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2-14
浏览: 18
字数: 3262
推荐表: 查看

心有情怀 行有格局

——记辽河石化公司人事处党建主管张延红


人物介绍:

张延红,女,1995年7月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加工专业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党委组织部党建管理岗位工作。从事党建工作20年来,获得集团公司党建信息化平台1.0项目推广应用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她

撰写的《创新“结对共建”模式,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实践与研究》获中国石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撰写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五个标准化”》获第一届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老张的“情怀”

“对待工作有情怀。”

“二十年如一日,没有一点职业懈怠。”

“非常敬业,具有‘老黄牛’精神,对待工作有着一股子钻劲儿。”

“业务精湛,是公司党建工作的‘活字典’。”

“不是在加班,就是赶在加班的路上。”

“外表很冷,不善表达,内心却开朗阳光。”

通过采访张延红的领导、同事以及基层的政工员,大家对她的评价出奇的一致。

可是采访张延红,问这些年支撑她努力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时,她的反应却很平淡:“我只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老张这些年,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孩子对此也颇有怨言。记得孩子上高中时,她常常因为加班,而忘了接孩子的时间,害得孩子在寒风中苦等。

2019年,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由于主题教育环节节奏快、内容多、任务重,足足有半年时间,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后来身体出现了异样,“半个身子都麻,大夫怀疑是下肢血管阻塞”,最后,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外加按摩,才有所好转。

第四联合运行部政工员张彩虹,跟老张比较熟,有一次去她家里,发现她家里的床上、窗台上、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工作材料,“她经常把干不完的工作拿到家里做,在家里干到深夜也是经常的事情”。

保卫部崔丹,曾经是油品储运部的政工员,和老张共事多年,一提起张延红,有说不完的话。她说,张延红业务能力“没得说”,身为机关人员,没有一点儿架子,跟她一起工作,感觉很愉悦,她把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好,业务流程简单化,我们基层非常容易上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延红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指导帮助基层支部解决实际问题,当好会议精神的“讲解员”、释疑解惑的“辅导员”、传经送宝的“快递员”,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出亮点、见实效。

“以前我对党建工作有些畏难,但是在她的指导下,干得得心应手,她总是带领、服务我们,让我对机关有一个翻覆的认识,这样的组工干部,我服!”崔丹竖起了大拇哥。

党建工作的“活字典”

2008年,张延红从事党建管理岗位工作后,迅速转换角色,加快知识更新,熟练掌握组织工作政策、法规、制度、规定,持续提高能力素质,努力探索实践党建工作新方法,成为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她先后牵头起草了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党组织工作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党支部主题党日工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针对党组织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组织生活会等流程多、环节复杂、政策针对性强的党建业务,编发“制度+流程+清单”系列作业指导手册,帮助基层党务干部熟练运用制度规定。如编写《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指导手册》,将发展党员工作细化为5个阶段25个步骤、60个关键点、72个业务表单,使组织工作不断规范和务实。

2011年,她创新提出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作为公司党委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2016年,总结六年来“结对共建”经验做法,提炼形成了具有辽河石化特色的“五结五建”工作模式,得到了集团公司的认可,她撰写的《在共建双赢中激发党组织活力》作为优秀案例入选集团公司《企业党建创新实践案例集》。

“由她牵头,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包括组织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标准化、党员管理标准化、活动阵地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实现了党建指标由‘软’到‘硬’转变、党建任务由‘虚’到‘实’转变、党建作用发挥由‘隐’到‘显’转变、党内生活由‘松’向‘严’转变。”组织部部长马楠对记者说。

马楠对她的评价是“一个让领导非常省心的下属”,他说,在张延红的牵头组织下,公司以“一旗一牌三区+三本十盒+智慧党建”为依托,建成了20个标准化党建阵地,实现了标准化党建阵地在直属部和二级机构全覆盖,基层党组织硬件建设实现了规范化,软件建设实现了模板化。

此外,张延红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组织协调能力。她善于抓大局、抓思路、抓载体、抓落实,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实践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

她先后承担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7次党内大型集中教育活动和公司“四比四争”主线活动的实施方案、阶段安排、总结汇报等相关材料的起草和活动组织工作。

10年间,仅起草党委文件就有100余份。每年精心策划和组织纪念建党周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总结评比。参与3次公司党代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她撰写的《党支部书记找准角度、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实践与研究》《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问题研究》等多篇政研成果获得集团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奖项。

把党建打造成可以看得见的生产力

党组织在企业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这是一道很多企业都在解析的必答题。

在辽河石化公司党委的实践中,找到了这样的答案——那就是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看得见的生产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在工作中,张延红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结对共建”的理念,为共建双方找到业务的“兴奋点”、利益的“共赢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形成“你来我往”的良性循环,让共建双方都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最终达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创效能力、提升员工幸福感的目的。

她从基层单位实际出发,优先选择工作关联性较强的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进行结对,分为“机关+基层”和“工作关联”两种合作模式,共选出8对基层党支部进行试点。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各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双方共同协商共建协议和共建计划,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明确划分共建内容和工作职责。

“结对共建”作为公司党建工作的特色载体,从开展至今已经有10余年历史。

随着“结对共建”活动开展的逐渐深入,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党支部看到了结对后的共建效果,支部之间已经由最初的撮合结对,到如今主动要求结对子,结对共建的“触角”不断延伸,兄弟企业的党组织也纷纷向公司伸出了橄榄枝。

公司营销调运部党支部与中燃油东北销售公司经营部按照“支部建在项目上”“聚党建资源促项目建设、融项目管理促党建提升”的工作思路,既优化产品销售,不断提升沥青品牌价值为切入点与党建互融,又将纵向的单位党建与横向区域党建联动,搭建党员交流平台,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创新和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通过联合会诊消除短板,联动公关开拓市场,联合发展形成合力。同时,以党建新成效促进道路工程高质量完成, 对维护和提升中国石油“昆仑”沥青的品牌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联结共建形成“资源共享、党建共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组织创新为突破,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强化了党员管理,真正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了项目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良好效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成为张延红的初心。这份初心朴实真诚,20多年默默践行。她始终抱着一颗感恩之心,以工作体现人生的价值,以业绩获得工作的快乐,她珍惜走过的每一个岗位,秉承着务实低调、诚实守信,谦虚谨慎、敬业奉献的做人原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心有真情怀,行有大格局”的组工干部的深刻内涵。(许萍萍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