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23
浏览: 20
字数: 4315

环庆力量

环庆力量

本报记者 李荣香 瑞玲

 

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行!

为玉门油田加油,为“石油摇篮”争气,他们信念坚定;连班加点、争分夺秒,他们姿态奋进。他们是环庆新区的开发建设者,正在把环庆新区打造成一个管理体制新、创效能力强、发展大局稳、作风形象好的现代化油气田。

“早”的力量

每天早上7时30分,已经有人陆续进入会议室,7时50分,环庆采油厂生产调度会准时开始。会上,采油厂领导班子认真听取各部门和作业区负责人汇报前一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矛盾,对当天重点工作、重点环节进行部署安排和强调提醒,确保当天工作统筹规划在前,保证所有人目标明确,步调一致。

提前10分钟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环庆采油厂领导班子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一个“早”字,早准备、早谋划、早落实的一个缩影。

从环庆分公司成立之初,厂领导班子就带着油田上下的希望与重托,对环庆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早对接、早入手、早生产、早见效”的要求。他们在与长庆采油二厂完成工作对接的同时,就展开对油田开发、现场安全管理、物资成本管理、对外协调等开发管理知识的学习。对矿权区域内的油井逐一排查摸底,并对油井生产状况、井口设备、停产井原因、探井情况、道路交通、水电讯等进行重点查看。各项交接工作高效推进,实现了平稳过渡、无缝衔接和生产倒班工作平稳开展。班子成员还主动与环县石化办、环保局、安监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对接,建立了良好的企地关系,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庆采油厂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大多都是从基层选拔上来的优秀干部,他们平均年龄只有45岁,有长期第一线的工作经历,对基层情况熟悉,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立足实际,接续努力,将“早”字一以贯之,以“一天都不耽搁”的紧迫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油田“两会”召开之后,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及时优化调整了产能建设总体部署和原油产量运行计划,做出了“开展两项活动,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好五项工作,实现五大业绩目标”的总体部署。

春节的余味尚未散去,作为“班长”的环庆采油厂党委书记谭修中就坐不住了,大年初四就返回环县,与春节值班的厂长侯智广和时任副厂长李涛开始谋划今年油气生产工作,确定了“一季度平稳起步、二季度高速运行、三季度快速上产、四季度圆满收官”的运行模式。

2月7日,春节长假结束,环庆采油厂领导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全部返岗;8日至10日,参加公司三个专题技术研讨会;12日和13日,组织召开采油厂2022年度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和生产运行工作部署会,周密安排部署全年勘探开发、生产经营重点工作。年初开始,梳理出环庆新区八项地面工程,每一项都指定负责人抓具体落实;聚焦重点工作,采油厂配套成立了能量补充和老井挖潜、产能建设和地面工程配套、探评井综合管理、天然气开发试验、提质增效再深化5个项目组,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月1日起,公司启动油气生产大会战,为加强油气生产大会战的组织领导,环庆新区成立现场协调前线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新区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苗国政任指挥,总地质师唐海忠任副指挥。同时,成立环庆、宁庆两个工作组,分别由公司副总工程师、生产与工程管理处处长焦多军,研究院院长彭晓勇任组长,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以及勘探部、开发部、基建设备处、生产与工程管理处、质量安全环保处、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督中心、生产与服务保障中心等单位处室长任组员,长期坐镇环庆指挥指导优化新区油气生产运行计划,统筹与地方政府协调、产能建设实施、地面工程建设、能量补充、老井挖潜、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问题。督促新区做好动力优化组织和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把控,确保QHSE达标,疫情管控到位。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目标,奋战在环庆新区的“头雁”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尤其是重点工作、关键环节,更是盯在工地、守在一线。一项针对环庆新区员工的休假调查显示,环庆新区技术管理人员今年前7个月人均欠休15天,而领导班子的人均欠休天数超过了30天。他们大多是在回酒泉开会或培训时捎带休息几天。

“快”的力量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环庆新区领导班子以“早”绘制蓝图的同时,另一些人则用“快”将其变成了实景图。

2018年1月11日1时40分,采油员工孟学云与同事到达环县。放下行李,匆匆吃了午饭,来不及看清将要工作生活的这个县城长啥模样,就换上工服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从庆城将柴油、煤配送至井场,归来已是晚上10点左右。此时所有工作刚刚起步,接收的大多数油井处于停井状态,井场甚至没有通电,为数不多的生产井则依靠柴油机带动抽油机,烧煤温罐。但就是靠着玉门石油人的这骨子拼劲儿,1月18日就实现了第一车原油的外送。

现任环庆作业区经理的孙奇也是最早到达环庆新区的人员之一,到达环县的第一天他就参加了当晚的生产会,从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1点多,而这成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常态。白天他们跑现场,晚上坐下来商量油井生产、物资采购、井网布置、钻井队选择等事宜。尽管当时的日产只有4.8吨,但如果出现降产,哪怕是很轻微的降产,也必须要分析清楚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面对山大沟深、油水井分散、井距远、工作环境复杂、外协工作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孙奇带领员工从重点油井普查入手,按照“六个重新”工作原则,重新校对调整防冲距、重新调查校对采油参数、重新建立技术资料、重新排查安全隐患、重新调查地面设施、重新绘制巡井图,使油井尽快恢复了正常生产。

