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2022/07/15 第14期
油气足,天下稳
“在稳经济33条”一揽子经济政策下,石油企业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龙头企业,既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要借这个机会,主动作为,发展自己。
(文章一)
稳经济,油企迎“大考”
稳经济的“大考”之下,石油企业积极履行使命,护航经济与民生。
文/本刊记者 王海坤
数据,往往能折射出经济运行的主体趋势。
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份有关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发布后,专业人士普遍对二季度和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适当的稳定增长状态持乐观态度。
数据显示,今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较前值-2.9%有了明显变化;5月份环比增速为5.61%,与前值-5.8%亦不可同日而语。而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4.6%,其前值为1.8%。
“这是很重要的边际改善,出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拐点。”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说。
不少专家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则应该在3%上下,下半年单季尤其四季度有可能会达到6%,将会出现一个较好的稳增长的态势。
各界之所以有这样的预期,与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有关,与国务院出台的涉及资金累计12万亿元的33条政策措施的落实密切相关,更与包括石油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努力有关。
史上最严重能源危机上演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是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来后所有人的共识。这是疫情、俄乌战争、能源价格暴涨综合作用的结果。
寰球同此凉热,从去年冬季以来,全球能源市场跌宕起伏,价格持续高位宽幅震荡,并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全面跟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2022年5月份数据显示,美国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创1981年12月以来的最大值。其中,能源、食品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9%、1.2%,同比上涨34.6%、10.1%,是推升上涨的主因。而欧洲的通胀率也同样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9.2%,亦为推升上涨的主因。
“全球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能源危机,油荒、气荒、电荒在欧美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接连上演。作为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在能源供应紧平衡、价格持续走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国内油气行业专家杨国丰说。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通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保供稳价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政策选择。要提高能源供应的可及性、稳定性、连续性、价格可承受性。”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建中表示。
然而,就在疫情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近期,美联储拉开了连续加息的帷幕,直接导致美元从全球市场源源不断地回流到美国境内……如果确如有学者预测的那样,连续加息持续5年之久,前所未有的通缩爆发,前景将不可想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该计划也被外界视为“12万亿救市计划”。
“党中央、国务院准确研判形势变化,就稳住经济大盘做出一系列针对性部署、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这些都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效益增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指出。
稳经济,立即行动
石油企业是国家稳定油气供应、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实施主体。
“稳经济的33条”颁布后,石油企业立刻行动!
中国石油从加快项目建设、稳定油气供应、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方面迅速制定了22条硬核措施,全面发力“稳增长”。中国石油以主营业务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油气储运设施建设,推动炼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一批大型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同时,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多措并举增加国内原油供应,落实国内天然气增产增供,增加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发挥好中央企业的‘顶梁柱’作用。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要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稳经营、防风险、增效益,以稳增长的有力实践为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头阵、作示范。”戴厚良说。
长庆油田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油气田。企业越大,责任越大。对此,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深感重任在肩。
