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个春天温暖的力量!
三月春风拂面,吹散了寒气,吹暖了人心。
日前,管道运输第二分公司郝家坪输油站站长张永康一大早就到市场上采购东西,他要去看望两位特殊的“亲人”,这已是他帮扶这一对五保户母女的第十个年头。虽然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张永康用真情演绎了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佳话。
“因为疫情原因,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望老人了,心里惦记得很。”路上,张永康坦露心声。驱车半个多小时,他便来到了母女居住的安置房小区,张永康拿起车上的东西,径直走向电梯,就犹如回自己家一样熟悉。
在反复敲门后,88岁的何红卫老人颤颤巍巍地打开了房门。当看到来人是张永康后,老人欣喜万分,拉住他的手就往家里迎,感激的泪水不由得流了下来,湿润了眼眶。张永康是个心细的人,因为老人年事已高,加之她的女儿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出一趟门十分不容易,所以张永康送来的都是鸡蛋、牛奶和一些方便储存的蔬菜,为的是尽量减少老人出门的次数。
进了门,张永康便来回“转悠”,这看看那瞧瞧,当发现窗户的玻璃处有个裂缝,便第一时间记下来,以便及时为老人更换,这也成了他每次来的“必修课”。就在上次,他发现老人一家吃饭时没有桌子,回去后便购买了一张小桌和几个板凳给老人送来。
张永康心里十分清楚,相比较于物质生活,老人更缺少陪伴。所以,每次看望老人,他都会静静地坐下来,和她们一起拉家常,不管是外头遇到的新鲜事还是老人家里的烦心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我都不好意思麻烦你了,洗衣机甩干桶坏了……”老人女儿欲言又止,眼神中透着无奈与期盼。的确,在常人看似简单的事情,对老人一家来说,却显得十分无助。“不怕,我来解决!”说完,张永康立即掏出手机,联系了维修师傅。看到张永康在电话里敲定维修时间后,老人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
说起和老人结缘,还要回到2013年的春天。老人一家住的活动板房离郝家坪输油站只有2公里的路程。无意中得知老人一家的境遇后,张永康心中便萌发出了要帮助这一家的想法,而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如今,这颗爱的种子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
刚开始,张永康也没有想到会和老人结下这么深的缘分。他和场站的党员志愿者总是自掏腰包,买来一些被褥、衣服、米面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以解老人的燃眉之急,并帮助她们打扫卫生、浇灌菜园,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们减轻负担。随着时间推移,这份爱心慢慢就成为了一种带有牵挂的亲情。“因为离得近,下了班便想到老人住处走走看看,哪怕是坐一会儿,心里也踏实。”张永康回想着说道。
从那以后的五年间,张永康成为了“常客”,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遇到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张永康和党员志愿者便精心准备饭菜,大家围坐一起,共享欢乐时光,为老人带去心灵的慰藉。夏天,张永康最担心老人的房顶漏水,每到大雨前后,他都要抽时间过去看看,有时候修补修补房顶,有时候疏通疏通水渠,看到一切安好,悬着的心才会放下。冬天,他心里总惦记着老人的取暖安全,一次次暖心叮嘱、一趟趟细致查看,用爱心为老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墙”。
2017年,老人一家搬到了安置房内。当天,张永康早早安排好工作,便来到老人家中。“一是来搬家,二是来认门。”张永康笑着说道。安置房离场站比较远,张永康不能经常过去探望,但只要是顺路办事,他总会抽时间陪老人坐坐。
做一件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不懈的坚持。回来的路上,张永康说,下一次准备领上妻儿一同探望,就像走亲戚一样,让这份亲情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