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4
浏览: 14
字数: 1994

为美丽中国“护蓝”“添绿”

为美丽中国“护蓝”“添绿”

冯哲

10月21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近年来,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中国海油也为“护蓝”“添绿”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三江之源”水清草盛、“中华水塔”坚固丰沛,奔腾的黄河讲述着“母亲河”向绿的故事,河北塞罕坝林海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

无论是通往新闻发布会走廊的大屏幕、融媒体展示区布展的照片墙,还是党代表口中的发展变化,都在向世界展示一幅以绿水青山“打底”的美丽中国“江山图”。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在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用6个“全球之最”、2个“世界第一”介绍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和成效。

改善大气质量,首先就是降碳、减排。

十年来,中国海油以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模式为引领,通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持续开展节能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引入大量高质量国产设备和创新型环保设备实现减排增效,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达1000余项。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为例,通过节能装置,预计每年可节约超8.7万吨标准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在第一场集体采访时,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带来了153公里的海岸线更“蓝”的好消息。

2018年,《渤海油田环保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在原有环保工作基础上,中国海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新建智能化平台、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举措减排降碳,持续开展渤海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工作。今年4月,秦皇岛32-6油田和曹妃甸11-1油田群29个海上生产平台全部接通绿色电力,在国内海洋石油行业率先实现“绿电入海”,可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

随着岸电接入、绿电入海、油田智能化转型加快,海上油田呈现更加生态友好的和谐局面,绿色工厂、绿色码头、绿色船舶和绿色加油站相继建成。

“我们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翟青提到的全国碳市场是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举措。

今年8月底,中国海油购买15万吨碳配额,达成公司在全国碳市场的首单交易。中国海油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精心运营7家天然气发电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承担降碳减排责任。截至目前,7家电厂均持续减排、全面履约。

与世界同步,中国海油还正积极探索和发展CCS/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今年6月,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建造全部完成并随同恩平15-1油田一起完成海上安装,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约30万吨,将降碳目标牢牢锁定。

翟青介绍:“2021年,我国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在保障常规能源稳定供应的同时,中国海油还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探索多样性能源保障体系的建立。

2021年10月,中国海油首个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与同样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标准煤2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57万吨。

今年1月底,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光伏电站在涠洲终端正式投运,平均每年可向涠洲油田群和涠洲岛居民提供绿色清洁电力近520万千瓦时,运营期内可实现碳减排85000吨。同时,陆地风光发电同步择优推进。截至目前,中联公司神府区块已建成风光互补发电设备10套,计划今年还将建成风光互补发电设备11套。

海陆并进的新能源发展布局已经展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海油还将努力推动建设绿电、绿氢、冷能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今年6月29日,《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2028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全面开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征程。

“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指明的实施路径。

作为公认的优质高效、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天然气被认为是通往低碳世界的“重要桥梁”。

十年来,中国海油坚定不移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加大海气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配气管网和储备能力建设,一个个深水气田陆续建成投产,一个个LNG大储罐在中国沿海悄然崛起,天然气储备和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在形成海上天然气、海外LNG资源协同发展的基础上,陆地非常规气开发渐入佳境。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海油陆上非常规板块获取矿权区块30个,包括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约2.5万亿立方米,架起一道陆上“清洁能源桥”。

临近记者招待会结束,场外传来一条信息:中国海油主要油气产区正克服多种不利条件,加大海陆勘探开发力度,最大程度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预计今冬明春供应国产气约100亿立方米。

绿色已经成为中国海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鲜明“底色”。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