他说:“油田每多产一吨油气,国家能源安全就能多一分保障,国家稳经济就多了一分支撑。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油价高企的形势下,保障国家油气稳定供应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连日来,中国海油也积极行动,为抓好稳增长、保供应,谋细、谋实一系列有高度、有力度、有精度的稳增长措施,展现央企担当。
“中国海油将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紧盯全年增储上产目标,实施高效勘探、滚动勘探,积极推动效益开发。全力做好成品油、天然气、化肥的保供保价工作,确保国内市场能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有序。总之,要发挥好稳增长央企‘压舱石’的作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
自“稳经济的33条”颁布后,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所辖市场区域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海南等省亦纷纷出台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余守雄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在做好传统能源供应服务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应用以及综合能源站前瞻性研究。公司加大了新能源板块的投资力度,调增了‘十四五’新能源站发展滚动规划数量。同时,与地方国企合资合作,建设推动一批新能源站,发挥央企的引领作用。”
中国石化亦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为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石化力量。中国石化各油田单位在勘探开发领域深化基础研究,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全力推进增储上产;石油工程公司和炼化工程集团聚焦核心关键,全力推动科研攻关再突破。石油工程公司聚焦打造技术先导型油服公司,在特深层、页岩油气等领域推进集成项目研究,抓关键技术攻关;炼化工程集团则研究构建“大兵团”作战新模式,聚焦工程创新和价值创造,全力以赴推进一批重要工程项目建设。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荔青表示,为端牢能源饭碗、推动中国石化油气增储上产,该公司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开展特低渗气藏有效动用技术攻关研究,持续提高储量动用率;推动涠洲油田增储,争取年内实现新突破。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在九州的大漠、山峦间,“稳经济的33条”颁布后,石油战线百万员工正在凝聚起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迎战稳经济、防风险的“大考”。
经济大盘“稳定器”
“在本次工作中,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大型石油企业首先要承担一个重要的角色,即经济大盘的‘稳定器’。确保石油企业,特别是大型石油企业稳中有进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大盘中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杨国丰对本刊记者表示。
为此,中国石油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发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集团公司在年初计划已经同比加大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加投资,用于增加部署三维地震工作量,力争新的勘探突破。同时扩大油气产能建设规模。截至目前,其国内勘探开发业务方案已落实的项目均安排下达投资。此外,中国石油还加快工作节奏,大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制度,力争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炼化业务方面,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吉林石化揭阳ABS等重大在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全面建成投产。
从海上到陆上,中国海油的建造工作以及海上安装激战正酣,一幕幕团结协作、你追我赶的奋斗场景正在上演……在南海,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海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正向着投产目标冲刺;在渤海,渤中19-6凝析气田开发评价井A10井顺利完成所有钻井作业,再次刷新渤海油田井深新纪录;垦利6-1油田5-1、5-2、6-1区块开发项目导管架全部进入空间总装阶段,渤海亿吨级油田项目步入陆地建造高峰期……中国海油正在为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经济增长注入推动力。
特别是渤中19-6凝析气田,它是目前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一期项目的投产将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对该区域经济意义重大。为尽早实现投产,中国海油正在全力以赴推进该项目,据悉其一期开发工程项目计划明年正式投产。
从西北到东南,中国石化为稳住经济加快脚步增储上产,也已经拉开帷幕……在西北,西北油田强化老区精细调整,加快顺北油气田产建节奏,抓实油气产销一体化管理,在原油生产同比增长的同时,天然气生产同比大幅增长;在西南,西南油气分公司为加快新区增储建产,集中优化新井轨迹,深化储层及气水关系研究,加快永川区块开发;在东南,华东石油局溱页1井平台第一口开发评价井溱页1-104HF井顺利开钻;在东部,胜利油田鲁明公司商558区块10口井39段压裂施工全部完成,已放喷见油……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还表示,要力争10月底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产出第一批氢气,年底温州LNG项目建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在全力推进国家及集团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为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全心全意做好能源物资保供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宁分公司所属瓦长公司已累计向国内石化行业标杆性项目——恒力石化输送天然气达4.4亿立方米。恒力石化是列入国务院文件的第一个重大民营炼化项目,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龙头带动作用。
