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万吨之上,长庆油田带来了什么
记者 袁朝旭 刘娟 安祥燕
站在2020年实现6000万吨的新起点上,2021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首次攀上6200万吨新高峰,再次刷新国内油气田最高年产纪录。这是长庆油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2022年伊始,长庆油田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各项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极限状态下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油气生产高歌猛进、重点工程强势推进,新成果、新突破捷报频传,实现了新的一年高质量开局。
1月14日,长庆油田重点输气管道——米脂-榆林输气管道(A段)工程顺利贯通投运,创下了长庆气区管道工程建设河流穿跨越708米、水平定向钻穿钻890米等多项纪录,填补了长庆油田大管径、长距离输气管道的施工技术空白。
1月16日,采油十一厂方山作业区原油日产量达到2008吨,建成了油田公司首个2000吨级作业区。该作业区以417人的用工总量,运转一个日产2000吨油量的大区域,与同等生产规模的油田相比,实现了机构设置最精、管理人员最少、劳动生产率最高。
1月21日,长庆油田日产天然气1.58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占冬供高峰期全国每天使用天然气总量的七分之一,在凛冬中为千家万户送去“暖气”。
按照发展规划,长庆油田2022年将持续上产。6200万吨之上,长庆油田带来了什么?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添底气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40%,油气资源保障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长庆油田6200万吨之后继续上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重量级法码。
51年来,长庆油田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心怀“国之大者”,艰苦创业、拼搏奉献,走出了一条扎根西部、油气报国的发展之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批示后,长庆油田启动二次加快发展新征程,油气产量在2020年突破6000万吨。
长庆油田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顶梁柱和集团公司增产增效排头兵。2021年油气开发再攀新高峰,全面建成陇东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和首个百亿方采气大厂,油气当量达到6245万吨,同比净增203万吨,再次刷新国内油气产量纪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加油争气”。
长庆油田目前成功开发35个油田、13个气田,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8亿吨。目前油气产量分别约占全国油气总产量的1/8和1/4,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厚重的底气。
按照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长庆油田油气年产量将提升至6800万吨,为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作出新贡献。
为美丽中国建设增添“绿色动能”
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主体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过渡、最终实现绿色清洁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
能源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长庆油田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在坚持节约能源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努力成为能效“领跑者”。
天然气是当前世界公认的清洁低碳能源,其单位热值碳排放系数是石油的0.76倍,是煤炭的0.59倍。近年来,长庆油田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不断加大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规模开发力度。在2020年建成400亿立方米大气区的基础上,2021年生产天然气465.43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占到油气总量的60%。在2021年供暖季,最大日生产能力达1.55亿立方米,连续四年高峰期日产量保持1000万立方米增长,彰显了国内第一大气区保万家温暖的责任担当。
目前,长庆油田建成了我国最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西气东输、陕京管道、靖西线等10多条国家天然气主干线在长庆交汇,长庆“先锋气”源源不断输往京津冀和陕甘宁及内蒙古、山西区域40多个大中城市。长庆油田历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少烧煤炭6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亿吨,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了“绿色动能”。
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长庆油田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率先将节能瘦身、清洁替代、新能源开发、CCUS、碳汇林建设等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工程,纳入清洁能源替代规划,全方位构建多能互补的新格局,铺就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高速通道。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长庆油田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将新能源业务与资源勘探业务、油气开发业务列为三大主业之一,持续完善新能源发展“施工表”和“路线图”,积极构建新能源与油气能源多能互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长庆油田加快姬塬油田、苏里格气田两个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建设,建成黄3区10万吨国家级CCUS示范基地,试点投运华池、靖边光伏发电项目。气田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应用7200余座井场;集乙烷、轻烃、液化气回收、LNG、氦气、CO2捕集于一体的绿色低碳项目——苏里格第七处理厂已完成可研。其中,长庆油田黄3区CO2驱综合试验站,已经累计注入液态CO215.1万吨,相当于6000多亩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长庆方案”
