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奋进,谱写精彩华章;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北方管道公司锐意进取,成就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
回望十年风雨征程,北方管道公司踔厉奋发、步履坚定,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绿色发展、打造阳光工程、深化科技创新、全力改革攻坚、强化党建引领、履行社会责任,多维度取得长足进步,各领域交出亮眼成绩,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党旗领航砥砺奋进,强根铸魂集聚高质量发展“红色能量”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公司始终牢记“国企姓党”政治本色,心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这十年,公司坚定履行国企央企职责使命,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各方面、全过程,突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大抓基层筑牢战斗堡垒,全方位构建党建制度体系,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入融合,激发了更多、更强“红色能量”,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定强基固本,筑牢筑强战斗堡垒。十年来,公司发展党员1078名,实现生产一线、35岁以下党员比例逐年攀升,青年党员占比26.7%;现有基层党委25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216个,党员3350名,各级党组织书记242人,党组织健全率100%。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印发《2019—202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开展党组织书记培训3000余人次、新党员培训1000余人次。
——全方位构建党建制度体系。建立“四位一体”党建制度体系,历经5年运行,实现了“系统完整、全面覆盖”,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易于操作,涵盖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清单和体系;将党建制度体系纳入公司整体管理体系中,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坚定旗帜领航,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中俄原油管道深入推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示范、创出品牌。突出思想教育,“强根”铸忠诚,提出“立足北国边陲、弘扬管道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塑造漠大之魂”;突出文化建设,“铸魂”守责任,创新形成以“镇守神州北极,为共和国加油”为核心理念的北纬53°文化品牌,用文化润心、赋能,汇聚思想凝聚力、发展驱动力。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唤担当。这十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能源保供、改革发展、科技攻关、创新创效、拓市增效上自觉扛起责任、全力担当作为,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以实际行动展现管网铁军精神风貌。
主营业务发展迅速,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彰显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现代社会的基石,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能源行业发展领航定向。
作为能源央企一员,公司扛稳保障能源安全责任使命,聚焦油气储运主营业务,天然气、原油、成品油三类管线全线发力,业务开展齐头并进,十年发展,天然气管输商品量同比增长500%、原油增幅达20.5%,成品油一次管输量最高达到722.5万吨。
——天然气业务飞速发展。管输商品量增加461亿方,同比增长500%。新增托运商33家,新增用户186家,2022年实现大庆油田天然气上载至中俄东线,成功引进大庆油田气源,北方管道公司第一个天然气上载点项目顺利投产,逐步推进国家管网“X+1+X”格局构建。
——原油业务屡创新高。管输商品量增加1256万吨,增幅20.5%。俄油进口油量增加1500万吨,站上3000万吨台阶;充分优化库容结构,提升罐容利用率,实现港口库容向第三方客户开放,年开放量已达41万吨;日东线实施“锚地放行”模式,拓展“掺混输送”方式,促日东线输量从投产时期200万吨跃升至800万吨,实现连续5年高效运转。
——成品油业务以新应变。创造性地开发出阶梯运价、“管汽”联运、“管水”联运等系列服务产品,推广应用于吉长线、港枣线、抚锦线等多条管线,主动迎战成品油管输下行态势。
十年来,公司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中彰显使命担当,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关乎民生的冬季保供等重要时段和关键时期的能源保供任务,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显著。
安全、绿色理念践行深入,协同驱动发展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能源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是能源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统筹抓好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实现安全生产稳定运行、油气稳定供应。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企业严管、公安打击、政府协调、专业巡护、分级管控、技术驱动”的“六位一体”、“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管道“四防”管理手段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立体式管道保卫体系,2021年,未发生第三方施工损伤管道、新增占压、泄漏,首次实现零打孔。坚决守牢红线底线,落实主体责任,构建“制度、评价、技术、应急”四道防线,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安全投资35亿元,解决生产隐患设施,强化风险隐患管控和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隐患治理圆满完成,连续11年未发生承包商亡人事故,连续5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家企业有一家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十年来,公司累计输送原油13.76亿吨,成品油1.12亿吨,天然气2811.9亿方,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公司油气业务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高效发展,打造绿色管道节能运行的十年。热油管线运行方式得到全面优化,燃料消耗量由20.7万吨当量油大幅降低至9.1万吨当量油,降幅达55.9%;变频改造、油气换烧、无功补偿、在线排污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差压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落地实施。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十年来,公司综合能耗由52.5万吨标煤大幅降低至37.3万吨标煤,降幅达40.7%。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聚线成网为构建“全国一张网”贡献力量
始于“八三”管道工程的北方管道公司,历经五十余年发展,持续推动三大能源通道建设,具备了高钢级、大口径、高压力长输管道建设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建设组织经验。
党的十八大的十年,公司管道建设更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管道建设战略机遇期,持续加大建设投资力度,管道里程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先后建成铁抚线、哈沈线、津华线以及铁岭油库、林源油库等工程,中俄原油一、二线、中俄东线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项目41个,完成建设投资903亿元。截至2021年,公司管辖管道里程由11436公里增长到29904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京津冀和鲁豫等地区,部分管道延伸至陕甘宁、湘鄂等地区。
