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28
浏览: 23
字数: 7773
推荐表: 查看

在那遥远的地方

写在油田海外业务发展二十年之际

简要说明 记者围绕海外业务多方采访,积累大量事实和细节,以小切口展现老油田搏击海外的艰辛生存路。

在那遥远的地方

——写在油田海外业务发展二十年之际

本报记者 刘华

 

“海外业务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挂靠到独立,玉门石油人用二十年的艰辛拼搏,实现了‘海外玉门’的持续发展和阶段性跨越,一个具有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的国际公司雏形已初步成型。”谈起油田海外业务发展,油田乍得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唐飞感触颇多。唐飞长期从事油田对外业务工作,亲历、见证、参与了油田海外业务发展。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汹涌,中国石油抓机遇迎挑战,积极布局国际能源市场。玉门油田紧追集团公司步伐,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技术精、操作精、管理精”为海外业务发展理念,去西亚,到中亚,越大洋,进非洲,牢牢把握住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从产品、服务、技术、人才多方面践行“走出去”战略,推动海外业务从探索“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从“走进去”向“走上去”蜕变。

二十年来,油田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主营业务与工程技术服务一体化、勘探与开发一体化”优势,先后进入阿尔及利亚、乍得、土库曼等国家,管理和运作了40多个科研、对口支持、人力资源服务和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成为中石油第一批成建制借聘项目——阿尔及利亚项目的成员,担当起中石油第一批对口支持项目——乍得项目的主力,在海外创立并打响第一个海外对口支持品牌。“海外玉门”实现了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海外业务迈入规模发展阶段。

走出去 奋勇探索路

玉门油田历经多年发展后,体量小、负担重、资源接替有限等多种因素制约油田持续发展,想发展、盼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体玉门石油人的期盼与梦想。油田上下非常珍惜集团公司“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和“走出去”的战略机遇,积极拓宽发展渠道,不断向海外输出产品、技术和服务,迈出了走出国门创业的坚实步伐。

提起“走出去”,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机械厂生产的“三抽”产品就已走出国门,远销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国。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成立后,“玉石”产品销路更广。2003年6月,“玉石”抽油机出口到哈萨克斯坦。2004年,海外油田快速开发,油田机械产品需求加大,油田积极整合技术、产品、资本、人力资源优势,走出国门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田机械厂合资建厂,以合资厂作为机械厂“三抽”产品及井口装置加工制造的“桥头堡”,逐渐向哈萨克斯坦周边国家延伸销售,扩大销售市场和经营规模。“机械厂的产品曾经销售到六大洲20多个地区和国家,高峰时期出口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约占当年全厂销售额一半。”在机械厂从事了多年对外业务,现任机械厂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的石民,回忆起“玉石”产品曾经辉煌的出口历史时,难掩眼中激动。产品走出去了十几年,但海外市场里仍旧不见玉门石油人的身影。

2002年,对于期盼在海外市场一展身手的玉门人来说,是特别的一年。2002年11月8日,油田作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签订了《土库曼斯坦库姆达格油田作业工程服务合同》,标志着玉门油田正式走向海外。油田作业公司特车队成为油田出国的第一支“报春花”,这只队伍也成为油田历史上第一支踏出国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宁可多流汗,不能给油田丢脸”成为油田汉子的一致想法。大家全力以赴,将在玉门油田多年积累出的成熟经验技术,毫无保留使用在项目中,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土库曼斯坦库姆达格油田综合挖潜稳产研究中,迈出“科研出海”的第一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因地制宜精准施工,助力该油田原油日产量提高了近8倍,当年收回了投资,创造了海外合作开发油田投资少、回报高的成功典范,被集团公司推广为海外优选合作模式。凭着玉门石油人实干打出的好口碑,油田再次获得阿塞拜疆库布斯坦油田修井服务项目。同年,油田钻井成功闯入埃及市场,并于2004年顺利完钻2口井,收益为605万元,开启了玉门油田海外钻井历史。

2005年,油田紧跟中国石油海外发展步伐,以“效益优先、注重保障、培育规模、协调统一”为准则,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了成建制的整体借聘协议。2006年,油田成功中标阿尔及利亚加密井项目。连续下海“捕捞”的收获,让玉门石油人一鼓作气,不断巩固和扩大阿塞拜疆、埃及和土库曼斯坦国家的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截至2006年,油田从事海外项目员工已近40人。

初次“下海”,留给时任油田作业经理王永清最深的记忆,是阿塞拜疆雨季的井场上,冒雨作业的一个个倔强、不服输的背影;是调研考察期间,他亲自兼职“厨师”,为员工们烹饪出的一道道家常菜。初次“下海”,留给现任油田作业公司党委书记曹卫东最深的记忆,是为了达到国际监理的严格要求,项目部人员辛勤付出的汗水;是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和同事开着装载机寻找配件的埃及草原上的不眠夜。

