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04
浏览: 13
字数: 1192
推荐表: 查看

李玲的改变

简要说明 李玲为何改变,何以能改变?两次变化,一次因跑步改变了体形,一次因考上研,改变了工作。

(通讯员 杨中建 杨玲)踏出家门决定跑步锻炼的第一天,克石化营销调运部的李玲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母亲生病离世前的最后陪伴,让她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动起来的念头也是在那一刻滋生的。可一年多的情绪低落,没能让她从母亲离开的悲恸中走出。 总是渴望改变,却有千条理由阻在前面。

年龄的增大,新陈代谢的减慢,体重值强势上扬。看着体重计上直冲60公斤的心理承受上限,李玲不得不作出些改变。

2020年,在第二次居家隔离结束后,重新走上街头的李玲,也在义无反顾中艰难地开启了她的跑步人生。

慢跑,这是她选择的跑步方式。这甚至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跑——比走快些,甚至赶不上一些人快走的速度。

第一次KEEP(运动软件)里报送的反馈是:4公里耗时47分钟。就是以这样的龟速状态,李玲一口气坚持跑了两周,浑身的疼痛也持续了两周。

不是没想过放弃,一开始,她甚至向周围经常运动的同事请教,这样浑身的酸疼还要持续多久。

没有人给出正确的答案。没承想,自己的坚持却是另一种答案破解的过程。20天后,疼痛感消失了,收获也在那一刻得到了肯定。同一办公室的同事第一时间向她发来质疑:好像感觉你瘦了。

3个月后,体重降了4公斤。这更增加了李玲的信心,每天定时4公里的跑步融入她的日常。

为配合上高中儿子到校时间,李玲将晨跑改到了单位。早早到单位后,一路小跑到金龙镇体育馆后面的足球场。

一阵大汗淋漓后,神清气爽,回单位准备工作。连单位的门卫都会热情地打着招呼:跑步回来了。

简单的问候却能让人幸福良久。两年坚持,李玲跑坏了两双运动鞋,体重减了7公斤。直至现在,熟人碰面对她的问候依然是:还在坚持跑步吗?

是的,那是让她第二次因为坚持而获得改变的事,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做下去呢?

李玲说她不是聪明的人,甚至连醒悟都比常人要晚。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哥姐是80年代走出的中专生和大学生。尽管哥姐苦口婆心地劝导,但高中毕业的李玲只考上了疆内的一所大学。

1998年,23岁的李玲毕业后在一家改制单位做着制桶、制箱工作。现实国的失落,让李玲明白了哥姐当年的用心良苦,她决定辞职考研。

几年的荒弃,加上原有基础知识的不扎实,2002年的第一次考研,李玲毫无悬念地以失败告北。再次开战,她决定北上京城。没人可依,只能努力,手头上的钱除了租房、买复习资料,在吃上则能减则减。

除了睡觉回到出租屋,一天十五六个小时,李玲都是在教室中度过,隐没在成千上万的考研大潮里。

当拿上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李玲的分数竟高出招收分数线30多分。

当初哥姐眼里烂泥扶不上墙的李玲,却成为家里4个孩子中学历最高的一个。

人生漫漫,重新来过,犹未晚矣。三年后, 31岁的李玲选择入职了克石化。

这次的改变,让她看到了努力与坚持的意义。努力的坚持也是另一种天赋。

慢,只要不放弃,终会有所改变。学习与慢跑,让她体会到人生另一番迟到的醒悟。当有人问她,跑步时在想什么?李玲幽幽地说,没想什么,只是在享受当下的坚持。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