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建成投产,每年从该通道进口俄油量从15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石油资源供应缺口,优化国内油品供输格局,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2019年12月2日,俄气入境黑龙江,中俄东线北段(黑河-长岭)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全部打通。该工程在中国管道建设史上创下多项记录,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当前,公司正以实施全国油气管网规划为引领,积极贯彻“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的体系架构,集成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管道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推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
科技创新量质齐升,核心利器引领企业发展勇立潮头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成为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支撑。
十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科技“服务+支撑”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集科技研发、现场应用、成果孵化、推广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发挥龙头优势,引领标准建设。主持起草国内80%以上管道管理和技术标准,组织制修订并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外先进标准2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38项、企标79项。在管道完整性、管道智能化、高寒冻土管道施工运维、燃气发生器大中修、压缩机组远程监测诊断、低碳战略等技术方面取得系列国内外领先成果,形成多项国际及国家标准。
——发挥科研优势,彰显核心实力。建成并运维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储运工艺和完整性管理两个专业分室,国家能源油气长输管道技术装备研发(试验)中心。荣获2项ASME“全球管道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省部级优秀标准奖,获授权专利400余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00余件。
——发挥人才优势,建强科研队伍。培育形成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荣誉的知名专家科研队伍近200人。其中,NACE阴极保护技术咨询委员会主席1人,NACE CP4专家3人,PRCI腐蚀委员会副主席1人,ISO/TC 67/SC 2委员会专家12人,API委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孙越崎优秀青年奖4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5人,国家压力管道检验师45人,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集智强势攻关,手握“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公司全面推进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应用于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节约工程投资十数亿元。建成国内首条智能管道示范工程,实现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行,荣获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河北省智能制造标杆。
十年跨越,公司推动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实现大跃升,成为油气管道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和国际管道技术的重要贡献者。
改革破冰静水深流,为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强劲动能
改革是利当下、谋长远的大事要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成为国企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指南针”“定盘星”。
公司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面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刀刃向内、破冰前行,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区域化管理劳动组织优化等工作,在改革中探索前进,在前进中深化改革。
十年来,公司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构建了完善的输油气生产单位岗位、薪酬绩效、培训、党建等系列管理办法,岗位实现整合,用工进一步精简,员工技能水平大幅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本部部门由33个压减至20个,二级单位由31个减少至27个,员工总量从12680人压减至642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2年32.29万元/人增至2021年146.02万元/人,增幅达352.2%。
——机构设置更加规范,员工能力更加综合。优化作业区设置,基本实现辐射半径80-100km设置一个作业区的标准。员工岗位能力要求从单一型向运维综合型转变,技术人员队伍占比提升1倍。
——工作强度大幅降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畅通。取消运行值班岗位,改变站场运检分开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工作强度一升一降,员工幸福指数大幅提高。重新确定职位序列和岗位层级,实现纵向晋升和横向转换,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更加通畅。
——管控模式不断优化,管理创新形成新突破。攻坚区域化劳动组织优化,全面适配生产区域化管理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探索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管控新模式,形成哈尔滨管理模式并持续优化。以机构扁平、队伍精干、区域协同为目标,组建山东运维中心,促进区域化改革落地生根。
十年改革静水深流,企业活力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日益强劲。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2020年10月1日,公司整编入列国家管网集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社会责任步履不停,为温暖社会、服务民生献力赋能
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挺身抢险抗疫、投身社会公益……这十年,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职责,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将发展成果回馈社会、服务民生、惠及员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按照中共河北省委总体部署,公司全面启动驻村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00万元,近20人投身驻村工作组,常年驻扎贫困山村,先后帮扶承德广发永村、保定耑路头村等4 个贫困村庄,惠及 8000 余人,受益村住房、交通、饮水、用电、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焕然一新。公司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第一驻村书记”等荣誉称号。
从精准扶贫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公司坚持把履行央企责任、服务保障民生作为“办实事”的重要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在河北承德广发永村开展通村公路、文化广场等修建工作,深入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村民建设和经营草莓种植示范园,仅过去一年就为两个村增收45万元,解决贫困户60余人就业问题。
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管网人毅然化身“大白”,各所属单位员工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到防疫一线担任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与担当。
在地震突发、洪涝灾害等危难关头的挺身而出,在应急抢险、紧急救援现场的无所畏惧,在巡线路上的见义勇为,在积极参与公益团体、爱心团队等公益组织的爱心善举……
十年汇聚,每一名管网人都在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他人,以“微光之力”照亮社会。
过往波澜壮阔,未来征途如虹。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北方管道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接续努力、开拓进取,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