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天,时隔8年后,我又一次来到二连油田。从锡林浩特驶向草原深处八十多公里,眼前出现一座写着“倾力打造智慧油田,携手建设北国边疆”对联的牌坊,意味着进入了油田区域。向远处望去,抽油机在天边一起一伏,上演着石油人看不厌的“歌舞剧”。再前行十多公里,路两边断断续续地出现了杨树,接着驶上一道较平坦的小山梁,眼前就出现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这里就是二连分公司的阿尔善前线基地。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石油人开始运用多种勘探手段,对二连盆地展开了区域勘探。其间,盆地北部的巴音都兰凹陷的水文钻孔,取芯发现了七十多米厚的油砂,极大地振奋了石油勘探激情,展示了盆地良好的含油前景。地质部和石油部下属单位先后打了几口探井和参数井,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资料。
华北油田1981年全面接手二连盆地石油勘探,当年对完钻的阿2井和赛1井试油,获工业油流,宣告二连盆地石油勘探获得突破。到1985年,围绕着阿南凹陷,先后发现了阿北、蒙古林、阿南、哈南等一批较整装的油田(简称阿尔善油田),在赛汉塔拉和额仁淖尔凹陷发现了含油断块,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00多万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二连盆地,冬天冷得早,雪下得大,春天的黄毛风也刮得猛,飞舞的沙粒常常打花了汽车车身的油漆。石油钻井人曾因刮起的白毛风,被困荒原,曾因道路积雪太厚,大批来二连的石油员工受阻,夜宿哈巴嘎。那时的草原好像没有边际,很难找到明显的参照物。坐着212吉普车,在草原路上来往于钻井队之间,沙土从车门缝、底盘灌到车内,跑上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人就成了“土人”。石油钻井人任风雪肆虐,任沙尘击打,任草原颠簸,奋战在长达1000公里的钻探战线上。
1979年进入二连盆地石油钻探的华北油田北京勘探指挥部(后更名为勘探一公司),为了给钻井队所用设备、物资、材料等提供有力保障,靠前指挥生产,1983年在钻机相对集中的阿南地区,设立了阿尔善前线指挥所。当时的阿尔善,没有蒙古包,更没有砖瓦房,只是一片起伏伸展的荒原。石油钻井人在这里搭起了一片外面包砖的板房,亘古不变的原野增加了新的景色,有了生气,有了活力,夜晚的星星也能与阿尔善亮起的点点灯光对话。这就是石油人在阿尔善最早的阵地。
华北油田经过10年高速采油,古潜山原油产量快速下降,二连盆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如一缕春风,给华北油田送来了希望。尽管二连离华北较远,又属高寒地区,但华北油田仍不失时机地根据石油部的《批复》,成立了“二连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简称“二连公司”,同时撤销了1983年成立的二连石油勘探公司,把油田开发纳入了工作日程。
为了打通阿尔善油田闭塞的环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二连公司组织修通了锡林浩特到阿尔善长达一百二十多公里的柏油路,结束了在草原路上来往奔波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了石油工程运输。这是当时在锡林郭勒地区少有的高质量公路,也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第一批抵达阿尔善的采油人员,住进紧邻公司基地东侧搭起的包砖板房(后来被二连石油人称为老基地)。他们对蒙古林油田阿12井进行越冬试采,上井住的是铁皮房,饭菜是从阿尔善基地带上来的,吃的时候要在井上用电炉热一热。他们与钻井人一样,经受了严寒的历练,饱尝了黄沙的袭击,顽强地战斗在生产一线。
1988年初,石油部批准了《阿尔善地区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华北油田随即召开二连会战动员大会,并成立阿尔善油田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参加会战的16个单位8000余人和2万多吨物资及上千台机械设备紧急调集,拉开了二连油田大会战的序幕。沉浸在冬日里的北国大地,石油人意气风发地走了进来。飞奔的汽车,运送建设者的心愿;现场的红旗,激扬着建设者的意志;荒原上飘动的红工装,分外亮丽。根据开发需要,除了勘探一公司外,勘探三公司也加入了钻探行列。油田地面建设迅速展开,在钻机的歌声中,一台台鲜亮的黄色抽油机快速就位,一座座白色的油水接转站、计量站屹立天边,一条条集输管线隐入地下,一具具银色油罐等组成的油气联合站初具雏形……解放牌油罐车把生产的原油一车一车地运到千里之外的龙虎庄,注入华北油田的产量中。
