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5
浏览: 45
字数: 2084
推荐表: 查看

致那些黑暗中的勇敢与坚持

致那些黑夜中的勇敢与坚持

张平

一个幽灵,新冠疫情的幽灵,在它放肆的大笑中,无数传闻中的强国大国举旗而降。然而,就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在看不见尽头的黑夜里逆行而上,咬牙抗争,期盼着未知的黎明。

 

牛一联,走在这个最勇敢的民族行列里的普通一兵。她是一支剑,黑夜里熠熠发光的剑。她以天地为炉,以岁月为薪,以共产党员为锋,以基层员工为锷,以科技创新为镡,以节能降本为夹,历四十年乃成。此剑即成,生产稳,油龙伏,斗风雪,战疫情,剽掠原野,锐不可当。

 

诗人海子曾说,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牛一联门口也有一条大河,面对它,牛一联人豪情万丈,我们年华灿烂,满身骄傲。

 

7天

 

杨大永还不能休息。疫情突发以来,茨采厂全面停发班车。牛一联站内值班的干部员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已连续在岗7天,他们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么多天以来,全站生产一直由杨大永负责,从领导每天无数个来电中,他知道自己肩上的份量,马虎不得。

 

输油岗今天出了点小问题,脱水泵进口堵塞。倒泵、停泵、拆过滤器、清过滤网……输油员工小赵表示自己一个人处理就行。杨大永却笑眯眯地回应,我帮你搭手,俩人干活多有意思。

 

解决好输油岗的问题,天已大亮。杨大永没有回队部,他挨个走过各岗位,了解岗位生产情况,检查员工的安全防护,叮嘱身体不好的员工一定要按时服药。他还故意找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与员工谈心,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开导人真不是他的强项,他觉得比拆脱水泵还累。

 

下午杨大永来到计量岗准备接替员工张凯上罐检尺,连续的值班让张凯血压不稳的老毛病复发了。杨大永主动请缨每天替他量一遍罐,降低张凯的工作强度。他打趣,我是老计量工出身,量得准着呢。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杨大永对食堂、浴室、更衣室等重点部位消毒完毕,确认前后大门关闭,然后接收各岗位生产数据,并向大队汇报。趁着有点空闲,他给儿子打了电话,开心地聊了一会儿,儿子好不容易有机会放假回家,他却在站上隔离,总觉得有些愧疚。

 

33天

 

这不是失恋第33天,这些人钢铁的心肠容不下那么多小儿女的矫情。经过多方协调,牛一联在这一天终于进行了人员轮换。交接班的场面颇有些悲壮,接班的鲜衣怒马跃跃欲试,交班的面容憔悴唯余斗志。

 

“其实我们该为你们列队致敬的。”队长李健对杨大永说。

 

跟随上站的还有一批不速之客:34个安全阀。仅仅在班车行驶的短短二十几分钟里,他们就迅速确定了每个安全阀各自的拆装人员,完工时间。他们如同一只百战百胜的军团,每一步都深思熟虑,每一步都自信满满。

 

交接班的时间比平时长了很多,有的岗位甚至把问题写满了两页纸,逐条比对。尽管一方心有不忍,另一方归心似箭。

 

或许是准备得过于充分,接班一连几天什么事儿都没有,员工居然有些技痒。三个值班的商量,干脆整个实战演习,让大家动起来。考虑到在岗的部分员工是夜班员工,参加安全演练的机会较少。他们先将员工分组,确定分工,并详细进行步骤推演。演习开始后,报警、集合、接水龙带、启泵、开栓、喷淋、灭火、收队集合,一气呵成,仅耗时23分钟。视频上传后,受到各级部门的好评。

 

5月8日是母亲节,队里特意在会议室摆上水果,祝贺在岗的妈妈们节日快乐。女工王杨开玩笑,要是每天早上有个煮鸡蛋就更好了。这事儿立刻安排,满足了她的小小愿望。

 

“李队,什么时候能换岗?”化验岗女工尹丹的问题。

 

“明天。”李健斩钉截铁。

 

“你肯定?”尹丹狐疑。

 

“那就后天,也许大后天。”李健回答,全场哄然。

 

78天

 

这是牛一联坚守的最后一天,明天将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那肯定会是一个纪念日,相信多少年之后,我们还会清晰地记得。

 

早上6点,值班干部杨杰在喊:“戴好口罩,出门做核酸。”这一天的开始,照例是熟悉的节奏。早饭是韭菜鸡蛋卤子的面条,真不敢相信,吃了很多天的面条今天也别有滋味。

 

空气里有一种甜蜜的味道,鸟雀的鸣叫让小站竟有些幽静,连一向聒噪的污水岗老赵也沉默了。我走过很多岗位,他们大都在忙着,机泵擦了又擦,数据对了又对,没有人愿意给明天留些许问题。

 

6月5日,与温暖相遇,天朗气清。风在结它的种子,草在摇它的叶子,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不说话,便十分美好。

 

晚饭后,食堂外面的凉亭里歪斜地倚靠着七八条汉子,他们中有人把工帽倒扣在脸上小憩,有人神飞天外微笑地与夕阳对视,亭子里落针可闻……很像电影里安迪和朋友在楼顶喝啤酒的那个著名的长镜头——你的沉默,震耳欲聋!

 

这一天差一点就平安度过了,可惜不如意的事总是让人无奈。晚上9点多,注水岗高压注水泵高压端漏水,我带着几名员工赶紧抢修。填料函狭小的空间容不下两只完整的手掌,只有手电的荧光快活地在缝隙里游走。旧盘根一条条掏出来,新盘根一条条塞了进去,钩子与扳手齐飞,油迹共汗水一色。结束时已经接近午夜了,员工吴勉杰伸直了腰:“还真是漫长的一天啊!”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在网上曾经风靡一时。而我们恰恰相反,五万平方米的小站是我们半生的全部,当我们离别她时,想必是菊花须插满头归。浑河从汹涌到冰冻,机泵从沉默到轰鸣,我们从青春到白发。这是一个关于勇敢、关于责任、关于坚持的故事,可谁又能不赞叹呢,为这群石油工业中最美的少年!

 

作者单位:茨榆坨采油厂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