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21
浏览: 17
字数: 4730

新环庆,新在哪

新环庆,新在哪儿

本报记者 李荣香 瑞玲

 

“坚定‘油气并举、量效齐增’不动摇,不断开创新区发展建设新局面。”这是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战君对环庆新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环庆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坚持以新理念统领全局工作,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依靠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开创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新局面,全力书写助力油田扭亏脱困的“新答卷”。

新理念

指导效益发展新实践

产量是效益源头,增产就是增效益。“向每一滴油要效益,既是提质增效的目标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环庆采油厂厂长侯智广坚定地说。

“效益增产”理念在环庆新区得到全面贯彻。按照“提单产、控含水、降递减”的工作思路,环庆新区从坚持油水并重、精细油水井管理、强化注采优化调整上下工夫,通过精细油藏管理,管出效益。

精细采油管理,提高机采水平。强化“六小”措施、管线投球、冲程冲次优化等采油配套措施,保障油井平稳运行。针对低产低效井实施智能间开和套管捞油,实现了效益生产;精细注采调整,水驱开发效果持续提升。结合地质、生产、监测等多资料精准分析,明确注采矛盾,开展精细注水调整,东部长8油藏以控制注入水突进为主,重点调注,侏罗系油藏以控制底水锥进为主,重点控采。2020年至2022年通过多轮次精细注采调整,注水受效形势持续向好,受效井比例由2021年初的20%提升至目前的64%,同时在木222井区等15口存在优势渗流通道的注水井实施整体调驱,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精细措施挖潜,实现老井稳产增效。通过动静结合,加强措施潜力摸排,因井施策,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老井措施挖潜效果初显。

成本的高低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削减成本是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环庆采油厂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干部员工克服“潜力已经挖尽”“成本已无法削减”等畏难情绪,牢固树立“降本是为增产”“降本是为自己增收”“一切成本皆可降”“降本的核心是全过程管控”“节约一分钱,经营一元钱”理念,像管自家的钱一样从点滴做起,抓大不放小,让降本增效工作浸透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每个工作节点,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降本。

环庆采油厂加强项目预算管理,从源头控制成本。突出源头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只有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才可能实现全生命周期低成本、全过程降本增效。突出生产组织全过程降本,从地上到地下,从勘探、开发、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常态化开展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降本增效,实现生产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将提质增效的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部室、每项工作、每个人,层层传递压力。

今年上半年,环庆新区通过伴生气回收项目、老井压裂改造增产原油等措施,开源增收创效120余万元;通过污油泥减量化、柴改电、电商平台采购、抢进度投运增压站、套管捞油、优化油井间开等措施,控本降费增效60余万元;优化外输管线路由设计、新投措施工序、录测井工艺等措施,控降投资增效700余万元;通过利旧储罐、潜水泵、抽油机等其他措施,政策增效100余万元;政策运用增效,积极与环县政府沟通协调,实现增值税进项税留底退税9000余万元,大大增加了现金流量。

“降本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不花钱,要主动做好‘加减’法,用好每一分钱。既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也要打好‘铁算盘’,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环庆采油厂党委书记谭修中说。环庆新区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泥浆不落地现场试验和绿色矿山建设,坚持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举。2022年3月开始,在环庆3-14平台新建天然气发电站1座;在虎洞区域、演武区域新建轻烃站各1座,预计能减少912.5万方伴生气的外排量。

新理念的贯彻不仅体现在生产上,也落实在了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环庆第一联合站建在远离市区的山上,为保护环境,以前保障点产生的生活废水都是通过罐车拉运回县城进行处理,产生大量费用。后来,采油厂在保障点的空地上开辟了一片菜园,用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废水进行灌溉,既节省了废水拉运处理的费用,又减少了食堂的伙食成本,让员工吃上了绿色健康的“安全菜”。

新模式

提升管理新效能

环庆采油厂成立之初,公司党委、公司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做好顶层设计,确定了“一体化部署、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5年来,环庆新区按照这一模式,坚持地质、开发、地面、建设、管理系统“五位一体”整体优化,做到总体规划、系统优化、远近结合、统筹兼顾,保障了油田开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作为环庆采油厂采油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王天赐明显感受到,近几年环庆区块的高效产能占比连续提升。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环庆新区新建产能分别是19.8万吨、5.7万吨和19.5万吨,而高效产能分别是2.8万吨、4.5万吨和15.9万吨,高效产能占比从15%到79%,再到82%,实现连续快速提升。到2021年,新井单井平均日产量为2.25吨,新井产能贡献率达27.2%。

2017年至今,通过摸索实践,环庆新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以效益为中心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做法,通过“强化探评井管理,加快落实储量规模及建产潜力”“优化骨架井组织实施,落实储量规模”“集中实施高效目标,加快规模建产”“部署动态调整,及时优化,扩大战果”等做法,勘探向后延伸,开发提前介入,缩短勘探开发周期,规模增储与高效建产并行,演武北侏罗系油藏、环庆92井区长8油藏等高效储量目标实现当年发现、当年建产,西部长8、侏罗系高效产能占比由2019年的15%提升至2022年的82%,油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环庆新区坚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中石油整体优势,以低成本战略为指导,打造“战略合作+市场化队伍”运行模式,着力构建市场化运作新格局。这种新格局让环庆区块经理孙奇感受最深的是,以前在老区时,同等级别的干部是一个执行者,每天为完成上级定的指标奔波,现在自己需要从管理者的角度谋划作业区的每项工作,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市场化的运行体系,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油田公司内部也执行市场化价格。而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行政手段组织生产向市场化组织生产转变。因为有做大产能的共同诉求,服务变合作,合作变共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甲方强管理、降成本,提升行为能力,乙方致力于重服务、提效率,培育创效能力。环庆新区还与中石油东方物探、中油测井、西部钻探、渤海钻探等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勘探开发建设的骨干力量。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引入社会化队伍。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专业化单位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技术质量、降低成本、拓展创效业务上,持续推进服务保障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施工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去年年底,为进一步厘清管理界面,精干岗位及用工,细化管理流程,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环庆采油厂进行新型采油厂改革,进一步优化人员编制,转变管理职能,实施扁平化管理,实现了“管理+技术岗位”用工模式。同时,完善配套机制,激发内部活力。环庆采油厂综合考虑管理难度、岗位强度等因素,合理设置单位系数和岗位系数的基础上,突出产量、效益、效率导向,促进薪酬与业绩联动挂钩,在保障员工基本收入的基础上,实施“薪酬靠挣”的正向激励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全员工作热情。