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世界级难题,长庆油田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完善提升《长庆油田分公司关于建设国家低渗透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了国际领先的页岩油、致密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刷新了一系列国内外纪录,为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探索了成功的解决方案。
长庆油田扎实做好6000万吨持续高效上产稳产重大专项研究,不断完善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与工程技术服务单位集智攻关,锻造黄土塬三维地震、高精度成像测井、水平井优快钻井、密切割体积压裂“四大利剑”,创建“大井丛、立体式、工厂化”开发模式,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页岩油和30亿立方米致密气水平井高效开发示范区,创造了水平井平台最多钻井数、最长水平段、最高压裂效率等国内纪录,打开了低品位资源规模效益开发新局面。
在页岩油开发上,长庆油田以提高单井产量、降控投资成本为目标,形成了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主的五大技术系列18项配套技术,实现页岩油的效益开发。以长庆油田超大水平井平台华H100为例,该平台通过采用多层系立体式布井技术,部署水平井31口,控制储量1000万吨。
在致密气开发上,深化地质、地震、钻井、压裂、地面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创新形成了致密气开发4大系列19项配套技术。攻关形成的密切割、全缝网控液增砂压裂提产技术,使致密气试气产量提高30%以上;集成应用高效防塌钻井液体系、随钻轨迹精确控制及配套高效能螺杆技术,一口水平井以水平段5256米刷新亚洲陆上最长水平段纪录。
长庆油田积极构建立项、研发、应用、反馈、推广的闭环管理机制,新工艺新技术直抵生产一线,应用效果及时送达科研团队,形成成果转化“直通车”。自主研发、推广应用的DMS可溶球座、滑溜水压裂液等工具材料,节约成本50%。研制推广一体化集成装置2000余台,减少占地60%,降低投资20%。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长庆力量
“天旱缺水,多亏长庆石油人每天给我们送水,家里50多只羊的吃水问题可算是有着落了!”2021年8月,甘肃省环县车道镇刘园子村村民毛彦林看着采油七厂的“红工衣”抬着一大罐水送进自家院子里,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他上前紧紧握住送水人员的手,连连道谢。
2021年暑期,甘肃环县降水量持续偏少,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加之当地支柱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抗旱形势异常严峻。了解到受灾情况后,长庆油田立即行动,第一时间成立抗旱保收工作组,组织驻村书记和员工入村入户调研摸底、统筹安排、细化部署,制定帮扶方案,组织车辆送水,确保抗旱举措落实到最需要的村民家中,以实际行动为抗旱救灾贡献国企力量。
长庆油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将油田发展融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履行国有企业三大责任,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陕、甘、宁、蒙四省(区)广大人民群众携手走出了一条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之路。
长庆油田充分发挥油气产业链的辐射作用,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油、气资源的开发,催生了油区所在地油气化工、发电、炼化等工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规模产能建设,市场化运作方式,带动扶持中小型企业6000余家,促进就业近百万人。长庆油田积极参与地方基础工程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在资助办学、架桥修路、饮水工程等方面给予地方大力援助。
油气田开发到哪里,就把改善民生、造福地方的社会责任延伸到哪里。如今的长庆油田是一个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的大油气田。油气开发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号”,而精准扶贫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则让贫困户摘了“穷帽”,走上了小康之路。
在庆阳环县车道镇,长庆油田投入帮扶资金,对150户建档立卡户进行湖羊养殖扶持,同时发展牧草种植和小杂粮产业,提升养殖、种植规模和成效。在榆林米脂县王坪村,引导村民种植山地苹果420亩,目前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产业支柱。同时,通过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的“接力跑”,宁夏、陇东、陕北地区的苹果、湖羊、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纷纷走向了长庆油田广大员工的餐桌,为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庆阳市环县车道镇双庙村村民刘翠连高兴地说,“感谢长庆油田的帮扶,我们家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滩羊养殖,生活越来越好,奔小康也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