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浪高风急的国际市场让玉门石油人看到风景的同时也尝到了海水的咸涩,在享受成就的同时也认清了差距。艰难的“走出去”之路对于坚韧、奋进的玉门石油人,是艰险与希望并存之路。

在持续探索中,油田海外业务由单一产品出口扩展到了工程技术服务,实现了技术服务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历史性跨跃。玉门石油人踏出国门迈向国际能源市场的第一步,开阔了视野,扩展了油田生存发展的空间,放飞了建设“海外玉门”品牌之梦。

走进去 砥砺拓新路

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乍得石油部在北京签署协议,中乍恢复外交关系后合作的第一个炼化项目——乍得炼厂项目启动。油田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千载难逢的拓展海外发展机遇。2008年10月23日,玉门油田“先遣队”提前介入乍得炼厂项目筹建,积极参与设计审查。21天后,玉门油田与中油国际(乍得)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乍得恩贾梅纳炼油厂对口支持合作协议,揭开了双方在下游的战略合作序幕。

为了争取上游项目的业务,油田先参与了上游生产运行规程的编制,在展现实力后,2009年9月4日,油田与中油国际(乍得)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上游合作协议;2010年1月25日,油田与中油国际(乍得)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对口支持合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双方上游油气开发领域的合作。由此,海外业务实现了石油勘探开发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和炼油化工领域的扩展。油田上下游对口支持体系初步搭建,也标志着“海外玉门”成功迈入新的时代,“海外玉门”品牌雏形初步形成。

为了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步伐,油田先后与长城钻探公司、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夯实了“海外玉门”的基础。

为了安全、高效完成乍得炼厂的先期建设,油田调集了炼油、电气、网络等7名技术精英作为“先遣队”全程参与乍得炼厂设计方案的确定、初步设计审查、设备选型、招标以及施工图纸和方案的审查工作。“我们在北京工作了26个月,只休息了42天。”现任水电厂新能源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的祁录军,回忆起在项目前期建设中的艰苦岁月时感慨颇深。2008年,既是技术骨干又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祁录军,作为“先遣队”的一员,全程参与乍得炼厂自备电厂的前期筹备工作。2011年,他又奔赴乍得现场参与炼厂投产,运行平稳后成为自备电厂的运维负责人,在乍得一线驻守了10年。

像祁录军一样,参与到乍得上下游项目前期建设中的有98名油田员工。《乍得油田生产运行管理手册》《乍得Bongor盆地Ronier和Mimosa油田投产方案研究》《乍得炼厂自备电站启动调试方案》《乍得炼厂运行操作规程》等一本本方案在他们手中编制成型。设计方案的“三查四定”、设计变更、炼厂各类设备采购技术支持和技术协议签订等一项项繁杂工作井然有序高效完成。

2011年初,油田成立了海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油田海外工作得到健康、有序发展。387名对口支持的油田员工跨过三大洲,飞越一万两千多公里,奔赴乍得采油厂和炼厂项目现场。他们把“石油摇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扎实作风带到了非洲大地。一到乍得,大家就开始上现场跑流程、了解设备装置的参数,在装置间穿梭,观察每一条管线的走向,为了能早日投产,他们早上6点出门,晚上21时才回到宿舍。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2011年4月,乍得第一个油田一次投产成功,6月乍得炼厂一次投产成功,乍得上下游对口支持项目平稳启动。

时任乍得总统代比亲临现场并题词:“我们赢得了能源独立战役的胜利,是得益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作。”

自此,号称非洲“死亡之心”的乍得彻底改变了成品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能源自主。2014年,乍得首次实现原油外输。在炼厂自备电厂的支持下,首都恩贾梅纳用电率大幅上升。

玉门石油人充分发挥勘探、开发、管理、技术、服务的经验和优势,使乍得上游采油厂实现边建设边生产边投产,生产区域不断扩大、油水井数大幅增加、生产规模成倍增大,油田得到科学高效开发,实现了上下游对口支持项目生产运行平稳、超额完成历年生产任务和相关指标,取得安全环保无事故的骄人业绩。

“海外玉门”的党建、生产经营、社会安全等各项工作受到了集团公司及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的一致肯定。2011年,乍得炼厂获得集团公司海外“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炼厂工会被集团公司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2015年,乍得上游采油厂获得“中国石油海外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6年,乍得上游采油厂维护班组获得“集团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油田与各方合作关系日益加强,海外业务规模和服务范围稳步扩大,对口支持乍得项目呈现管理有序、业务增加、水平提升、服务优质的良好局面。