针对区块勘探开发工作量大、节奏快的特点,环庆新区探索形成了适合区块特点的生产组织集约化运行模式,实现了产能向产量的快速转化,分别在木钵、演武、虎洞快速建成了三个年产10万吨规模油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为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率,环庆新区构建了外协统一运行体系,从管理、技术、实施三个层面构建“分层分级对接、统筹地面地下,对外协调先行”的外协体系,建立统一运行机制。环庆采油厂开发井均采用大平台大井丛实施,在81个平台累计完钻872口井,单平台完钻井数达到10.8口。

新技术

培育发展新动能

今年6月,一场雷雨造成环庆井区大面积停电停井。供电恢复后,员工坐在办公室点击鼠标,通过SCADA系统远程启停命令,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100口井的开井工作。环庆作业区副经理王禄友感慨道:“这比开车去井场至少节约2个小时!如果雨大,一两天内车都不一定能上去,停井造成的产量损失就大了。”而这得益于数字化油田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

按照“电子巡井、人工巡站、中心值守监控、区域应急联动”的模式,环庆新区加快数字化建设,持续优化完善视频监控、预警报警、“一键巡井”、功图计产等功能模块,利用实时传输的各项生产数据,及时准确地进行油水井管理,确保环庆区块数字化系统达到“好用、管用、先进”的目标,尽快实现井区无人值守,推动油田向管理现代化转型,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计划到2022年底,无人值守平台达到50%以上,升级作业区无人值守增压站7座,减少外雇聘用看井工10人。

先进的技术、工艺永远是解决困难、推动发展的利器。环庆新区坚持油田开发政策导向,以“安全环保可靠,技术适用先进,经济社会效益并重”为原则,有针对性地试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取得了良好成效。

环庆新区通过建立技术交流长效机制,与长庆油田、煤层气公司、中石化华北局等兄弟单位开展多次技术交流,深入探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瓶颈问题,互通有无,同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2017年以来,围绕“落实规模储量,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成本费用”三条主线,逐步形成了适合环庆分公司的五大技术系列16项勘探开发技术。包括以大井丛快速钻井技术、水平井精准地质导向技术、集约化注水配套工艺、采油配套工艺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钻采配套技术;以侏罗系三小一低压裂技术、长8油藏体积压裂技术、工厂化压裂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储层改造技术;以大斜度井优化布井技术、大斜度井随钻分析技术、大斜度井压裂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大斜度井开发技术;以同步和超前注水技术、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压力系统优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有效驱替系统优化技术;以及以井场布置优化简化技术、场站布局优化技术、设备优化集成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地面优化简化技术。

利用优化压裂工艺,长8油藏由原来的“大排量体积压裂”优化为“边角井控缝长压裂”,定直井平均每口井降低用水量150立方米,压裂液和用水量合计减少费用4.06万元/口。侏罗系油藏由原来的“解堵压裂”优化为“控水+解堵压裂”,定直井每口井降低用水量30立方米,压裂液和用水量合计减少费用0.8万元/口。通过优化刮削工艺,由原来的“封隔器坐封前刮削”优化为“双(三)封隔器坐封前刮削”,对于单封注水井,可节省刮削工序,提高作业时效,同时节省刮削费用1.1万元/口井。优化射孔工艺,由原来的“复合射孔+压裂”优化为“常规射孔+压裂”,实现高效作业,节省射孔费用5元/米。预计节约投资140万元。

李庄9平台2口井尝试采用“拉链式”作业方式开展压裂施工,现场配备一套压裂车组,将两口井的压裂作业和下桥塞射孔作业交替进行。平台5层压裂施工共计17小时,泵入压裂液3092方,加砂225方,液氮101方,创下了玉门油田深井压裂层数单日最高记录,相比常规压裂提升压裂效率23%。

大平台采用双钻机运行模式,以平台为单元,优化槽口设计,谋划井场布局;备水、测井、固井等关键环节全程管控,减少非生产等停时间,大平台钻井周期由14天降至11天,缩短21%;实施大井丛平台“多机组并行作业”,钻试分区同步实施,深化工厂化、集约化压裂模式,“大平台拉链式压裂,小平台一次性串接”,压裂、配液分区同步作业,供水、供料统筹跟进,多管齐下,工序无缝衔接,长8平均投产周期由9.4天缩短至8.9天,侏罗系平均投产周期由7.5天缩短至6.3天。同时推广应用特种合金防蜡器、内衬油管防偏磨技术等采油新工艺新技术,有效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当充满希望的沃土遇上创新求变的种子,就会催开梦想的花儿。不断的创新,正积蓄起强劲持久的发展动能,为环庆新区在“油气并举、质效齐增”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助力。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