从采油队副队长到勘探开发技术部副主任,再到作业区经理,孙奇始终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白天现场了解生产情况、协调组织,晚上加班连点制定方案、确定钻研技术、撰写材料。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甚至没有太多时间与家人联系,女儿委屈地说:“油田是你家,员工是你的家人,工作是你女儿。”

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刘标,2017年来到环庆新区。工作中,他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从层位优选、试油设计、现场组织、监督管理、施工指挥、工艺优化、后效分析等各个方面深入实践钻研,全身心投入环庆新区的开发建设。他尝试从试油工序开始优化,调整压裂作业思路,推动形成了环庆油田演武地区“集约化、工厂化”压裂模式。环庆63平台4口井从压裂车组开泵到完工,仅耗时5.5小时,创造了压裂最快纪录,使丛式平台单井完井周期平均缩短了2天,大大提高了新井投产时效。同时,他还创造了压裂施工单日最高完成8井次11层,单月施工突破100层段的压裂纪录;试油作业最大监督运行37部动力,单月最高完井47井次的施工纪录。

环庆第一联合站、演武接转注站、虎洞接转注站及骨架管网工程,王禄友参与了三个20万吨产能建设地面工程,这也是他最引以为豪和深感幸运的事儿。环庆产能建设地面工程项目庞大而系统,为了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王禄友和同事们从现场踏勘选址开始,踏遍了每一个井场、每一条钻前路,油区的路网、井网已深深烙在了他们脑子里,其他科室的同事称他们是“活地图”,自带导航;面对几百页的可研、初设,成百上千份的图纸,他们夜以继日的审查,提出了上百个建议和意见;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他们狠抓现场施工质量,严格落实施工进度,严控项目投资,强化施工安全管控,细致耐心的推进征地手续、各类评价、协议的办理,6个人的小组,每人都有连续上班三个月的时候。最终,他们不辱使命,在油田公司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三个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先后顺利投产,并以138天和77天的速度创造和刷新了环庆纪录。

宁庆区块是油田实现“油气并举”的主战场,也是油田干部员工以前不曾涉足过的新领域。为了使老井快速恢复生产、新钻井快速投产,宁庆项目部全体员工憋着一股劲,誓为油田争“气”。以区块负责人杨堪阳,研究所副所长白延锋等为首的技术人员一头扎了进去,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他们一边向从事天然气开发的同学朋友请教,一边向长庆油田同行学习,同时还买来《采气工程》《苏里格气田开采特征与动态描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等书籍学习研究。他们以“一天当做三天用、一人顶着三人干”“快人一拍、先人一步、胜人一筹”的拼搏进取姿态,换取了天然气产量的节节攀升。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千里之外的酒泉,白延锋11岁的儿子从两年前开始,就过上了妈妈只有周末在家、爸爸长期在外的独立生活。而白延锋唯一能做的就是工作间隙通过家里的三个监控摄像头确认儿子的安全。

“新”的力量

2021年年底,环庆采油厂推进新型采油厂改革,实现了“管理+技术岗位”的用工模式,快速平稳完成49名管理人员、25名专业技术人员竞聘选拔和调整配备,提拔三级正职6人、三级副职5人,调整交流科级干部22人。改革后,正科级干部平均年龄由49岁降为41岁,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由38%升为73%;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年龄由42岁降为40岁,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由68%升为70%。

“实在实干实绩”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猛将”“闯将”“干将”,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这,是环庆采油厂树立的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2022年,环庆采油厂还通过公司内部招聘、调动和毕业大学生补充等方式,引进油田开发、地面工程、生产运行、数字化等紧缺专业技术人员37人,使采油厂技术及管理人员从2021年的90人增加到138人。

目前,环庆采油厂员工平均年龄37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3.4%,党员占比64.1%,干部人才队伍年龄、专业、数量、层次结构明显改善,布局更为合理。同时,在公司党委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15名天然气开发技术人员已全部到位,30名操作人员也即将培训完毕,为天然气的上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我们对新入职的技术人员交任务、压担子、搭平台、定目标,积极开展‘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采用‘先试用后定岗’的方式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迅速成为工作中的中流砥柱。”雷凡丁强调说,“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就是‘石油精神’‘玉门精神’的宣传以及‘玉门风格’的继承和弘扬,包括环庆人过硬作风的学习和赓续,这对年轻人成长至关重要。”

在环庆新区,无论“白楼”还是“粉楼”,每天晚上总是灯火通明,王天赐、许瑞、任雪瑶……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灯下奋战。他们有的已在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挑起了大梁,有的在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过佳绩,他们在奉献油田、开拓创新中快速成长……

环庆采油厂将通过组织体系优化提升专项工程、人才价值提升专项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汇智专项工程、人才队伍接替专项工程的实施,加快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

“围绕人才实力和价值贡献构建人才强企工程的主要量化指标,力争到2027年,在推进机制创新、集聚高端人才、促进结构优化上取得新进展,老中青梯次配备基本形成,人力资源价值评价达到油田公司领先水平。”谈及未来,雷凡丁充满信心。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