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
四季的风随着羊群一遍遍走过,落下深深浅浅的沟壑。
那山
作业一区在佳县的深山处。说这里的山是山,却又不尽然,它高高隆起,又低低趴下。
春天,山上满坡的杏花绽放,呱呱鸡成群的飞起,惊起两三只野兔的狂奔。不是这里的人们拥抱春天,而是春天不动声色将这里的人们拆解入腹。
夏天,山下的小水库水声潺潺,成片的荞麦花颜色撩人暗香浮动,心事会瞬间淹没在花海中显得无足轻重。
秋天,山里的人们挖土豆、煮玉米、观红叶。沿着山坡往下走,还有一小片核桃林,丰收的季节是繁忙也是喜悦。
冬天,繁华过后生命复归原始的平静与荒凉,只有崖畔的老酸枣树依旧张着全身的骨头和西北风殊死搏斗。一场大雪过后,所有带有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山里一片静谧,让人沉迷。
这里的山默默托举着这里的一切,广博又深沉。仰望大山,闭上眼睛感受自然的风和呼吸,触摸到高原生命流动的节奏。
那人
山里住着一群人,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却离乡背井、常年如一日驻守在这里,这里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地底深处蕴藏的天然气是他们的心之所向,滚滚气流呼啸着明媚与洁净,裹挟着汗水与泪水,在纵横交错的管网中奔腾运行,将温暖与便利输送到千家万户。
炎夏,持续的高温炙烤着地面,这群人无惧无畏,巡线、保养设备、更换仪表。他们似乎不知疲倦,只有身上被汗水打湿的红工服知道其中的艰辛。
熬过了炎炎酷暑,他们皱起的眉头并没有舒展一点,接下来的汛期又是一场攻坚战,强化汛期生产、细化产量监控、排查安全隐患……一项项的工作紧锣密鼓铺展开来。大山沉默不语,只是柔和慈祥地看着这一个个忙碌的“小红点”。
冬天到了,这是真正的艰难时刻。面对激增的气量需求、寒冷导致的气井频频冻堵、凛冽北风下冻僵的身体,这群人异口同声喊出了一个声音——“冬供”!
“冬供”就是排除万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冬供”就是奉献,舍弃小家顾大家;“冬供”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铮铮承诺要在这里兑现。
于是,在每一个生产现场,都能听见嘹亮的号子声,都能看见一幅幅刚毅的脸颊、坚定的眼神。他们丈量着井站,他们清扫着积雪,他们凝视过孤独,他们守望过黑夜,他们今夜如此,他们夜夜皆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他们在,千家万户的温暖就会在。
那狗
这群人有位好朋友,它叫大黄。大黄是只流浪狗,和你见过所有村里的土狗一样,从外貌上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大黄有它自己的“特异功能”——它认所有穿红工服的人。见到其他人时,它会狂吠不止,但看见穿红工服的人,它会瞬间安静,拼命摇着尾巴示好。
为了安全起见,处理站和倒班点不允许动物入内。大黄很聪明,大家循循善诱教了它几次,它就记下了这条规矩。
早上,大黄会在倒班点门口等待上班的人群,摇着尾巴护送大家到处理站,长长的一段路有大黄的陪伴,大家说说笑笑,场面很动人。晚上,大黄又会巴巴地等在处理站门口迎接下班的人群,依旧欢快。
化验室的璇璇有时候会晚上接到分析气样的通知,以前没有大黄时,每次走夜路她都觉得怕怕的,可现在她说一点都不怕了,她有“保镖”呐。
长此以往,大黄成了这里每个人的朋友,有人定期给它洗澡,还有人在背风的山坳处给它搭建了窝。大家买东西时总不忘给它捎根香肠。
感受到关爱的大黄灵敏极了,每天迎来送往更勤快了,甚至学会了站立拱手作揖。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看到它机灵又乖巧的样子,顿时身上的疲惫也疏散了。
夕阳西下,山里夜幕降临的很快,此时的大山像一个征战沙场的英雄凯旋时的沉默。结束了一天辛苦工作的人们陆续往回走,身边跟着一只欢快的黄狗。
那山、那人、那狗——画面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