二连公司下属的阿尔善采油厂,坚持在阿南油田的阿3、阿11断块进行冬季生产,经受住了零下35摄氏度的考验,宣告全面开发阿尔善油田已水到渠成。
二连会战的第二年——1989年,随着阿一、哈南、阿北油田联合站相继建成,二连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初战告捷;年输油百万吨的长361公里的阿赛(阿尔善—赛汉)管线建成投产;年炼油能力百万吨的华北油田呼和浩特炼油厂也胜利竣工。石油部关于内蒙古三项石油工程建设确定的三年任务,两年就实现了。二连油田当年产油35万吨,1991年产油100万吨,最高年产油达125万吨,成为我国北部边陲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为华北油田原油产量稳定做出了贡献。
经过论证,华北油田决定在“老基地”南面建立二连公司阿尔善石油基地,1988年建起了两座公寓楼。随着二连油田建设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阿尔善石油基地的面貌也不断发生变化。整体规划的柏油路、办公楼、采油工区楼、家属区、文化宫、室内篮球场、影剧院、宾馆……陆续投入建设。到1992年,一座集生产指挥、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的石油矿区,在阿尔善雄伟耸起。榆树、杨树、松树、云杉、柏树、丁香树……与石油人一样,深深地扎下了根,阿尔善草原长出了一片绿树林,在蓝天白云的夏日浓郁成一片绿荫,在银装素裹的冬天格外壮美。
阿尔善石油基地一度是二连公司机关所在地。行政、党群、生产、政工、决策、管理以及组织协调施工作业队伍,处理与地方关系等,均在阿尔善进行。单职工住进公寓楼,双职工入住家属区,婴儿送到幼儿园,适龄儿童进入小学读书……阿尔善石油基地也承担着部分社会功能。一年四季,不论平常日子,还是元旦、春节,阿尔善总是一派生龙活虎、积极向上的气象。
“落户”阿尔善的二连油田公司及下属采油工区员工,最多时逾3000人,若包括钻井、测井、测试、井下作业等施工作业队伍,以及通讯、电力、医院等后勤服务人员,阿尔善的石油人曾达5000人以上。
二连油田人把进入这片绿树林的主干道,称之为云杉大道,把与之交汇的南北向主干道,命名为丁香大道,这两条路串起了二连公司的主要建筑。阿尔善石油基地住的人多了,大量生活用水流到东部洼地,形成了两个大水泡子,二连油田人美其名曰:东湖。这新增加的水面,躲不过鸟的眼睛,白天鹅、鸥鸟类等年年光顾,野鸭子则是这里的常客。每当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地沿着林荫道走向东湖,或漫步湖边,或走上湖中心的假山,在“怡心亭”上小坐,看夕阳西下,看鸟儿在水中浮游,东湖成了二连油田人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阿尔善的绿树林还是那样茂盛葱茏,春天的丁香花还是那样醉人。二连油田的阿尔善前线基地,仍负责阿尔善油田等区域的生产指挥协调,仍是阿尔善油田几个采油工区的生活家园,相邻的钻井以及井下、测试等施工作业单位仍然在阿尔善前线工作和生活。
阿尔善的绿树林,为当地政府机关所瞩目,他们把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地点从二十多公里外的阿尔善矿泉附近搬到了石油矿区,在这里既管理辖区内的经济、民生、社会稳定等事务,又帮助协调工牧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阿尔善的绿树林,已成为人们来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的一处热门景点。我在东湖待了约20分钟,就见到了两辆京字牌照的汽车开进来参观。我想,若有简要文字配合图片,介绍这片绿树林,可能会令参观者生出更多的感触。
阿尔善的绿树林,在钻机的歌声中发芽,在油流的芳香中成长,它伴随二连油田人走过了30个春秋,继续与石油人同行。
我从这片绿树林走出来,禁不住心潮起伏,思绪在远去的岁月中激荡,即兴写了一首歌词,名字叫作《阿尔善的那片绿树林》:
荡漾钻机高亢的歌声
飘散油流浓郁的芳香
根基连着亿万年的宝藏
眼睛穿过百里千里的苍茫
阿尔善深处的那片绿树林
石油人指挥生产的营盘
伴随着油田快乐成长
雪暴沙尘凶猛地袭击
蓝天白云深情地沐浴
枝叶摇落了苦痛的煎熬
生命挺拔着撼不动的坚强
阿尔善深处的那片绿树林
石油人朝夕相处的家园
在北国边疆纵情欢唱
这首歌词经锡林郭勒盟歌舞团拉木谱曲,在二连油田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