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03
浏览: 27
字数: 2040
推荐表: 查看

任胜汉:焊花飞处满园春

任胜汉:焊花飞处满园春

刘光雅 李景强

3月30日下午,在任胜汉退休仪式上,他从业的照片一张张的跳转,那青涩的面庞、投入的神态,让任胜汉一下想到了1979年。

那一年,年仅16岁的任胜汉刚到渤海职业技校时学习铆焊。“那时候我们也没那么活络的心思,学习铆焊就是为了能把业务学好,凭本事吃饭。”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任胜汉与电焊接下不解之缘。

用心钻营的学徒工

1982年,学习了三年多技术的任胜汉毕业来到平台厂,从事电焊工作。当时,平台厂施工条件有限,20多个学员只能跟着老师傅边学边干,虽然学校里教授了基础入门的电焊技术,可距离实操上手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尽快赶上进度,任胜汉每天下班都认真把当天焊接作业流程全部记录下来,仔细揣摩老师傅的讲解要点。“当时,我们学徒几乎都加班,每天都8、9点从单位回家,有时候都没吃饭就抓紧回想当天的重点,生怕时间一长就忘了”任胜汉说。

看着孩子工服被烫的都是窟窿,偶尔还吃不上饭,父母也很心疼,就劝任胜汉换个工作。可在任胜汉看来,学一行干一行是本分,既然选择了电焊就要用心把它干出样来。大约琢磨了大半年,任胜汉可以熟练的在日记本上记录下师傅“平、横、立、仰”四种焊接位置和“1G、2G、3G、4G……”12种焊法的要点,成为进步最快的学徒。

作为优秀学徒,任胜汉成为首批参加项目马鞍口坡口实操的焊工,经过和老师傅多次请教焊条切入角度、双边融合成型等多个独门技术后,任胜汉攻克导管架ROW片斜拉筋口焊接。“这个衔接位置俗称舌头,夹角间隙小不能直接焊接,需要手工把焊条掰成一定角度,并结合上下位置观察焊接熔透性,随时调整位置才能良好成型。”任胜汉说。

正是凭借着钻营劲,任胜汉很快完成了学徒工转正,并陆续在建造项目中担当重任。

痴迷攻坚的老班长

1989年,26岁的任胜汉成为电焊班长,和现在的班长、队长等级别不同,那时候的班长就是整个施工作业单独工种的负责人,技术上必须独当一面。一次公司接到单点焊接任务,需要将四根斜拉筋一端焊接在钢结构箱体上,另一端焊接在导管架立柱内测。按工艺技术要求,此次单点需要连续施工,一旦焊接中断可能出现焊接裂纹。

接到任务后,任胜汉将20多个焊工分成4组倒班作业,每人连续6小时施工“当时焊接作业要求控制层间温度,在没有电伴热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用传统火焰加热的方式,穿上披肩带上焊帽之后,脑袋就像扎进了蒸笼,实在热得不行就用毛巾沾凉水浇头。”焊口大、破口深、连续高强度作业,用他自己的话描述,一个焊工连续工作6小时,基本看不到焊道焊肉的增加。

整整10天之后,号称“将军柱”的单点焊接作业被团队啃下,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100%。乘吊笼下来后,业主代表紧紧拥抱了任胜汉。那一刻任胜汉流泪了,他知道同伴们10天来经历了多少次的冰水降温,经历了多少次明火燎眼,至今他的右手手腕还有2处伤疤,也成了当年项目的印记。

单点项目的成功,让任胜汉出了名,攻坚克难成了他的家常便饭。1991年涠洲项目施工,班长任胜汉又冲了上去。当时,涠洲项目在深圳赤湾场地施工,根据项目要求所有电焊施工需要应用无气体自保护焊,首次接触这项技术的任胜汉又拿出了学徒时的小本子。“无论是和技术人员讨论工艺标准,还是和业主探讨质量要求,我都会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和作业团队讨论、消化新技术的应用要领。”任胜汉说。

大约1个半月之后,无气体保护焊技术要领被任胜汉吃透,打底、填充向上焊接,盖面向下焊接的方法,既保证了焊丝在快速融化状态下的填充效果,又可以在熔透成型方面有良好质量,首次应用的无气体保护焊在涠洲项目大获成功。

力争上游的好师傅

1997年根据公司改革需要,任胜汉转型成为焊培教练。“那时候工作特别忙,每一批学员从一张白纸到可以投入项目建设,要经过3个月的培训期,为了保证考试通过率,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为悟性差的学员开小灶也是常有的事。”

3年的教练生涯让任胜汉有了带队比赛的想法,“当时也是首届嘉克杯国际焊接比赛,我们就争取到了参赛机会。”难得的机会让团队格外珍惜,任胜汉带领刘海林、戴世超、何凤山、杨鹏四名选手取得一个第一名、两个第三名,为中国海油焊接团队在全国打响名声,海油招牌也越来越响。

正当一切都特别顺利的时候,2014年全国石油石化系统职业技能大赛却给任胜汉上了一课。“当时刘海林只取得第17名,一下把我打蒙了,心里特别窝火。”那段时间,任胜汉反复琢磨备战细节,从实操、理论到心理分析、培训计划,整整半年的时间,任胜汉都在分析失利的缘由。

2015年,重整旗鼓的任胜汉调整培训计划针对全国第五届职业技术大赛认真布置赛场如战场,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掌握比赛规则,参加不同的比赛,要灵活转化战术。整理出一套独有培训方案的任胜汉开始了对李志波的强化。“从早晨8点到晚上7点的实操训练,晚上8点到半夜12点的理论强化,定期的个人技术规板课”6个月的强化让李志波技术大有长进,最终获得个人比赛全国冠军。

26年的教练生涯,培养焊接人才9800余人次,培训时长超35100小时,担任行业部级以上焊接大赛总教练18次,任胜汉用他41年的电焊生涯写下“从一业终一生”的诺言。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