙尘飞扬。粉细粉细的沙土,犹如面粉般轻柔细腻,扬起的沙尘恰似蒸腾的“迷雾”。“吃了很多土,也吃了好多苦。”对西部探区建设者们来说,这是最真实的普遍感受。
“西部探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米脂县、府谷县、神木市境内,部分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地表形态复杂,北部为沙漠,南部为黄土塬,气候干旱缺水,但今年汛期时间长,雨水多,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西部项目部钻采工艺中心副主任、油田劳动模范邓威介绍说。
西部探区是冀东油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承载着冀东油田的希望和未来。“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西部项目部全体干部员工和油田各部门、各单位“西征”将士们发出铮铮誓言。
按时开钻第一口预探井是异常艰巨的“硬骨头”,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进钻机、储备齐全物资、完成钻前施工,而且需要在人生地不熟的条件下快速办理好各项征地、安评、环评等手续。西部项目部科学谋划、压实责任、全力出击,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当地政府政策规定,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千方百计加快各项审批流程,高效完成15项评价报告、24项手续办理,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办理周期比正常流程缩短105天。“业务人员不畏困苦、风餐露宿,耐心细致做好与村民的沟通交流、政策宣传,赢得村民支持,保证了选址、征地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创造了6天完成红线筛选、20天完成91座意向平台踏勘、35天完成钻前主体施工的记录。”西部项目部经理、党委书记吴俊峰介绍说。
2021年8月29日,西部探区第一口预探井佳1H井开钻,公司和西部钻探公司主要领导、佳县人大和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开钻仪式,西部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步入新的里程碑。
按照区块开发建设程序,需要先打一批骨架井支撑地质研究。西部地区产能建设有“36911”的说法,每年3月份开钻、6月份钻完、9月份压裂完、10月份开钻部分来年井、11月中旬进入钻井冬休期。
“起初,大家认为8月底开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通过努力,我们做到了。这为我们接下来在年底前攻坚骨架井‘保二争三’(打成20口、争取30口)坚定了信心,注入了动力。”吴俊峰说。
全体参战人员没有节假日、双休日,白天黑夜连轴转,加急组织井场踏勘和平台布局,全速商务谈判,精细钻机验收,超前做好物资材料储备,强化冬季施工风险识别和钻井冬季施工安全保障,科学疏通复杂路况,快速高效组织钻前施工和钻机搬迁,以顽强的作风、不败的信念苦战到1月份,顺利完成29口骨架井钻探。“如果没能在冬休期前抢出29口骨架井,不能及时给地质研究提供资料,后续井位部署至少得延后很长时间。”西部项目部总工程师李战伟说。
2021年11月22日,夜间温度降至零下10多摄氏度,佳2H井完钻后实施压裂。该井位于山顶上,压裂用水一方面用罐车拉运,另一方面用管线从提前筑好的拦水坝里由山沟往上抽。由于温度低,凌晨1点时抽水管线发生冻堵。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西部项目部现场人员李战伟、韩东、李春贵等立即采取解堵措施,用大锤沿着管线一截一截砸,并通过启泵抽吸将冰渣一段一段挤出。寒风刺骨,喷出的冰渣和水不时溅打到人身上,大家毫不在乎。经过四五个小时苦战,管线抽水终于畅通,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喜悦的欢呼,而此时,每人的工服都成了“冰衣”,酷似“冰人”。
为了抢时间、保进度,佳县天然气处理厂乙烷罐罐桩施工整整奋战到除夕的头一天晚上。
西部探区勘探开发建设工程是油田近年来系统推进的最大工程,天然气处理厂也是目前中石油工艺流程最全最复杂、国产化程度最高的处理厂,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公司各机关部门和单位主动担责、奋发作为,形成举全油田之力“西征”格局。尤其是项目后期进入冲刺阶段,公司成立工作专班,公司主管领导亲自驻场督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号令响彻西部战场云霄。
“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干”。110余支参建队伍、3000余名参战将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取得了一次次胜利,把一个个“不可能”化为现实。钻完井周期从23天缩短到19.3天,提速18%;年处理能力36亿方、液烃产量36万吨的特大型天然气处理厂拔地而起,5座集气站和1座末站、近600公里的内外部集输管道等骨架工程已见雏形,集输主体工程进度较常规建设提前近半年。
