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25
浏览: 21
字数: 1227
推荐表: 查看

与“浪花”相伴的小站

简要说明 作品真实记录了玉门油田水电厂大湾水电站员工的工作日常。作品标题通过浪花与小站的完美结合,很快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画面感很强;在立意上,以茫茫戈壁中坚守岗位的两名员工为切入点,反映了全体玉门石油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语言

“浪花”相伴的小站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镇西南昌马旧总干渠东侧一片荒芜的沙漠腹地,隐藏着一个边远岗位——水电厂大湾水电站。

前往大湾水电站颇要费一番工夫。车辆出玉门矿区,西行约150公里左右,从高速公路转省道,又在“搓板路”上颠簸约10公里后,一幛孤零零的白色建筑渐渐露出清晰轮廓,房子上插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水泥砖围砌成的院墙,屋顶熟悉的中国石油标志清晰可见。

2000年,刘勇满怀憧憬从水电厂汽机车间转岗来到大湾水电站。入驻当天,他给妻子发了一条信息,“大湾这个活怕是得干到退休了”。这一“干”,便是22年。

“洗衣、做饭、浇花等生活用水,都需要到蓄水池里去挑,一根扁担、两只水桶,晃悠悠地去,沉甸甸地归,这是真正的‘吃水靠双肩’哩!”谈起刚到大湾水电站的情形,刘勇打开了话匣子,“在每年的冬季检修中,尾水渠排水后,水泵抽不完的水和淤泥都需要人工清理,冬天气温都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穿着防水衣在冰冷的水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大家伙基本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

瓜州号称世界风库,距嘉峪关400公里,被誉为“八百里风区”,大湾水电站正处在这八百里风区中段。大西北的春天,风呼呼地刮着,卷起的沙石疯狂地敲打着窗玻璃,小树在狂风中摇摇摆摆,一条条树枝就像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最大风力可达七八级,能见度不足百米,大风卷起的大量浮沙形成凶猛的风沙流,不断吹蚀地面,人就象喝醉了酒一般,与狂风、飞沙搏斗着。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刘勇半开玩笑地说,“风大时,高压线都能被刮得冒出火花,造成设备短路、电站瞬间失电。”

“工作内容和模式几乎天天一样,面对的同事都是熟悉面孔,彼此早已成为了一家人。”在刘勇看来,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虽然使自己与外界联系少了许多,但也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和内心的浮躁,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身。

要冰俏是大湾水电站的技术骨干,每次开展设备检修时,他都要静静地在设备旁边站上一会。

“他是在给设备‘听音治病’,用耳朵从现场混杂的声音中辨别出每一声轻微的震动,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这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是要冰俏的拿手绝活。”同事们对要冰俏的过硬技术都很认同。

“现在设备出现故障,我基本都能听出来。”要冰俏充满了自信。

说话间,要冰俏看了看值班室墙上的挂钟,起身戴上安全帽,一边向外走一边说:“该去清理拦污栅了!”

路上,要冰俏指着员工宿舍介绍道:“宿舍距总干渠只有60米远,白天黑夜都能听得到干渠里的浪花声。”

拦污栅位于水渠上游,距离水电站约2公里处,岗位员工每天要徒步15分钟去那里进行清理作业。

拦污栅像一把巨大的梳子,直插到渠底,将上游冲刷下来的各种杂物拦截住。落叶、杂草、树根等垃圾紧粘在拦污栅咬合面上,显得一片狼藉。

要冰俏和同事们全副武装,用耓耙清理着栅条上的杂物。低头、弯腰、捡拾、清扫、倾倒,清理动作简单而枯燥地重复着……

夕阳西下,这里的平淡和枯燥仿佛随着时光静静地滑走。

距离换班还有5天,今夜,注定小站员工要带着满身的疲惫,听着浪花声入眠。

记者 栾海燕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