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边上夜班人
□记者 任柯霓 通讯员 谭诗凡 黎纹莘 摄影报道
富顺县永和村,一轮圆月下,沱江飘来的水汽将村庄笼罩,薄雾中传来杯子碰撞和相互祝福的声音。这一天是2月15日,这一夜是元宵夜。
村子地势高一些的地方,明亮的灯光打亮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繁忙。这是油建公司威泸线沱江定向钻穿越施工现场。
与通往地层深处的油气钻井现场相似,为保证施工进度,横穿沱江的定向钻施工,同样是24小时不停地作业。今晚,当夜班的是司钻胡顺义和他的班组成员,工作时间从晚上7时到次日早上7时。
开始工作后,队员们各司其职,一切井井有条。因为长期在高强度的工作里并肩战斗,大家默契十足。现场设备发出的轰鸣震耳欲聋,他们的沟通方式多是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大家各自站好自己的岗,开始长达12个小时的静默征途。
见到记者时,胡顺义起初有点腼腆,适应镜头后介绍:“昨天,我们一天就打了280米,创了单日钻进岩层的最长纪录!”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丝得意。安全、快速的钻进,意味着能得到甲方的认可,更意味着后续能接到更多工作量。
前段时间雨水不断,现场布满泥泞,随便踩下都是深一脚、浅一脚;正常情况下,每过一个小时,就要将一根长约10米、重540吨的金属钻杆,以适合的角度横向送入设备、再进入地层;反复弯腰下到有点湍急、又有点因振动而摇荡的泥浆池里,取验泥浆;以及此时现场周围夜黑风高的气氛;这样看来,这里确实是更适合男性来“战天斗地”的地方。
项目部送来“定制夜宵”——汤圆。去年10月28日项目开工以来,员工们放弃休假,从深秋到初春的这段时间里,最寒冷的季节和最易思乡的节点,叠加起的重量已经足够多。而后,今晚与昨夜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一线油建人必须习惯的节奏,我们一直都这样东奔西走。”项目负责人段凯看得很开。但也许这更像是一种故作洒脱的倔强表现,交谈中,段凯总是会有一搭没一搭地提起自己的妻子。
夜深,沱江边上的气温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