10年间,玉门石油人以扎实的作风和实力,顺利完成与国际化规则的磨合、接轨,让上下游一体化石油项目成为盛开在非洲沙漠中的“摇篮之花”。玉门石油儿女终于走进非洲,在这片满目荒凉、广袤辽阔的非洲土地上站稳脚跟,为古老的土地增添电气化的元素和现代的气息,在这里放飞“石油摇篮”的希望和梦想。

走上去 稳健康庄路

“海外玉门”是“玉门摇篮”的名片和品牌,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玉门石油人对“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以‘三大四出’为特征、无私奉献为精髓、自强不息为实质”的玉门精神的继承,是对玉门速度、玉门品格、玉门样板的再彰显,是玉门精神在海外市场被赋予的新内涵。

2018年10月,玉门油田乍得有限责任公司在资源国乍得注册成立。次年6月,玉门油田乍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油国际(乍得)上游项目公司签署了技术支持人员派遣协议,合作方式由对口支持模式转变为人力资源服务,这一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改变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2019年7月1日,玉门油田乍得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运行,在上下游一体化对口支持模式的框架下,玉门油田成为国内第一家为海外石油业务提供“上下游一体化”对口支持的单位,也标志着“海外玉门”品牌打造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实现玉门“出海”之梦,油田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亲自挂帅,不仅从人力、物力、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积极协调海外员工配偶到酒泉工作,解除海外员工后顾之忧。

2019年1月8日,玉门油田乍得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时任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的刘战君赴乍得参加仪式。作为油田海外业务的开拓者、推动者,刘战君付出了大量心血。为了推动、拓展油田海外业务发展,刘战君多次奔赴北京与乍得,和CNODC、西非公司、乍得上游项目公司、乍得炼厂负责人交流座谈,为油田的海外业务谋求发展机遇。为了争取新项目,刘战君和部门的同事通宵达旦准备资料,第二天再精神抖擞奔赴汇报现场。在海外业务起步阶段,他亲自参与摸排和挑选海外人员,全力支持海外业务发展。刘战君进入公司领导班子后,多次到乍得与CNODC、甲方公司沟通交流、到生产现场调研、与上下游员工促膝谈心,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况。在他的大力推动下,油田海外业务持续拓展,海外战略合作得以深化,为“海外玉门”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公司副总经理苗国政曾驻守乍得现场多年,期间,每当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他总是亲自盯在现场,亲眼见证了上游30多套设备一次投产成功。苗国政对工作要求严格,也非常关心员工生活。员工们喜欢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自动聚集在办公楼旁的“吸烟角”,分享香烟、聊聊家常,享受繁忙工作后的闲暇时光。苗国政到乍得驻守后,“吸烟角”成为他听取当天重要工作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的聚集地。为了解决上游原油含水超标,无法输出的问题,他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攻关,经过上百次技术研讨,花了半年时间终于解决了难题,保证乍得上游生产平稳。苗国政驻守乍得期间,乍得对口支持项目获得了长足发展。

“海外玉门”的发展从未一帆风顺,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新冠疫情让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乍得公司刚刚成立,就迎来了应对新冠疫情的考验。油田领导班子多次召开疫情防控联席会议,及时了解乍得疫情、防疫政策和防控措施,反复嘱咐乍得公司的现场负责人,要坚决贯彻集团公司疫情防控精神,不能有丝毫懈怠,要确保海外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油田党委调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协调疫情防控物资;补充衣物鞋袜;帮扶员工家庭;视频座谈慰问等多措施将关心关爱海外员工和家属的举措落到实处。玉门油田还竭尽全力承担了中石油在乍得的第一次包机轮换,为了远方游子平安,母亲除了“临行密密缝”之外,也在竭尽全力守护着孩子的归家之路。

后方强有力的支持和关怀,成为海外员工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保证乍得上下游平稳运行的后盾。坚守在岗位的乍得海外员工克服了语言、环境、传染疾病、设备陌生等重重难关,闯过了疫情带来的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压力等身体和心理、信念与执着的重重考验后,彰显出别样的忠诚和担当。乍得采油厂以30%的玉门力量完成了100%的工作量,保证了500多万吨的原油年生产任务。乍得炼厂驻守人员采取身兼数岗、管理人员进班组、两班倒等多项措施,保证人员减少、管理不松、质量不降,高效完成当年检修任务和加工任务。

“海外玉门”长期积累、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机制、优秀的管理团队、强大的后方支持、充足的人才储备、丰富的海外管理经验和严明的工作纪律,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印证,经受疫情洗礼后,“海外玉门”名片在非洲烈日炙烤中色彩更加绚烂。

打造“石油摇篮”特色对外合作品牌,实现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是油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部署。2022年初召开的“两会”报告中,专门为海外业务的全产业链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两会”报告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要大力拓展乍得项目技术研究、装置运维、业务培训等市场,紧跟阿姆河、刚果(布)、尼日尔等支持服务项目。

