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25
浏览: 16
字数: 1383
推荐表: 查看

迎“险”而上,火情面前显担当

大庆石油人全力支援中蒙边境草原灭火工作纪实

简要说明 4月19日,中蒙边境突发大火,大庆油田海外员工第一时间前往扑救,稿件高度还原了救火过程,并在此事件的基础上,挖掘大庆油田上下心系国家安全的爱国情怀,以及大庆油田在海外拓展、共建国际关系上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示了大庆油田在实现高质量原

“险”而上,火情面前显担当

——大庆石油人全力支援中蒙边境草原灭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周娜

“你好,昨天傍晚,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苏木临近中蒙边境处突发草原大火,火情已持续15个小时,现在正快速向中蒙边境附近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蔓延,希望你们能发动力量,在蒙古国境内拦截火线……”4月19日9时,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接到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旗长打来的求援电话。

四月的蒙古国草原风大草枯,大火燎原,如果不及时扑救,火势很可能会威胁到我国边疆安全,造成不可预估量的损失。

危急时刻尽显企业担当。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主要领导立即与身在蒙古国的塔木察格公司负责人视频连线,了解火灾情况、分析态势,在确定油田没有火情风险后,立即启动《塔木察格油田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准部署工作。

出动各类车辆14台,携带灭火器材80余件……仅用了3小时,一支由塔木察格公司和乙方服务单位人员共计51人组成的“救火突击队”集结完毕,并在12时40分,“逆行”奔赴200公里外的火情现场。

到达时,已是傍晚,目光所至,火线高达一两米,蔓延到视线之外,部分地段火头借助风势蹿升至六七米高。

“火情比想象中还要严峻,当时已经扩散了100多公里,并且风势不定,救火工作开展得十分困难。”“救火突击队”的队员们回忆说。

多等待一秒,火势就多蔓延一寸。大家纷纷表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我们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养出来的队伍,无论面临任何困难,都会勇往直前。

与蒙古国东方省相关救火队伍协商完救火作业分工后,他们迅速向“火龙”发起进攻。

队员们身负20斤重的灭火设备冲向火场,按照灭火预案,先用风力灭火器扑灭大火,再用扑火器和铁锹扑灭余火,终于在20时30分,将第一处火点成功扑灭。

来不及停歇,队伍随即转战第二处火点,临近半夜,气温骤降、风势猛烈。

前面是烈火炙烤,背后却忍受着寒风吹袭,浓烟滚滚,咳嗽声音不断,不少队员的手上、胳膊上都被燎起了火泡……但没有一个人后退!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终于4月20日3时30分将第二处火点成功扑灭,成功制服“火龙”。

惊险22个小时,中蒙员工团结一心,企业地方协同作战,共同经历了一场磨砺和锤炼,完成了一次可歌可泣的救火行动,这也是国际勘探开发公司首次跨油区远距离进行草原灭火行动这并不是唯一一次的鼎力相助。

一直以来,在确保正常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作为集团公司驻蒙企业牵头单位,始终致力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累计为当地创造了500余个就业岗位,季节性雇佣当地员工6800多人次;并且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修建近400公里道路,完善了蒙古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向蒙古国东方省捐赠防疫物资,并在两个通关口岸分别建成了两座集自动喷淋、给排水、供电、采暖、值班于一体的高标准消杀站,为蒙古国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勇于奉献、临危不惧,虽离家在外,但海外员工率先垂范、奋力拼搏,他们深知,身穿“石油红”,就代表着大庆石油人。

大庆油田,不仅有石油更有精神,不仅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自信心,更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起企业社会担当责任

身在海外的大庆石油人在油田党委的领导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石油工人心向党”的爱国情怀,不仅有效提升大庆油田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让蒙古国政府和民众感受到了急难险重关头的“大庆速度”,与之共建友谊之桥,共谋发展之路,共享合作之果。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