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八年默守沙海护油气
吴朋 李奥飞 欧衡 摄影报道
吕明华和余念芬已在塔中工作8年。他们既是夫妻,也是工作中的好搭档。吕明华是中古10集油站驻井点班长,负责现场设备的巡检、调试及运行管理;监屏岗的余念芬则在室内负责监测站内各项数据,有时也配合丈夫巡检。他们打趣说:“我们还和以前在家务农时一样,男主外,女主内。”
眼下,虽然立春已过,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寒冬未尽,天然气保供工作依旧繁忙。每天早晨8点多,天还没亮,塔中油气开发部第二采油作业区中古10集油站驻井夫妻工吕明华和余念芬就已经走出宿舍奔向岗位。尽管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但呼啸的寒风刮在脸上,冰凉中带着丝丝疼痛,脖子不由自主地往衣领里缩,不时打个冷战。
“早晨沙漠里的气温较低,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细心维护设备,可不能发生冻堵。”冬供期间,吕明华和余念芬主要上白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直守在集油站,两头摸黑保生产。
他们既是夫妻,也是工作中的好搭档。采油气运行岗的吕明华是中古10集油站驻井点班长,负责现场设备的巡检、调试及运行管理;监屏岗的余念芬则在室内负责监测站内各项数据,有时也配合丈夫巡检。他们打趣说:“我们还和以前在家务农时一样,男主外,女主内。”
吕明华和余念芬的老家在陕西汉中市,他们已经在塔中工作8年,每年冬天都坚守保供一线,对这里的气候特点,设备“脾气”都了如指掌,不仅做到未雨绸缪,而且时刻准备着迎接突发情况。
尽管日常维护周全,但在严寒天气下冻堵、渗漏也时有发生。1月1日元旦那天下午,吕明华在巡检中发现集油站内生产分离器液相电动阀出现内漏,为使油气生产不因维修而停止,他向主控室报告情况后,立即采取倒流程到旁通生产。
作为班长,吕明华习惯凡事多操一份心,多尽一点力,每次抢修他都全程参与。前不久的一天晚上,中古102-1回收站至中古102井注气管线因冻堵压力升高。正在宿舍休息的他立即起身和同事赶往现场查找冻堵点,实施吹扫、疏通作业。瑟瑟寒风中,他们被冻得手脚僵硬,牙关打战,但大家热情很高,连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作业,终于完成了抢修。
今年50岁的吕明华和余念芬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中练就了十分娴熟的实操技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早已对这份工作得心应手。余念芬把单井的油压、套压、温度等近百个各类数据装进心里,无论是日常的数据对比、报表填报、资料整理、综合记录,还是异常汇报,她都能手到擒来。吕明华则更胜一筹,他不仅自己业务熟练,还擅长抓好班组安全教育、岗位隐患排查,并能处理一般故障,已然成为采油气专业的行家里手。
这8年里,吕明华和余念芬一直驻守在井场,从中古15-2井到中古157井,再从中古21井到中古16-2井,他们跑遍了塔中西部大部分井场。目前,他们负责中古10集油站及周边23口单井的生产运行管理。“塔中西部是塔中油气开发部上产的主力区,不能有一点闪失。”吕明华言语间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在沙漠腹地驻井,除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忍受孤独和寂寞。余念芬坦言:刚来时特别不习惯,觉得气候干燥又荒凉的沙漠与家乡的青山绿水差别太大,而且还远离城市,他们过了好一阵子才习惯了。但后来,他们觉得自己从事的是国家的能源事业,非常自豪,也就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工作之余,吕明华和余念芬经常沿着生活区周围的沙石路散步、看夕阳,给枯燥的生活平添一缕诗意。如众多塔里木石油人一样,吕明华和余念芬在沙漠腹地苦干不苦熬,他们在艰苦环境中领悟和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说:
图1:吕明华和余念芬迎着夕阳散步,感受着大漠的诗意。
图2:夫妻俩共同分析设备参数,共同学习,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
图3:巡检前,余念芬帮丈夫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相互扶持。
图4:巡检中,一人监护,一人巡检,默契配合。
图5:下班后,夫妻俩通过手机视频问候远方的亲人。
图6: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夫妻俩练就了娴熟的实操技能,但每一次巡检他们依旧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