金川集团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在全球同行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也是中石油甘肃分公司所属金昌公司的重要工业用户。金川集团“油改气”项目建成投产两年来,金昌公司为当好“店小二”,特别升级“私人用气管家”服务。目前金川集团日用气量不断攀升,截至6月9日,同比上年增长433万立方米,增幅约40%。
西部是全国天然气生产化肥主要基地,中国石油承担着12家主要化肥企业供气,供气规模占比全国化肥生产用气总量的46%。今年1-5月,中国石油累计向西部化肥企业供气15.24亿方,同比增幅14.9%,可生产尿素251.4万吨,约转化生产粮食3688万吨,满足7780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中国石油西部事业部还紧跟天然气供需变化,定向发动化肥企业上产用气,以保障化肥用气稳定,促成宁夏石化提前开工,内蒙古蒙化、鄂联化的化肥装置连续生产,青海的氮肥企业冬季不停工……基本保障了西部化肥装置高负荷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已为国家电网重点工程——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施工项目供应沥青1250吨;新疆销售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9项重点工程供油近4.6万吨;西藏销售为日喀则定日机场建设供油8000余吨……
能源保障“调节器”
“实际上,在本次工作中,中国的石油企业,特别是大型石油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能源保障的‘调节器’。”杨国丰说。这也是“稳经济的33条”中第23项措施提出的意义所在。这项措施直指石油企业原油等能源资源的储备能力,要求石油企业谋划储备项目并尽早开工。
为给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储气调峰、稳定供气提供坚强的资源保障。中国石化持续加快储气能力建设,特别是去年,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卫11储气库建成注气。这标志着我国华北最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建成投产,该储气库群容气量达到100.3亿立方米。
6月8日,中国石化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王储6井正式投产注气,首日注气量19万立方米。“稳经济的33条”颁布以来,中国石化的油气储备项目步伐明显加快。
据说,该储气库的目的层深达2000多米,是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为了突破难题,江汉油田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深层、多夹层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工艺技术,为国内同类储气库建设提供指导借鉴。
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用气量较大,每年在用气高峰阶段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为了对整个长三角经济区起到明显的区域天然气季节调峰作用,加大该区域的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全力推进朱家墩储气库重点项目。
“这个储气库垂直深度达4000米,水平段长度达1500米,地震压力系数仅有0.2到0.3,由于压力非常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漏、防垮塌的工作。这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实施经验,我们江苏油田只能组织力量进行科研攻关。”江苏油田工程院副院长唐玉华对本刊记者说,面对种种困难,江苏油田的技术人员迎难而上,项目组从钻井到地面工程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储气库建设顺利进行。
据了解,朱家墩储气库项目于2022年4月启动建设,项目建成运行后,最大日调峰能力达410万立方米,每天可满足820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将提升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季节调峰和应急储备能力。
“储气库一期工程大约在明年三月份左右建成,但是仍受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有不确定性。目前,朱家墩储气库的二期工程也在紧张筹备当中。”唐玉华说。
为了建成我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运基地,以便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和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中国海油珠海LNG二期项目眼下也在火热开建中。据悉,该项目将建设5座27万立方米全容式LNG储罐及配套设施,建成投产后,中国海油珠海LNG接收站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可达700万吨,折合气态天然气约100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张荣旺表示,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商,中国海油正在全力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兴建集约化、规模化的LNG接收站,提升稳定保供能力。除了珠海二期项目外,盐城“绿能港”和宁波“绿能港”也于今年开工建设,中国海油一批液化天然气重大项目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陆续投入使用。到2025年,中国海油液化天然气接收能力将会超5000万吨/年,成为国内天然气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供力量。
万亿再担保与助企纾困
此次颁布的“稳经济33条”,有一项措施格外亮眼,那就是由财政发力,不仅将新基建、新能源纳入专项债支持,更新增万亿再担保助企纾困。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疫情影响、需求收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想方设法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解‘燃眉之急’的重要措施。”杨国丰对本刊记者说。
正是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中国石油迅速制定的22条硬核措施中,“加大对社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协同协作,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扭亏解困。”一项被放在了显要位置。
