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光“种太阳”
——机械厂光伏支架安装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李蓉
11月15日,初冬的戈壁,气温下降的厉害,太阳没有了往日的温暖,在油田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片鏖战正酣的建设场面。机械厂承包的84.24兆瓦直流侧光伏支架的安装现场,挖掘机、打桩机等各类机械设备轰鸣作业,工人来来往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块块光伏电板经过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安装,矗立于戈壁荒漠上,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
1个半月,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机械厂来讲,他们用51天的时间,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齐心协力完成了84.24兆瓦6000组直流侧光伏支架组件的生产和30%的光伏支架安装工作量,以强有力的服务加速新能源工程建设步伐。
激烈投入“战斗”
油田首个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所用光伏支架全部依赖外部采购,当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自主控制能力较弱,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今年玉门油田又一新能源重点项目——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的84.24兆瓦直流侧光伏支架制造与安装项目由机械厂来负责。
机械厂机械加工车间党支部书记孙现法直言,这段时间的经历,不亚于一场激烈的“战斗”。
为顺利完成加工任务,早在4月份,机械厂就开始对闲置工房进行修缮准备工作,6月15日完成了与项目相关的钢带、配件及紧固件招标挂网,并抓紧完善工艺制定、工装制作、现场目视化及产品检验等基础工作。9月25日开始正式生产第一批84.24兆瓦直流侧光伏支架。10月1日第一批300组光伏支架组件交付。10月12日安装人员进入光伏现场开始安装工作。
“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发展到今天的可自主完成支架檩条、斜梁、斜撑等构件加工的两条生产线。接下来,我们的‘战斗’才进入安装的攻坚阶段,毕竟,光伏安装,我们是初次干。”陷入回忆的孙现法娓娓道来。
克服重重“难关”
“我们已经从新能源现场出发,半小时后就可以赶到会场。”冬日的夜晚8点半,机械厂光伏安装现场组负责人胡汝军和同事杨新建清点完当日的3车进料,匆匆踏上回矿区的班车,原定于每晚的工作会可以如期进行。
说起刚刚进场安装的时候,胡汝军百感交集:300兆瓦光伏建设项目现场,除了一个个寂静的螺旋桩和一份EPC总包方提供的设计图纸,没有安装经验,安装工作起步可谓“一穷二白”,困难重重。
今年疫情反反复复,全社会各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光伏工作在防疫管控、物流系统暂停、耗材不足、人员流动限制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安装工作更是出现严重的人手短缺,经过多方努力,一切渐渐进入正轨。为了能在水电厂的时间节点完成安装任务,机械厂安装组成员每天早上7点半从玉门厂区出发,晚上9点才回到住宿地。同时每晚召开工作会,机械厂光伏各组负责人与厂领导围绕现场管理、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施工协调等诸多问题一一进行汇总,给出解决方案。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干劲,每一个工作面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力保证了施工的进度。
“我们是‘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截至11月15日,已经完成了光伏板组建安装工作量的30%。”胡汝军说道。
质量第一是关键
安装支架作为整个光伏项目工程的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安装效果,是工程能否按期并网的关键,每组建好一个支架就好比是给油田百年基业系上一根“安全带”,来不得半点马虎。
“主轴连接件螺栓没有打紧,主梁水平度、直线度不够,需重新调整……”常挂在胡汝军嘴边的这几句话,成了守护安装工作质量的“紧箍咒”。“天这么冷,能安装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何必要那么严格认真。”刚开始,安装工人对胡汝军的“絮叨”挺不理解,常常会发牢骚。
“在安装施工阶段按规范一步执行到位,既能避免后期返工作业,也是对项目后期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每每如此,胡汝军都会带头对这些安装不达标的地方进行指导。
项目建设一天一个样,质量一丝一毫不能差。“光伏支架作为基础支撑着整个电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把管桩立得像军姿一样雄伟挺拔、整齐划一。”低头说话的胡汝军每天早上,到达施工现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支架进行测量、复核定位误差。
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正是有着他们这样的一群人,让戈壁荒漠上的“光伏汇集成海”“孕育”转化着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