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21
浏览: 32
字数: 1628
推荐表: 查看

为国保油 为油“铸剑”

访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长蔡萌

简要说明 该篇稿件通过访谈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长蔡萌,对大庆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回顾、提炼,展现出大庆油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为油拼搏的情怀和担当。

    为国保油 为油“铸剑”

——访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长蔡萌

本报记者 吴海波 林立叶

对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长蔡萌的采访,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两个多小时的畅谈,这位年轻的院长,为记者呈现了一幅阔远的科技地图。这幅图从历史走来,向未来铺展,从“十三五”到更远的以后,从老区到外围,从大庆到川渝,从油到气,从水驱到三采,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在蔡萌的心里,这幅图是“活”的,那上面一个个闪光的时空坐标点,每一个都是关键核心技术,它们是油田科技攻关的一把把“宝剑”,是破冰突围的工程技术“利器”,是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是全体采油院人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使命。

采油工程研究院创建于1962年,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采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综合性科研单位,成立至今60年,传承到蔡萌,已经是第15任院长。于他,为国保油、为油“铸剑”的情怀不变、担当不改,所面临的则是“后油藏、非常规”的新形势、新挑战:老区含水率持续提高,剩余油更加分散,开发矛盾进一步加剧,新开发储层品质逐年变差,后备效益可动资源有限,诸多工程难题亟待破解。

身为一院之长,蔡萌所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几项微观的具体技术,而是更大的大局:“2021年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今后油气对外依存度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大庆油田顶压前行,提出‘抓好三件大事’。对采油院来说,当好油田参谋,做好规划编制,建好人才梯队,打造工程技术‘利器’,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任务。”

自主创新,是蔡萌尤为关注和坚持的一个攻关方向。“‘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会战初期,采油院前辈们经过1018次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个‘糖葫芦’封隔器,现在我们又发展了以智能分层注水、低初粘调堵和水平井体积压裂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我们将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更多的‘独门秘籍’和‘看家本领’,打破科技攻关‘瓶颈’,让长垣‘压舱石’更稳一些,让外围效益更好一些,让接续力量更强一些,让新能源发展更快一些,早日形成与油田标杆旗帜地位相一致的采油工程技术体系,坚决走进世界第一方阵。”

油田主要领导在深入采油院调研时,曾经提出了“树立大观念、建立大目标、建设大平台、取得大进步”的要求。为落实好“四大”要求,采油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下,提出了“三步走”规划:第一步节点是2025年,主要任务是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健全技术体系;建设梯队、结构更加合理的科研团队;形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第二步节点是2030年,实现多领域跨越发展、弱势技术弯道超车;打造人才梯队雁阵格局;建立集团公司采油气工程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行业大联盟。第三步节点是2035年,打造老油田极限采收率工程技术等四个“增长极”,构建“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的三位一体工程技术体系,全面提升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

如何走好这“三步”,蔡萌讲到:“必须围绕‘储量、产量、效益’做文章,不当学院派,做好实践派。工艺行不行,现场来证明;技术好不好,产量见分晓。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简单、实用为原则,把工程技术的论文写在‘井筒’中,真刀真枪上‘战场’,让工程‘利器’在现场反复实践中动真碰硬,真正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蔡萌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采油工程研究院工作,至今“院龄”已有13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到“一院之长”,“责任、认真、坚持”一直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采油院如同他的另一个家,他热爱这个家,热爱他的事业,对于困难也有着充分的准备:“每一个成功都难免经历失败和挫折、反思和修正。不管怎样,我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科技攻关更是如此。采油院走过60年奋进历程,靠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三敢三严’精神,我们将继续胸怀报国之志,恪尽兴油之责,聚力核心技术攻关。我相信,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采油院,一定会为大庆油田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工程‘利器’。”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