研究院、钻采院、勘信院、北田公司、机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监督中心、物资供应公司、开发技术公司、瑞丰化工公司、供电公司、志达公司、东升公司等单位和公司机关部门牵头组建的各项业务工作专班,牢固树立东西部“一盘棋”思想,以支持西部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为首要任务,做到西部有需要,保障全方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研究院紧密围绕“储量、产能、效益”核心主题,坚决落实关于西部探区“精细研究、夯实基础、对标任务、保障生产”总体要求,严格执行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及油田公司提出的“一平台一决策、一轮井一研究”“提Ⅰ类、控Ⅱ类、减Ⅲ类”具体要求,充分利用五加二、白加黑等一切可利用时间开展精细研究,持续深化地质研究,优化产建部署方案,加强气层识别,为达产达标达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钻采院围绕西部气田勘探开发“提速、提效、提质”目标,树牢“三个导向”工作原则,做优方案设计、做精关键技术、做实优质服务,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下”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成立常驻西部服务团队,全程靠前支持,精准做好钻井、压裂、试气等技术服务保障。截至11月底,完成各类工程设计715井次,设计及时率100%;完成压裂施工169井次,加砂符合率99.6%。
勘信院抢抓机遇,秉承“以大市场锤炼大能力,以大项目造就大人才”的发展理念,创新开展“技术+工程”EPC服务,设计、信息、测量、档案等专业技术人员尽锐出战,把根扎进黄土高原,西部生产指挥中心、数字化交付、倒班公寓等建设项目高效推进。
北田公司认真落实公司部署,以天然气销售业务为核心,立足拓展延长产业链的长远目标,积极开展管线运维、采气队及处理厂服务等配套业务,已完成米52、米31-31等16座CNG场站建设,管理生产井38口、天然气拉运承包商7家,累计完成天然气销售量3100多万立方米,日回收零散气突破20万方。
服务西部,建设西部,扎根西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西部探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激昂高亢,倾情建设、贴心服务、感人至深的故事很多很多。
西部项目部天然气处理厂党支部书记凌红军介绍,“在倒班公寓建设过程中,勘信院EPC项目组急天然气处理厂所急,想天然气处理厂之所想,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力量,抢先完成员工食堂和培训教室的建设和装修,保证处理厂员工第一时间拥有了就餐食堂和培训课堂。在走廊通道装修施工时,组织施工方一半、一半地施工,以便人员能够正常通行,真的是特别用心。”
三老四严
西部探区建设气势如虹、日新月异,天然气处理厂、集气站、末站、倒班公寓拔地而起,累计近600公里的内外部集输管道、96公里的电力线路逶迤穿行在黄土高原的沟梁峁壑间,火热繁忙的钻井、压裂、试气等施工景象在一座座山头铺展。
干劲奔涌,激情飞扬。在西部探区采访,每天都会被许多耳濡目染的内容感动,那是“西征”将士们心无旁骛创业奉献的故事,他们是冀东石油人开疆拓土的英雄!
“我还年轻,要拼搏奋斗,不想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9月20日,西部项目部钻采工艺中心汪磊磊的爱人班丽佳在竞聘西部岗位时说。汪磊磊、班丽佳成为西部项目部第4对并肩战斗在西部的夫妻。
在西部征战,困难很多很多,不仅要吃得下西部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苦,还要耐得住来自家庭方面许许多多现实困难却无法施以援手的煎熬;不仅要甘于付出长时间岗位坚守的辛劳,还要善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承受快节奏、高强度、“白+黑”“5+2”战斗,锤炼连续作战、承压作战、舍小家顾大局的过硬作风。
西部项目部人事组织办公室主任赵伟锋是第一批来到西部的先锋人员之一。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他让爱人董梁也积极报名来到西部。他们有2个孩子,老大上一年级,老二上幼儿园。他们把老大带到西部,一家人在外边租房子住,老二则委托给岳父岳母照顾,将老一辈石油人“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精神和作风演绎得淋漓尽致。
西部项目部党委办公室纪检员杨永衡和爱人祖芳携手并间参与“西征”。祖芳是天然气处理厂第一批核心团队成员,学习培训工作紧张而繁重,虽然身在西部,但往往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榆林一次。杨永衡也几乎天天加班加点。为了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夫妻俩不得不把2个闺女和老人都接过来。但全家人依然聚少离多。
对西部项目部党委办公室主任高程来说,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他的父亲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行动不方便。为了不影响工作又力所能及地照顾好父亲,他索性带着父亲来到西部,一同住在宿舍里,而2个孩子和其他家庭事务则全权由爱人一个人承担。一年多来,他的节假日全部坚守在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到油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创业艰难,西部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加班加点、不能顾家等情况无法避免,大家都能自觉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家庭放在第二位。长时间不休假回家,节假日、双休日不休息,成为西部全体干部员工的常态。”西部项目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海峰告诉记者。
“离开家少则1个月,多则三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黄土高原紫外线强烈,长年累月奋斗在西部,皮肤晒黑了,工服晒白了。有的孩子生病住院不能在身边陪护,有的老人去世不能回家见上最后一面,有的因为山地通讯信号不好长时间未与家人联系被爱人拉黑……”西部项目部气田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贺磊介绍说,“这种执着坚守的情感也许只有本人才能体味到,但每人都心怀大局,无怨无悔!”
