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井的“过山车”之旅
——满深5井勘探纪略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康鹏飞
这是一口经历曲折的探井,钻探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意外让所有人身心俱疲。
这是一口有着“牛脾气”的探井,明明天赋异禀是“王者”,却几度“自暴自弃”差点活成了“青铜”。
满深5井,就是这口让人回想起来至今仍又爱又恨的探井。
“说实话,能把这口井经历下来,其他井都不是事儿。”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藏评价所塔河南室员工孙冲说。
煮熟的鸭子飞了?
满深5井有一个正常的开始。
其所在FⅠ17断裂带整体富含油气,南边满深1井、北边哈得32井均获得重大发现。在果勒东I三维地震完成后,油田决定在这条断裂带中间部署一口探井满深5井,一方面探索断裂带整体含油气性,另一方面设计550米的油柱高度探油底,为上交满深区块的探明储量增加“砝码”。
油柱高度与储量是正相关的关系。满深1井、哈得32井进入一间房组顶面以下揭开油气层的垂深分别为86米、264米。如果按这个纵向深度交储量,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断裂带的资源量。满深5井设计550米的油柱高度,建立在断裂带整体活动性强、油气充注强,储层发育规模大,且部署在两头的井都成功的基础上。基于此,科研人员对满深5井充满信心。
在部署满深5井的同时,还一并部署了3口评价井、2口开发井,六箭齐发,希望从勘探、评价到开发全面开花。
2021年2月14日,满深5井正式踏上向8400米地层深处进军的征途。
7个月后,首先传来捷报的是评价井。满深501井试油获高产,是一口百吨井。满深502井、满深503井紧随其后,测试日产油均超千吨。
有了这两口千吨井、一口百吨井的托底,大家信心更足了。然而,回头再看满深5井的表现,却有些“掉链子”:在目的层钻进的过程,在一间房组顶部仅有2.5%的全烃显示,远逊于该断裂带其他井的气测显示。继续往下打到串珠异常反射区,全烃显示不到2%,也没有放空漏失。
“这种情况其他井也有过,比如满深5-H4井气测显示并不理想,最后还是获得了高产。”塔河南室员工李婷说,“另外,即使一口井有放空漏失,一般情况下我们出于增加后期累计产量的目的,会实施酸压措施。”
谁也没想到,第一次意外就在满深5井实施大规模酸压后出现了:2021年10月11日开始测试,10月21日见到油花。日产气量仅2000立方米左右。结论是:未沟通有效储集体。
将要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天,我们正在北京交满深区块的探明储量,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想不通。”塔河南室副主任谢舟说。
“临门一脚”踢偏了?
怎么可能想得通?
满深5井的先天条件非常好。首先,断裂带整体富含油气,一南一北都出油气了,周围3口评价井也都打出来了,就证明这地方是有油气充注的。其次,不管是从地震剖面还是储层反演来看,都证明储层是发育的。最为关键的是,当初部署6口井的时候,专门选了最好的点留给满深5井。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缺,这口奔着“优生优育”去的井怎么就会踢偏了“临门一脚”?
各种质疑扑面而来:断裂这么好,反演储层也特别发育,为啥就出来这点东西?是不是对断裂认识不清楚?
质疑归质疑,难题还得解决。
经过反复研究分析,科研人员揪出了关键点。
满深5井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目的层顶面以下550米的垂深,中完时采了垂直井中地震资料,因为距井底比较深,造成纵向上有误差,通俗地讲,可能是打偏了。“采垂直井中地震资料时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井底,越近误差越小。”塔河南室副主任袁敬一说,“以前打浅层,就是比较小的垂深,从顶层往下就在一两百米之内取垂直井中地震资料,即使有点误差问题也不大。到550米的程度,相当于把误差扩大了。”
结合完钻测井资料,重新对垂直井中地震资料再优化处理,证实确实是打偏了。因为距离串珠中心的偏差不是太大,造成虽然打到储层,但没有打到最好的部位,所以只见了油花和少量的气。
“当时压力很大,但是我们坚信断裂带还是有油气的,只是局部有变化。”谢舟说,“我们以前认为,这种特别长的富油气断裂带可能每个部位都好,实际上不一定。它可能有分段,段与段之间结合点会产生一些差异。这可能就是位于同一区块、同一断裂的几口井结果不同的原因。”
见好就收还是顶着风险探油底?
找到了病因,怎么让满深5井“起死回生”又成了新问题。
纠偏的“药方”很简单——侧钻。但围绕满深5井尴尬的现状和不确定的今后,对侧钻目标出现了不同的想法。
一种想法认为侧钻浅层的一间房组肯定能成功,因为周围这样的几口井都获得了高产。
另一种想法是必须坚持打深层,继续探油底。理由也很充分,断裂带中部没有深井,满深5井打到油底,不仅能解决勘探发现的问题,还关系到断裂带整体储量。
打浅层见好就收,把握性高,能很快见到成果。打深层风险很大,但利长远利发展。两种想法各有利弊,争论不止。
油田公司领导一锤定音,决定继续探油底。
没想到,侧钻也是磕磕绊绊。
侧钻刚开始,就在一间房组见到7%的全烃显示。大家都很高兴,觉得侧钻一下真是可以了。但之后再钻,气测显示跌到3%以下,没有放空也没漏失。
才放下一点的心又被高高提起。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情再次变得复杂了。
科研人员先是对侧钻后再次优化处理的局部垂直井中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这次没有打偏,纵向、平面上都在串珠中心。然后反复研究测井曲线发现,串珠异常反射段电阻率明显降低,证实可能发育储层。取岩屑镜下分析薄片,证实有裂缝发育。成像测井结果显示,井底裂缝发育大概有50条,储层比侧钻前的老井储层要好。
根据储层发育特征,决定下封隔器分两段实施大规模酸压。先集中酸压压开下面的储层发育段,酸压以后没有放喷,紧接着实施高压注水扩容,注水量3万立方米。4月9日,焖井一周后放喷,折日产原油41.6立方米、天然气20377立方米。
至此,满深5井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
“纵使你虐我千百遍,我依然视你如初恋。”全程感受满深5井“过山车”式折磨的谢舟深有感触地说,科研的道路道阻且长,面对困难和挫折,就是要始终坚定信心,及时根据单井实钻特征提升地质认识,不放弃任何细节,通过对单井全心全意的付出,终会获得科研的乐趣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