玉门石油人以精细的管理、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作风赢得合作方、兄弟单位和西非公司的一致认可,在资源国打响了“海外玉门”品牌,树起了“玉门石油人能行、能干、能成事”的口碑。今年7月23日,在油田与中油国际(乍得)炼油公司深入座谈时,乍得炼油公司总经理石振民表示,乍得海外项目是油田发展史的一页,也是乍得炼厂的一段重要历史。石振民对玉门油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作风赞誉有加。他说,油田员工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铁军”。2011年至2022年,海外多名员工获得集团公司、中油国际、西非公司、玉门油田公司、乍得上游项目、乍得炼厂的多项奖励。

油田海外员工在新时代油田海外事业发展中以身作则、主动担当,在不同的岗位上体现着新作为。从对口支持到技术人员输送,随着海外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他们适应了岗位当地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为玉门油田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他们中,有负责生产组织,保证生产平稳,兼职维修工、清洁工、洗车工和后勤保障工长达12个月的上游采油一厂党支部书记张兰。

他们中,有为了解决乙方单位维修改造费用高、施工周期长的难题组织班员技术攻关,加班连点90多天,完成改造后节约成本199万美元的周入刚。2011年3月,他来到乍得上游采油厂从事机修监督工作,今年4月担任项目经理乍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师兼CNPCIC上游项目经理。周入刚多次被集团公司、CNODC宣传报道,他所在的维护部门获得“2016年质量信得过班组”。

他们中,有为了突破“语言关”而从自己的工作日常和实际生活出发,自编英语日常对话“小字典”的采油厂监督何跃璠。

他们中,有归国途中独自困在埃及长达5个月,回国休完假后,仍然不改初心,返回海外岗位的采油厂电站总监刘岗楼。

他们中,有为了实现清蜡项目多赚钱而精打细算控本降费,组织项目部人员自己动手保养、小修特车车辆的平台经理范天龙。

他们中,还有为了降低聚丙烯装置丙烯单耗,而持续优化燃料气系统,使炼厂火炬排放、加工损失率达到开厂以来最好水平的工程师王亦成。他2022年参与制定的15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累计实现提质增效785万美元,其中《乍得炼厂催化装置加强运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研究》获得乍得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样的事例在“海外玉门”比比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穷捣咕”精神鲜活展现在非洲土地上。玉门石油人在踏上资源国的那一刻,就将自己脚下的土地当成第二故乡,用青春和智慧为荒凉的土地带来繁荣,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玉门精神,用镌刻在骨血中的“摇篮魂”为“海外玉门”赋予新的内涵。

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实施海外项目员工本地化。为了帮助乍得人员尽快成长为能够独立顶岗的合格技能人才,乍得公司通过教育培训、师徒帮带、现场指导、微信群交流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做好本地员工的技术培训。在各个生产场所,都能看见玉门师傅手把手给非洲徒弟讲流程、教技术的场面。“传帮带”的法宝不能丢、“三大四出”的精神不能丢。玉门石油人无论身处何地,依然不忘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摇篮精神”,为“海外玉门”“摇篮魂”续写着绚丽的新篇章。

二十年来,这样一个个、一群群、一代代玉门石油人,用汗湿的背影、晒黑的面庞和鬓边渐生的白发,迈着依然铿锵的步伐,握紧“玉门摇篮”精神的接力棒,推动海外业务向着全面对口支持的跨越式新时代、新征程奋勇前行。

二十年,海外项目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具体举措,是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实施取得的显著成果,是玉门油田推进稳健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百年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乍得对口支持项目对油田经营指标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乍得油田经过玉门石油人的持续建设,从年产40万吨发展为拥有2个联合站、4个转油站、18个计量站、341口油水井、6个注水站、2个实验室的数字化油田,年产达到560万吨,并连续12年取得“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平稳运行的好成绩。截至2022年12月,乍得上游项目累计生产原油3663万吨。11年来,乍得炼厂累计加工原油772万吨,生产各类石油产品622万吨,为乍得首都供电5.37亿千瓦,实现营业总收入54.24亿美元。

二十年来,公司海外总收入折合人民币突破18亿元,其中人员派遣收入7亿元,清蜡项目收入2000多万美元,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技术支持业务先后完成5个国家29项科研项目,创收上亿元。

“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油田海外事业取得的成绩,是所有干部员工的骄傲,也是油田家属的骄傲。海外员工的坚守,是为国家能源安全添砖加瓦,是为石油摇篮海外事业开疆拓土,也是为自己的家庭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守着海外‘大家’,护着国内小家,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公司技术专家李富荣这样说。

二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成长的尺度。“海外玉门”的发展历程必将在油田百年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铁人故里的玉门石油儿女,用辛勤的汗水在陌生的土地上续写着“玉门摇篮”精神在海外的新篇章。

大浪淘沙始见金,沧海济帆终接云。相信,“海外玉门”终将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