正像戴厚良所说的:“要以协同协作为载体,着力加大对社会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形成稳增长的有效合力……发挥油气两大产业链优势,最大限度支持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不仅如此,中国石油还要打破市场壁垒和区域限制,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公司工程项目建设和物资供给,提前释放订单需求,采购更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结合实际落实相关助企纾困政策,通过保市场主体助力保就业、保民生。发挥产融结合优势,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帮助其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长庆油田始终把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帮助油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采访中,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说。长庆油田在持续深化企地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企地双方在工程服务、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以带动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石化则将助力地方企业、中小企业纾困稳生产,迅速贯彻到实际行动当中。
“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运行,担当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石化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石化化销华北分公司这样说。早在今年3月,山东省疫情多点散发,淄博市个别区县成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炼化企业下游需求骤减、运输不畅,面临前所未有的销售压力。淄博一家企业PDH装置恰在这一时期开车投产,丙烯出厂量达每天2000吨,而下游销售渠道还未完全建立,且这之后承运商“一车难求”,如果产品持续累库,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紧急关头,化销华北分公司伸出援手,与该企业签订代理销售协议。华北分公司成立专项服务团队,打出营销“组合拳”,不到半个月便为该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国海油中海信托也为国内近120个主要城市的制造、批发零售、文教卫等行业小微企业发放了主经营贷款,支持小微企业主近1万余人。显然,中海油更早意识到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加强助企纾困动作更早。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中海信托利用远程面签、录音与视频审核等多种方式远程开展业务。上海复工复产启动以来,中海信托开展多项金融服务,特别针对因疫情影响的借款人,原则上做到合理延后还款期限,能减则减、能让则让。
“帮扶中小企业、稳定经济大盘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中央企业的一项政治任务,是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坚决履行的政治责任。”采访中,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余守雄说。为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结合实际,细化落实了相关措施。
该公司加快新能源板块布局,明确尽快落地一批“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项目,发挥国企带动作用,稳链补链固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同时,支持相关中小企业参与该公司工程建设领域相关工作,支持资金融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中海油融资租赁和中海信托等金融公司的融资能力,基于真实业务数据为上下游中小企业信用赋能,助力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此外,该公司还推进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取消向中小企业收取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
“实际上,石油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帮中小企业纾困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社会资金,可以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向关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领域集中。”杨国丰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文章二)
抢先机,12万亿分几许
在12万亿的加持之下,“稳经济33条”让油企迎来的不仅是“大考”,还有机遇。
文/本刊记者 王海坤
“稳经济”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使命,更是机遇。
与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不同,此次的12万亿主要是以基建为主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这方面很多条涉及很多石油企业。如第21项、第23项,直接针对推动一批能源项目的尽快实施,以及谋划油气储备项目尽早开工。第3项、第18项,将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同时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投资建设,尤其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换电站的建设……
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对记者表示,稳经济对能源企业来说,既是要求,也是机遇。为此,长庆油田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率先冲刺“高质量、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发展目标。
抓住机遇
“在稳经济33条一揽子经济政策下,石油企业尤其是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龙头企业,既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要借这个机会,主动作为,发展自己。”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金镭说,“稳经济33条”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必然有助于“三桶油”的发展,而“三桶油”也要把握机遇,明确自身该做什么。
