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12
浏览: 23
字数: 1451
推荐表: 查看

小辛班长的立秋日

小辛班长的立秋日

    立秋的天儿说变就变,一阵太阳一阵雨的。中午刚过,天空忽又浓云骤聚,暴雨便冷不防地倾盆而下,持续多日高温的萨北油田,“刷”地一下变得凉爽了,公路上所有汽车的雨刮器都拼命开到了最高档,广袤原野瞬间变成汪洋。

    辛承龙早就提前到队了。干采油的,对付这种特殊天气,必须知道自己该干啥,他认为这是所有注采输班长都该具备的“本能反应”。

    这是他34岁的立秋日,也是他成为一名采油人的第十二个年头。一年“新兵”、两年维修工、一年实习技术员、六年副队长的历练,助力他成为油田改革新模式下一名崭新的注采输大班长,带着二十多人,管着一百五十多口油水井,还有计量间、配水间、注入站。作为全厂上百个基本生产单元的“兵头将尾”之一,他拼着一身力气抡大锤,挖穿孔,靠着一腔热血投新井,创效益型铜牌队,披星戴月,顶风冒雪,越战越勇。

    他自带一份“老司机”的沉稳,对这种鬼天气从不敢大意。暴雨很容易造成停机、抽油机断皮带,要时刻警惕,保证每台机泵都好好地。还有,安全的事儿分分钟挂在他“心尖儿”上。雨后开关配电箱,一定先用试电笔先试电,以防出现意外。他总是嘱咐大家,在班组群里也说,当面也说,电话也说。

    雨一停,他就冲出去了。有三公里多的路段,他要步行“溜”一遍,地下埋着主管道,万一穿孔跑油,被雨水冲大了污染面,可不得了。全班人在不同点位同时行动,太阳重新露头时,两条抽油机皮带已换好,四条打滑的皮带已紧固完毕,挖排水渠的铁锹都备齐。这几天的瞬时雨量大,井场积水不少,还要抓紧挖沟排水,保证作业施工设备随时能开进去。

    2010年的立秋日,小辛大学毕业回到采油三厂。他每天上班的地方,离爷爷生前工作的地方很近,他干的采油,也是爷爷生前干过的。

    他是爷爷亲手带大的。说来也巧,爷爷退休那年,他正好出生。他手机里存着一张合影,爷爷抱着刚出生九个月的他,两个人都笑眯眯的。他们的眉眼很像,越看越像。上小学一年级,和小伙伴玩“藏猫猫”时,他发现了一个爷爷的“秘密”。他刚钻进一个大柜子里,就看见角落里一大摞证书和奖章。他挨个打开翻看、抚摸,一枚枚奖章真精致,一张张大红证书真好看,每个都写着爷爷的名字“辛玉和”。

    他最喜欢听爷爷讲“打仗”的故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到二十岁的爷爷因作战英勇成为炮兵班长,后来负伤回国,再后来转业到了玉门油田,再后来来大庆参加松辽石油会战。他摸过爷爷腿上的伤疤,他觉得那是块特别的奖章。

    那次,他带人连夜处理管线穿孔,因地点在一片树林里不能上机械设备,只能用人挖。他们足足挖了两个小时,又一桶接一桶把积水舀出去,到天黑终于处理完。太累了,中途有人干不动,打了“退堂鼓”,他也累,但咬牙坚持到胜利。

    那次,零下20多摄氏度,队部的供暖管线冻了。为了不让工人挨冻,他带着几名骨干轮番上阵,用镐一下下刨开一米多深的冻土,从早干到晚,终于把闸门挖出来修好,炉子点着了,暖气送上了,他们几员大将都冻感冒了。当工人们怀着感激和赞许向他竖大拇指时,他觉得就像上台领奖,挺光荣的。他坚信,如果爷爷活着,也会为他点赞的。

    立秋了,天高气爽,草木开始结果孕子。石油人都知当年辛玉和最讲“三老四严”,为防止刮蜡时出事故,用放大镜一寸寸仔细检查有没有砂眼。六十多年过去,在这片土地上,严实作风正像谷物日渐丰茂成熟……

    不知不觉,辛承龙的证书也有一小摞了,有很多“厂优秀员工”、还有一个“油田优秀共产党员”,他胸前还有一枚大学二年级就戴上的光闪闪的党徽。他要踩着爷爷的脚印去走,照着爷爷的想法去做。他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他牢牢记着,“承”是继承的“承”。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