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怀抱 让对外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冯哲
10月20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前行”主题与记者们展开交流。
“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吸引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扎实推进……”
在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马朝旭用数据向中外记者展示中国推动世界共同繁荣的努力与贡献。“携手”“互促”“共享”成为会上热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合作共赢,路才能越走越宽。作为我国首个“海上特区”和首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特行”,中国海油这艘能源“巨轮”巍然入海,鸣响了对外合作的“汽笛”。
今年2月15日,中国海油在公司成立4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与12家国际公司签署13项合同或战略合作协议,是近年来公司对外合作范围最广、成果最多、分量最重的一次集中签约。
截至目前,中国海油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81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200多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超2500亿元人民币,高水平对外合作不仅为公司成长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油气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进一步全方位推动对外合作。
2020年,中国海油从壳牌采购了两船碳中和LNG。这是中国首次使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的碳中和LNG产品,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碳信用标准、碳中和LNG标准“走出去”。
2021年,中国海油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为期15年、350万吨/年的长期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及时补充国内用气缺口、满足国内用气需求。
同年,中国海油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原有项目合作的基础上,探讨将双方合作扩大至全产业链,寻求包括LNG资源购销、LNG基础设施投资、船舶加注、可再生能源等多方面的合作机会。
“走出去”的不只有资金,还有专业技术与服务。
近年来,在深水钻井服务的带动下,中国海油深水测井技术服务也拓展到深水领域。“海洋石油719”“海洋石油720”“海洋石油718”相继中标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项目。2015年,中海油服获得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有史以来首个“完美井”的荣誉称号,2019年在马来西亚成功实施首个海外井筒弃置一体化项目。海油工程接下巴西石油P67/P70项目等多个极具挑战的“超级大单”,建造过程中进行了120多项技术和工艺创新,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国际行业美誉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带动国内产业链延伸,一批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在海外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一带一路’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合作平台,其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一位民营企业党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国海油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油气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创造价值。
北至极圈、南跨赤道,中国海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下越来越多坚实的印记,合作覆盖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工程、油田技术服务以及LNG贸易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中国海油还协助支持当地修路、护林、助学、救灾,惠及当地民生,不断播种善意,回馈当地社会,致力打造“海上能源丝绸之路”。
“今年,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两颗气象‘新星’的主要数据产品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我们的气象卫星数据服务全球六大洲。”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了国家示范工程,‘长安号’新开行了跨里海、黑海新线路。”
几天来,从会场到闲谈,有关对外合作的话题就没断过。在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动情地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
中国海油连续4年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采购规模和金额逐年增加,累计签约额突破400亿美元。第五届进博会将于下个月召开,中国海油交易分团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力争签约合同金额再创新高,覆盖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在连接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将看到更多中国海油奋楫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