金镭表示,对于油气企业来说,油气储运设施的建设,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于化工领域的发展也是一个机遇,尤其是高精尖的化工产业。目前,传统的化工产业仍缺乏高精尖的化工产品,借此次一揽子的经济复苏计划,可以促进这个板块的发展。
此外,还要着力发展好新能源。目前在传统能源领域,油、气和成品油都要不断提升排放指标。此次“稳经济33条”对新能源板块有针对性地赋能,有不少利好政策,石油企业要加快对新能源和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个应该是目前和将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对于炼油板块的发展,因为国内炼油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炼油板块主要是提高油品品质,而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张。”金镭说。
而在国内油气行业专家杨国丰看来,“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有助于加快石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例如此前受疫情影响导致建设进度滞后或暂停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地方炼油企业加速转型等,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加速实现从炼油到化工、从低端到中高端的提质转型。“石油企业要紧锣密鼓地动作起来,一要加大投入,以主营业务和重点项目为抓手,保持稳的定力和进的姿态,用好国家政策,夯实发展基础;二要加快产出,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人才队伍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在与国民经济关系更密切的重大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如核心设备国产化、乙烯产能提升等。”杨国丰说。
增储上产成为必然
能源安全,国之根本。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石油需求超过7亿吨,天然气需求超过3700亿立方米,进口占消费的比重分别约为72%和45%。
“在当前国际油气生产和贸易格局动荡调整、油气价格持续高位的大背景下,防范国际油气供应风险、价格震荡风险,保能源安全,仍是重中之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继峰说,这就需要油气企业稳定国内增储上产。
国内著名油气产业专家齐锐则表示,俄乌战争之后,加强本土油气开发呈必然之势,油气企业一定要盯准油气富集盆地进行集中开发。对此,国家应该加强油气富集区域区块流转。
“在同一个区块,不要只是由一家公司来主导勘探开发,而要让多家公司共同参与,这样勘探开发力度和速度都会产生变化。”齐锐说,中国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速度上仍然比较慢,比如像南海的油气富集区域,可以让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两桶油”会同中海油一同进行开发,这样勘探开发速度就会快很多。再比如由中石油主导的页岩气富集地区,气层相对较稳定的区块,完全可以让中石化、中海油也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只有将人、财、物集中在油气富集地区搞勘探开发,才能加快勘探开发的力度、速度。
“在勘探开发上,一定要打开思路,让多种经营主体同时进入。最好能够采用‘鲶鱼效应’,这样才会快速推进增储上产。”齐锐面对本刊记者表示。
杨国丰认为,当前的高油价将为石油企业加大对高成本的页岩油气等非常规和重油、稠油等难开采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这一点,中国海油正在用实际行动表达同样的认识。
中国海油辽东作业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弘说,中国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区,渤海已落实原油探明地质储量42亿吨。目前渤海每年超3000万吨的原油年产量中,非常规稠油产量占比不足1%,将稠油储量变产量,对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渤海旅大5-2北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为超稠油,是渤海已开发最稠原油的20倍以上。“我们相继攻克了高温注采一体化、井下高温安全控制等海上超稠油油田开发的诸多世界级难题,目前形成了一整套海上超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体系,实现超稠油规模化、经济开发的突破。”王国弘说,该项目预计2024年将实现40万吨的高峰年产量。
在非常规页岩油勘探领域,中国石化江苏油田积极行动增储上产,目前首批部署3口页岩油井实施后均获成功,建成中国石化江苏油田首个页岩油勘探开发示范区。眼下,花页3、坤页1、铜页1等井均见到良好显示,预计年内可提交页岩油预测储量1000万吨以上。
坚持“资源为王”理念的长庆油田,今年以来,油气勘探也分别在页岩油新类型、绥德—靖边太原组灰岩、盆地西缘海相页岩气等领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传统能源的增储上产仍是一个重点,我们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增加油气开采能力。”金镭面对本刊记者说。
7月6日,两辆装载钻井液助剂的运输车从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工程的杭锦旗中心库出发,驶向J30-6-P2井场。这两车物资从需求上报到运输送达,用时较以往明显缩短。因为,今年6月,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华北工区联合储备与配送信息化项目上线运行。
“目前我们已实现了物资在各单位间流动共享。工区内所有施工队伍所需物资可在两小时内送达。”华北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包志峰说,整个6月,已向辖区内几省区的钻井队伍发送物资30余车次450余吨。因各类物资及时到位,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钻井进尺完成率进一步提高。
眼下,大庆油田产能建设重点区块和夺油上产“主战场”之一——南一区西部产能建设现场施工正如火如荼;新疆油田玛湖10亿吨级特大油田艾湖2井区压裂作业现场热火朝天,世界最大致密砾岩油田——玛湖油田全体员工铆足干劲,正向着今年36口新井顺利投产的目标奋力奔跑……
储油设施的调整与新机会
“有一句话叫做‘忘战必危’,观察目前中国的原油储备设施,并不是非常适应战争形势。就像眼下的俄乌战争,所有的储油设施都被炸掉了,但是军用的装甲车、军用飞机都需要用油……”齐锐说,“所以,中国的储油设施应该多在地下建油库,多在山洞里建油库,在这个领域里要加大投资,作为中国的一级储油设施。”
显而易见,地下油库、山洞油库将成为新形势下,石油企业面临的新机会!
