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入地下井增油
——油田公司打造CCUS产业链条开辟绿色发展新天地
2022年04月08日
本报记者 罗前彬
3月21日,一台满载二氧化碳的槽车驶入欢喜岭采油厂欢127区块,通过车载泵增压,50余吨二氧化碳被“挤”入地下,为2000米深处的稠油开发提供动能。
近年来,油田公司持续攻关CCUS关键技术、扩大利用规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从二氧化碳的捕集、存储、运输,到注入地下,油田公司已形成相对完成的产业链条,年碳埋存规模达5.2万吨,相当于2000亩森林一年吸收量。
建成3套捕集装置,年碳捕集能力13.7万吨
3月3日下午,欢喜岭采油厂齐40块伴生气处理站内,灰色管线和分离撬鳞次栉比,电机嗡嗡作响。从地下一两千米深处伴随原油一起采出的伴生气,在经过脱硫、冷却、提纯、深冷等处理工艺后,分离出液态二氧化碳。
“这套装置每天能处理10万方伴生气,从中净化出天然气2万立方米,分离出二氧化碳80余吨。”现场负责人陈浩告诉记者。
多年来,油田公司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对油田稠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伴生气,油田公司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在对其中的硫化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基础上,将其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实现再利用。
目前,辽河油田有类似的分离装置2套。齐40的处理站,每天可回收纯度为99.9%的液态二氧化碳80吨;杜84块的处理站,每天能分离出10万立方米气态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大多回注地下用于稠油开发。
在回收利用二氧化碳过程中,油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分离二氧化碳过程中,原来伴生气中的硫化氢被吸收了,空气中的臭鸡蛋味消失了。”陈浩说。
此外,油田所属石油化工公司也有一套二氧化碳生产装置。该装置利用一墙之隔的辽河石化公司制氢车间产生的尾气为原料气,从中分离出工业级二氧化碳,年产能3万吨。
上述3套装置,每年共可碳捕集能力13.7万吨,为油田开展二氧化利用提供了可靠“碳源”。
目前,为进一步扩大二氧化碳利用规模,油田公司正筹划扩建欢采、特油两套装置,预计新增碳捕集能力4.62万吨/年。
用二氧化碳辅助原油开发,年增油7万余吨
“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是温室气体,注入油藏能增油。”开发事业部肖雄说,在稠油吞吐开发后期,将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汽一起注入地下,可以起到补充地层能量、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产出液流动性等作用,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辽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稠油开发基地,年产稠油550万吨。稠油因为黏度大,常温下不流动,常见的开发方式是烧锅炉注蒸汽进行热解。但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常规的注汽开发成本高、提高采收率能力有限。
为此,油田公司从2014年起开展二氧化碳辅助稠油吞吐矿场试验。其主要原理是将二氧化碳与蒸汽一起注入地下,一方面替代部分蒸汽弥补地层亏空,每少注入一吨蒸汽可减少成本140元;一方面可提升原油表面张力,提高原油流动性。
8年来,这项试验的二氧化碳注入规模由最初的0.5万吨逐步扩大到5.2万吨,增油7万吨,投入产出比达1:1.6,达到了增产、增效、减碳的目的。
二氧化碳除了用于稠油热采,也可用于稀油开发。
2021年,油田公司在欧37-72-32井首次开展二氧化碳蓄能压裂试验,注入二氧化碳650余吨,增油820吨。负责该试验的辽河钻采院一级工程师苏建说,与常规单项水基蓄能压裂不同,这口井在开展水基蓄能和焖井后,在压前通过泵注二氧化碳开展二次蓄能,实现造缝和地层能量的进一步补充。
今年,油田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二氧化碳蓄能压裂试验。
开展碳封存探索,打造区域碳封存服务基地
早春时节,双229块冰雪未消,一场规模更大的CCUS试验在这里拉开序幕。
双229区块是油田公司近年新开发的低渗区块,初期产量高,递减很快,补充地层能量迫在眉睫。前期试验表明,使用传统的注水开发补能,面临“注不进、驱不动”的难题。
为此,油田公司去年在该区块开展了一个井组的“碳封存+提高采收率”试验,注入二氧化碳3200吨,见到了明显吸碳、驱油效果。
在此基础上,油田公司编制了整个区块的碳驱油碳埋存试验方案,去年年底通过了中石油上游板块的审查。该方案拟通过管道,将曙光地区稠油热采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双229块,通过注气井注入地下,驱动原油从采油井采出,未来30年注入二氧化碳400万吨以上,提高采收率17.5个百分点。目前,该项目已纳入中国石油首批CCUS“四大六小”示范项目。当前,新井钻井准备、地面建设等工作已经启动。
据开发事业部估测,全油田已开发油田具备CCUS技术应用潜力单元有292个,碳埋存能力5.3亿吨。其中,像双229块这样,具备利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油气储量近10亿吨,通过二氧化碳驱油,可增加油气产量近1亿吨,埋存二氧化碳2.9亿吨。此外,利用部分枯竭油气藏,还可埋存二氧化碳2.4亿吨。
目前,油田公司已将CCUS作为油田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接替领域,将CCUS作为近期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组建专门项目组进行攻关,进一步降低碳捕获、利用、封存成本,拓展应用领域。
油田公司在努力消纳自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还密集调研了解周边炼厂、电厂等企业的二氧化碳封存需求。辽河油田规划,到2025年,实现碳捕集能力40万吨,利用与封存规模100万吨,初步建成区域碳封存服务基地。
(本报驻地记者 张萍 付钰 付华一 通讯员 王清萍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