“爱人是油田劳模,我也不能落后,看着天然气处理厂从荒沙地上一天一变地建起来,真的富有成就感、自豪感!”西部项目部地面工程中心党支部书记、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现场负责人李涛说,“天然气处理厂建设太难了,可谓是咬着牙、横着心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一路走来,建设效率令同行刮目相看,兄弟油田同仁称赞为惊人的奇迹。”
李涛的爱人轩玲玲是陆上作业区地质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被评为河北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和油田功勋员工,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李涛征战西部,轩玲玲不仅要负责好单位的地质研究工作,还要将家庭重担全部承担起来。
“我永远都不知道你哪天回来,但是我知道你回来以后没几天就会走。”西部项目部经营财务科主任荆志强刚上五年级的儿子在他又要出发西部时噙着眼泪说。
西部项目部钻采工艺中心党支部书记韩飞在成立西部项目部之初,第一时间报名参战。来到西部,他日常工作十分繁重,技术攻关、生产协调、支部建设等需要逐一捋顺,常常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深夜起身时才突然想起一整天未联系妻儿。他的爱人叫陈文霞,在宝石花医院超声室工作,病患检查、场所消杀、核酸检测等也让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今年四五月份,先后出征古冶、迁安增援当地核酸检测,6岁的儿子只能交由老人照顾。
“离家远,家里的大事小情基本上都顾不上,只能是找在家的同事、朋友帮忙,确实对家人深怀愧疚。”西部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钻采工艺研究中心主任韩东坦言。去年5月,他的爱人即将分娩,但在接到通知之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征之路。6月2日,他的爱人住进产房,但他还在忙着调研汇报。孩子出生几天后,他又急匆匆赶回到西部项目的工作岗位上。
西部项目部党委办公室文书郭艾娜是最早来到西部项目部的女员工,有2个孩子。刚来到西部,要捋顺各种资料、制度,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天晚上不加班。很多工作没有可参考的先例,只能反复琢磨着干。她是“油四代”,能像太爷爷、爷爷、父亲那样抛家舍亲参与油田二次创业建设,她感到无比骄傲。
西部项目部钻采工艺中心副主任、油田劳动模范邓威主管钻井相关业务工作,爱人工作在武汉,孩子放在湖北随州老家。一家三人三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母亲生病住院也没得空回家。他说:“西部钻井工作量大、人员少,每人都得干好多项工作。白天跑现场验收,对关键环节巡井,对重点工序监督和检查,晚上回来总结分析,根据钻机动态精细调整运行安排。生产上的事一点也含糊不得。”
跑现场是非常艰辛的工作,路途崎岖,尤其是雨天,坡陡路滑,浮土软化,稍有不慎车子就会陷进黄泥里,甚至有掉落悬崖的危险,让人胆战心惊。“我们有一次车子被陷,不得不找砖石来垫,几人合力推。”西部项目部钻采工艺中心王佰仲说,“西部给了我们创业的舞台,无论多苦,我们都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在西部探区,无论是西部项目部还是其他单位“西征”将士,每人身上都有许多许多动人的奉献故事。监督中心老监理杨洪茁,女儿已经上大学,把休息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自己坚持驻扎西部,连续驻扎时间最长达165天,今年年初以来累计在西部奋战240天。物资供应公司西部服务工作组赵小虎、蒋新颜等人,认真践行“服务西部、保供西部”的使命,精心编制和落实各类物资需求计划,做好物资催交催运和质量检验把关工作,随叫随到,早出晚归,最多时一天向井场发运套管等物资500余吨,虽然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回到办公室后依然挑灯夜战及时填报资料。
瑞丰化工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吴炜等人,负责西部气井压裂液与气井增产保运等工作,经常奔波在各个井场。去年冬天,有一次,气温降至零下20余摄氏度,为保障神47平台气井正常生产,由于道路受阻,车辆进不去,他们不得不一趟一趟地用手拎着重达25公斤的药桶徒步数公里上山,保证了防冻液及时注入和输气管线畅通。
机械公司生产运行办公室副主任胡彬等人,为了保障该公司制造的超高、超重、超长气液分离器等设备安全顺利运抵集气站,反复踏勘路况,反复模拟推演,反复优化运输路线,反复与运输队和沿途地方政府、交通运输、街道办、城管等部门协商,提前做好沿途障碍物清除工作,连续奋战多个昼夜,身形瘦了一圈又一圈。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西部探区,每个团队、每名将士,都心怀梦想、负重前行,传承“三老四严”作风,铆足劲儿在岗位上苦干实干,激情唱响着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最强音。
动人的故事不胜枚举,向“西征”将士们致敬!(朱米福 张冬旭 孙杨)
西部探区地貌多样
抢时间、保进度,佳县天然气处理厂乙烷罐罐桩施工整整奋战到除夕的头一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