不少业界人士还认为,应对新形势,还必须重点发展地下储气库。而因为油气管道通常是埋在地下的,安全性比较高,能适应战时状态,所以也要尽可能加大油气管道设施的比例。
“过去,在国家管网成立之前,‘三桶油’每年新增管网设施将近两万公里,之后明显下降,今后应该恢复到过去每年两万公里的目标以适应新形势。”齐锐面对本刊记者表示,还应尽快出台对俄油气管道设施配套规划。目前,中国只有十几万公里的油气管道设施,与美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这一领域,一定要加大投资。因为在未来,进口的天然气当中,LNG并非主体,管道气才是真正的主体,特别要加大从俄罗斯、伊朗到中国的管道设施的投入,将俄罗斯、伊朗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在加快管道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分段多家建设单位参与,这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推进输送管道设施的建设,用3到4年就可以将管道设施基本建设到位。”齐锐表示,在建设过程中,要将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的建设同时推进。就对俄罗斯而言,中、东、西三线管道最好也能集中上马。因为在进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当中,中国是有话语权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中国使用的的天然气一半来自境外的管道天然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俄东线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稳经济33条”颁布以后,中国石油管道局承建的中俄东线南段各标段已按下“加速键”。
近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集气总站——轮南天然气管道工程亦投产,首日输气量150万立方米,此举标志着中国石化西部区域天然气管道与国家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专业人士表示,这将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天然气管网布局,推进油气管道“全国一张网”建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诸多储气库项目为抢抓机遇也在加快推进中。在内蒙古,长庆油田苏东39-61储气库建设收尾工作正加速进行着,目前该项目地面工程进度已达93%;在东北地区,辽河油田也在争分夺秒的建设辽河油田储气库群;在新疆,呼图壁储气库HUHWK19井近日顺利完钻,该储气库是我国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储气库……
但是,由于储气库存在营利难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很可能会影响储气库的加快建设以及油企抢抓机遇。有专业人士提出,最好由国家对储气库的“垫底气”托底。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气,这将是一个釜底抽薪之法,将储气库的建设难题一举破除掉。
新能源机会知多少
很多机会往往蕴藏在投资方向中,分析投资方向通常是抓住机会的关键。那么,此次“12万亿资金”究竟要投向哪里?
“‘稳经济33条’涉及的12万亿资金有几大投资方向,首先要投到算力的建设当中,支持算力的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新能源。所以,资金投资的第二大方向是新能源,特别是支持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而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要由‘我有经济’变成‘我用经济’。”SAP中国区Chief Digital Trans formation Officer 孙惠民面对记者说。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龙头老大,从原材料到整个产业链都非常完善,很多专利技术也都把持在国内企业手中。近年来,因为特高压的发展,在新能源领域,电的传输问题得到了解决。宁德时代的横空出世,又很好地解决了电的存储问题。所以,时至今日,关于新能源的发展,电的发电、传输、存储三大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解决,作为应用场景的新能源车,其发展与过去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今的新能源,有大资金加持,真正地演化成了新机会。
“目前是油气公司发展新能源绝好的机遇期。”齐锐说,与油气勘探开发相比,风电、光伏的投资相对要小很多。虽然风电、光伏项目的利润不如油气项目的利润高,但它的风险也非常小。
油田往往都是风、光资源较好的地方,且具备建设风、光项目的用地条件。所建风电光伏项目能更好满足油田用电需求,替代自耗油气。根据统计数据测算,油田开发自耗能折合占其产量的10%左右,且主要是自产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网电,碳排放量大。使用风光发电后,可以替代部分网电,亦可把柴油压裂设备改为电驱,从而有效降低自耗油气。“若现有油田全面实施以绿色电能替代自耗油气,可每年节约油气上千万吨油当量,能有效降低增产压力,且可使油气开采业减少2000万吨/年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院李继峰说。
很多年来,由于油公司一直关注的是传统能源——油和气,在风、光领域尽管尝试过,但后来并没有深度发展。金镭表示:“在新形势下,应该借这次机会,合理构建产业结构,在做好油、气的传统供给安全和增产增储基础上,要往风、光领域发展,实现风、光、油、气一体化发展。”
