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技术研究院在“绿色”钻井上做文章,创新研发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
植物油变身“绿色”钻井液
本报讯 记者 杨敏 通讯员 张鑫 位华 报道 “在整个钻进过程中,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保持了很好的状态,无生物毒性,生物可降解性能好!”近日,由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创新研发的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在中江204H井完成首秀,也解决了困扰业内许久的钻井液与“绿色”无法兼顾的难题。
钻井液俗称“泥浆”,是钻井的“血液”。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以柴油为主原料的油基钻井液因具有稳定井壁、润滑解卡等特点被普遍应用。
然而,随着油基钻井液使用规模越来越大,其弊端日益显露——油基钻井液由烃类、有机物等组成,挥发性强,刺激性气味大,影响人体健康,其一旦漏失侵入地层,易影响生态环境。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家已达成共识。不仅我们作为服务于钻井生产的科研单位着眼于绿色环保,业主方对于能否真正做到‘绿色钻井’亦尤为关心。”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液高级专家孙举说。
为切断污染源,实现“绿色”钻井,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项目组,试图找到一种既无“毒”又能够生物降解的“环保油”作为基础液,来取代常规钻井液所使用的柴油。
“要让钻井的‘老相识’——油基钻井液转型,敢于第一个吃螃蟹,难度可想而知。仅仅是寻找柴油的替代品,就耗费了技术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环保所所长单海霞说。
2017年至今,技术人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反复试验,将目光瞄向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沟油,以及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等植物油。
“既然要寻找柴油的替代品,除了要满足环保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价格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元素。地沟油不需多言,在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等较低价格的植物油选择上,我们遵循季节、地域等应季、量产原则。”单海霞带领项目组成员“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主菜”确定以后,技术人员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依照生产指标对其进行生物和化学等物性改造中,最终,成功研制出生物质合成基础液LAE-12。
这种国内首创的无毒无害的生物质合成基础液再添加相关处理剂后,就形成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乍一登场,令人眼前一亮:与常规柴油基钻井液相比,除了环保性能遥遥领先,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机械钻速提高65%,钻井液吸附损失减少40%,且可抵抗井筒内180摄氏度高温……大幅降低了钻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