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日”布新局 “氢”舞飞扬蓄新能
油田新能源业务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建成新能源项目15个,装机规模22万千瓦,累计发电超过1亿千瓦时
本报讯(记者 闫婷婷)新能源业务是油田发展接续力量的重要篇章。12月28日,记者从油田公司新能源事业部获悉,年初以来,油田将新能源业务并入主业,加速推进规划编制、指标获取、低碳建产、合资合作、试点示范等重点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业务发展,布局先行。围绕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部署,落实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油田聚焦“内部清洁替代+外部清洁供能”发展方向,锚定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基地建设目标,组织开展《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基地建设规划》等3项基地建设规划,编制《低碳建产实施方案》等6项专业实施方案,做好用能结构优化调整、电网安稳分析及消纳能力提升、电站调峰改造、智能微电网调控等4项技术保障措施,推动新能源业务跨越式发展。
重点工程提质提速。全力克服疫情形势严峻、开发建设方式亟待完善等影响,超前部署、统筹协调、持续优化、打破常规,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得到保障,专业化施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效益化建设。今年以来,建成新能源项目15个,装机规模22万千瓦,累计发电超过1亿千瓦时,实现清洁替代量12万吨标煤。
示范园区“打样”示范。按照“资源条件、节能瘦身、管理能力、推广潜力”选区原则,着力打造喇嘛甸油田、永乐油田“一南一北”两个低碳生产示范工程,探索以“降碳”为核心的管理经验,通过实施多种技术措施、辅助厂网改造和再电气化等手段,实现“指标零碳”向“本质零碳”过渡。
“地热+”见到“热”成效。积极探索地温梯度相对较高的油田地热开发之路,扎实推进朝阳沟地区“U型井”地热能开发示范工程和茂503井区“油热同采、先油后热”地热开发工程建设,“地热+”开发模式取得阶段试验成果。其中,茂503井区“油热同采、先油后热”地热开发工程有望实现年节气44.7万立方米,提供热量1.63万吉焦。
CCUS助力“减”“提”双赢。科学制定拓展供气能力、新老试验结合提高注气能力对策,统筹调度气源、运输、注入等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20万吨二氧化碳注入任务。截至目前,油田已累计注二氧化碳211万吨、产油84.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1万吨,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和油田提高采收率双赢。
“抢机遇之先,望未来之远。”油田公司新能源事业部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机遇、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机遇,大力推进项目落地、企地共建、外拓市场、科技创新、固本强基、增产减碳等重点工作,为油田“十四五”奋力实现“一稳三增”目标贡献新能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