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昶)年初以来,采油一厂应用多重手段开展二氧化碳吞吐安全防控技术应用,不断完善“前期注入+中期放喷+后期生产”配套工艺,重点把控关键风险环节,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形成全过程、全覆盖的安全防范体系。
自2020年起,按照油田公司统一部署,采油一厂大力推广二氧化碳吞吐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截至目前,实施33井次,见效30井次,见效率达90.9%,累计增油1.86万吨,降水12.7万立方米,为夺油上产增添了强劲动力。
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根据《二氧化碳吞吐管理规定》《二氧化碳吞吐风险与消除措施》等相关文件,采油一厂明确各部门职责,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及危险性,制定详细的选井条件,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辨识安全风险、制定消减措施,同时完善《二氧化碳吞吐开工验收单》,形成规定有迹可循、风险有章可遵的管理体系。
注入施工闭环管理。施工前,对文件资料、安全设施、设备及电器电路、标准化管理四类逐项检查,规定整改时间;开工后,定期组织对现场施工人员及设备现场进行检查,形成检查、整改、复查的循环治理,加强注入施工过程的“闭环”管控。
焖井、放喷流程优化。注入完成后,依据工艺设计时间进行焖井,根据压力变化及试放喷出气情况,适当延长焖井周期,确保二氧化碳在地层内充分扩散,提高单井产油量。放喷前对放喷流程进行气密性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流程采用丝扣连接,全程无焊口,八米一处砂箱固定,并将放喷地罐设置在下风口,利用井场摄像头24小时全程监控,确保放喷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与管控。
井筒防腐持续加强。注入阶段采用“前置段塞+注二氧化碳+后置段塞”三段式缓释剂加入工艺,有效缓解注入及放喷过程中二氧化碳对管柱的腐蚀,目前已在4口吞吐井上连续加入缓蚀剂,减缓井筒腐蚀速率。
地面防腐高效实施。根据二氧化碳吞吐井位较为集中的特点,对所辖集输管道采用管道内衬HT-PO内穿插技术。HT-PO管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减缓产出液中携带碳酸对金属材质的腐蚀速率。目前已完成唐家河油4-3号、2-1-1号集油管道的更换,消除内腐蚀因素,保障23口油井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