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8
浏览: 20
字数: 2311
推荐表: 查看

我好想“帅”成你们的样子


我好想“帅”成你们的样子

               记者 特约记者

她叫再米热·艾买江,但开始大家只叫她美女,后来叫她“再工”。这些改变,是因为她遇到了一些很帅的人和事。

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家境优越。按人们的习惯思维,这朵青春娇艳的花儿,应该开放在城市中冬暖夏凉的办公室。

关键是,人家的理想是当医生。童年时,同龄女孩儿都喜欢给洋娃娃换漂亮裙子,她却天天在洋娃娃的身上模仿医生扎针。要不是当井控工程师的父亲“蛮横”地修改了她的志愿,人家是断不会上石油大学的。

而且,来塔里木实习之初,她是百般不适、糗事不断。今天,她在钻台上摔倒了;明天,她被井上启泵的声音吓得抱头逃跑了;后天,又传出了她被小站上热情好客的狗狗吓哭的笑谈。那时候,没人称呼她的名字,只叫她:美女。

谁也没想到,这朵娇弱的花儿,最后会想方设法把自己长在沙漠里,而且还一脸幸福地说:“在这里,我如鱼得水。”

她说的“这里”,是哈得油气开发部。毕业不到两年的她,已经是一名采油气工艺助理工程师。她的名字叫再米热·艾买江。

再米热的幸福和改变,是因为她遇到了一些很“帅”的人和事。

第一个让再米热觉得干采油气很“帅”的人,是哈得油气开发部采油气工程部原主任崔航波。

那是2020年的一天,实习生再米热误入了一个修井现场。恰巧在现场的崔航波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向再米热讲述了一个精彩的修井故事。再米热第一次知道,采油气技术人员就是油井的“医生”,“油井医生”为七八千米井下“治病”“动手术”是那样的“帅”与“酷”。她激动地手舞足蹈,“哇,我也要当“油井医生”!我也要干这种帅帅的、酷酷的工作!我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当个工程师治病救井也很帅。”再米热童年时埋下的理想种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找到了发芽、开花的土壤。

为了顺利当上“油井医生”,再米热动起了“小心思”。 她选了一个有关油井异物上返的研究课题,准备在新员工季度答辩会上“一战成名”。她知道这个课题难,她要的就是这个难。在她想象的“戏码”里,这样高难度课题咱都能玩转,那些前辈们自然就会关注咱这个实习生。可这个课题实在难,她到处查资料,哭了好几鼻子,还是进行不下去。她只好放弃这个高难度的,去找她当时的导师,哈得采油作业区经理杜健,想请他帮忙重新选一个不这么难的课题。

“哇,太帅了!我觉得已经陷入绝境的课题,在杜经理那里就是路路通。他云淡风轻,用他四川人的椒盐普通话对我说,‘莫轻言放弃,我们来重新理一哈思路。这里,这样子;这里,再这样子……’几哈就把我点明白了。杜经理简直就是我的救星!”说起当时的情景,再米热眉飞色舞。也因为杜健的指点,那个油井异物上返的课题在答辩会上获得了第一名,前辈们也果然“中计”,开始重新认识这个糗事不断的新来的美女。2021年8月,实习结束的再米热如愿以偿,分到了采油气工程部,开始了她“油井医生”的梦想之旅。

在再米热的成长旅程中,现任哈得采油气工程部主任刘迎斌的作用举足轻重。

刘迎斌是再米热的岗位导师。首先让再米热等新生觉得“帅”的,是刘迎斌追求新知的精神。在新生们眼里,刘迎斌已经是专家、牛人了。许多井下难题,他在电话里听工人讲一讲就能开出有效“药方”,可他还在不断学习。夜晚,他常和新生们在大办公室里各守一盏灯学习。新生们来向他讨教时,他就是经验丰富的导师;新生们一走,他就是向书里的专家、高人虚心请教的小学生。

严格、追求完美,这是再米热对刘迎斌的重要印象。在现场,他总爱向再米热提问,问得再米热既害怕跟他上现场被问住,又期待跟他上现场学知识。再米热自信满满做出的设计,他总是不满意,总是挑毛病,为此,小再同学的眼泪悄悄流了几茶杯。可渐渐地她发现,这位刘主任虽然在专业上对她和新生们极尽挑剔、吹毛求疵,但从没有真正否定过他们,还不断给他们创造去油田、开发部等大舞台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刘主任对他们,是既严苛又包容,既给他们信心,又让他们感到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少年你休得轻狂!当终于明白领导的苦心和精心,再米热又流泪了。这一次,是幸福的眼泪。再米热说:“我们刚参加工作,不怕挨骂,我们只怕做得不好被彻底否定,被‘一棍子打死’,从此再没有机会。我们太幸运了,遇到了刘主任这样的好领导。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员工管理的方法,还有做人的格局,前辈对新人的善意和温情。这样的导师、领导,太酷、太帅了!”

理想的召唤,前辈们的“帅”与“酷”,给了再米热强大的力量。工作中,她从不把自己当女人,和男同事一样奔忙在沙尘笼罩、烈日暴晒的井站上。2021年冬天的一个半夜,一口注气井突然异常高压,慌忙中,再米热没穿棉裤就跟随同事赶去了沙漠中的现场。当故障处理结束,她觉得自己已经被冻成傻子了。坐车回公寓的路上,她昏昏欲睡,大叔、大哥级的同事,怕冻坏再米热睡着了会感冒,就轮流着唤她,让她保持清醒。那一声声亲切呼唤,唤醒了她的小女儿情感,她真想像实习时那样,小女儿家家地哭一鼻子。但她忍住了,她怕同事看到她的脆弱,以后深夜上现场就不叫她了。去现场看前辈们处理疑难杂症,那可是她长见识、学本领的大好机会,她一定要抓住,再苦再累都不怕。

随着再米热工作能力的提升,那些曾经看见她哭过、逃跑过的工人师傅们,对她也有了真正的尊重,对她的称呼,也从“美女”变成了郑重其事的“再工”:再米热·艾买江工程师。

在单位里被人称作“再工”,在家里,父亲有时也称她“再工”。父亲把女儿的获奖证书拍照发到家族群里,还“举贤不避亲”地来一句图片说明:再工厉害喽!女儿说那不过是些小奖而已,叫父亲低调点儿。父亲脖子一梗,十分傲娇,“小奖也是奖,我女儿得的奖!”

再米热心里一暖,又想流泪了。她突然发现,很少夸她的父亲,硬逼着她考石油大学的父亲,50多岁的父亲,原来也是蛮酷、蛮帅的。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