在江苏油田,记者看到小纪油区所有抽油机都用上自己风电能源。近期以来,江苏油田首个自主施工的13个井场光伏电站也完成并网发电,装机容量2.14兆瓦;紧跟着,江苏油田最大光伏发电项目富7站光伏工程建成,安装光伏板1470块,功率0.73兆瓦……自今年始,江苏油田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6月以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相继并网发电,规模合计0.93兆瓦,年发电能力93万千瓦时。与此同时,中石化起运公司承包施工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机组“扶摇号”也在广东茂名广港码头完成组装……
如今,中国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已经拟定了新的新能源板块发展计划: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挖掘现有加油站新增充电桩和换电站的潜力,按照能增即增,能换即换的原则,实现一批加油站向综合能源站的转变;对于新建加油站原则上均按“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设计建设;在具备条件的油库、加油站、服务区既有建筑、空置地方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
不仅如此,年初该公司还与南方电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在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充电桩或换电站,在荔城服务区打造“油+换电+储能+超充”为一体的综合能源零碳服务区。
很明显,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在“稳经济33条”颁布前就已经嗅到了新能源新机会的气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新能源板块仍面临不少痛点和难点。
“在新能源发展领域,石油企业可以在新能源的生产和新能源的应用场景两头发力。目前来讲,石油企业在新能源的应用场景上仅局限于体内自循环,在应用场景这个终端上,如何与造车新势力进行合作还要有革命性的探索,也就是说石油企业要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孙惠民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更多的业界人士则极力呼吁,国家应该出台一些关于碳税领域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来鼓励石油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记者手记
还有几个关键词
文/王海坤
在宏大的叙事、庞杂的内容、细致地解读之后,依然有几个关键词在记者脑海中萦绕不去……
标准。
加油站发展充、换电业务已经是趋势之一,“稳经济33条”颁布以后,新能源板块的发展势头越加强劲。石油企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把汽车电池标准化,通过这种标准化,实现未来加油站大规模充、换电,就类似换93号电池、换95号电池一样,那样将会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产生跨越式的促进。
地热。
“稳经济33条”颁布以后,在新能源领域,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也将成为重点之一,在地热田上造新城、卫星城是很好的思路。地热、干热岩等既能解决环保问题还不用担心间歇性问题,未来潜力巨大。
瓶颈。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力,我国油气领域“卡脖子”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例如高精度油气藏模拟、管道高端内检测技术、甲烷制烯烃等,需要我国企业加快突破。“稳经济33条”颁布以后,在传统能源领域,石油企业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颈仍是技术和设备国产化。
风险。
“稳经济33条”颁布,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加快实施能源工程,石油企业依然需要做好隐患治理。“稳”的前提是防好各类风险。在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投资时还要严格审批、高质量推进,确保发挥重大项目的作用;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要加强形势研判,有效防范化解投资、债务等经营风险,确保产业链稳定运行。
安全。
“稳经济33条”颁布,加快实施管输工程时,要格外注意安全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油气管网总里程14.4万公里,需要全面检查,修缮、更换老化管网,把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
合作。
12万亿投资的另一个方向是“专精特新”领域,石油企业要主动携手“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产业互联网,形成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地,实现利润最大化。
国内新能源领域经过多年发展,也已形成一批具备相当实力的龙头企业,石油企业要与这些行业龙头或掌握核心技术的初创公司合作将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方向。
“稳经济33条”颁布后,国内在能源的共享发展方面依然相对滞后,国家要尽快研究如何去收购民企发出来的电,这就需要国内实现能源一张网。未来,中国要实现三网合一,第一张网是信息互联网,第二张网是物流互联网,第三张网则是能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