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10
浏览: 13
字数: 1938
原文: 查看
推荐表: 查看

哈士那因: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和中国石油走出去30周年之际,公司公众号将推出“一带一路”系列宣传,集中展现CPECC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成果、典型人物和最佳实践经验,着力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助力加快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国际能源工程公司。

本期,为大家带来CPECC中东地区公司哈法亚GPP项目负责行政管理兼翻译的哈士那因Hasnain的故事。

提起巴基斯坦籍员工哈士那因,大家并不陌生,他已是中国石油的网红小哥,通过哈士那因的视角拍摄的视频《共同繁荣》,在各大媒体累计浏览量超7000万人次(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工作上,他勤奋上进、认真负责,执行力很强,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对他评价都很高。他说着一口地道的中文,还能用中文和大家打趣。在当地员工眼里,他是与中国员工沟通的桥梁。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27岁的哈士那因有一个大家庭,父亲母亲、3个姐姐和1个弟弟,家里算不上富裕。哈士那因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到海边玩耍,看到他父亲的一个朋友正在用中文给一个中国旅游团讲解着什么。小时候的他感觉太奇怪了,一个巴基斯坦人怎么会说中文,还能说得这么好。旅游团里的一个中国人请小哈士那因帮着去买烤玉米,并把剩下的钱作为小费给了他。小哈士那因高兴得不行,他告诉父亲,自己长大了也要学中文,也要带中国人到巴基斯坦旅游,给他们讲巴基斯坦有趣的事情。

小时候学中文的想法在长大后变成了现实。2014年,哈士那因来到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学习国际文化,于2018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后,哈士那因在老家卡拉奇市的一家中国电力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一年后项目结束,他积累了在中国公司工作的经验。

2019年,哈士那因经朋友介绍,来到CPECC海湾地区公司巴布项目工作,自此与中国石油结缘。哈士那因回忆说,“面试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幸运的是,CPECC给了我这次机会。”在巴布项目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哈士那因得到快速成长,项目部给他指定了师傅,手把手指点他。此外,哈士那因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他赚的钱不仅补贴家用,还给父母在家乡买了一块地,建了房子。全家人都很开心,邻居也非常羡慕哈士那因能在中国公司工作。

沟通协调的中间桥梁

巴布项目结束后,哈士那因跟随建设队伍来到伊拉克天然气处理厂(GPP)项目,负责行政管理兼翻译工作。

项目部工程师钱广帅回忆起与哈士那因第一次见面的情景:2022年10月的一个下午,一个背包的年轻人迎着阳光走进办公室,他脸型瘦长,两眼炯炯有神,留着“巴铁兄弟特有的络腮胡须,操着明显的口音说:“你好,我是哈士那因,我来了。”

由于项目部招聘了大量的印巴籍雇员和当地雇员,会中文、英语、乌尔都语、印度语的哈士那因在国际雇员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师傅进行焊接技术培训时,他用印度语、巴基斯坦语将技术要领翻译给印巴籍雇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避免出现差错。

一次,现场一名只会说方言的印度仪表工人,在跟中方人员交流时出现了困难,他们找印度员工帮忙,但没想到两个印度人连说带比划说得满头大汗,也没听懂对方的意思。随后,他们找来哈士那因。哈士那因也听不懂印度方言,但他想到一个办法,把这名员工的话发到国际雇员的WhatsApp群内,请大家帮着翻译,终于靠着这种“会诊”的形式解决了语言问题。

“不论是现场还是营地,只要有需要中方员工与国际雇员沟通的地方,都会有哈士那因的身影,他是中方员工与国际雇员沟通的桥梁。”施工部工程师戴铭说。

一次“笑话”的成长

哈士那因从没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他告诉记者:之前在学校里没有学过施工专业词汇,到现场还闹过一次笑话。

有一次,施工经理让他安排一台吊车过来,他却带来了一台叉车,让同事们哭笑不得。经过中国同事的讲解,他才明白了二者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文,做到无障碍交流。闲暇时,他会和中方员工一起练绕口令 “我爸爸妈妈今天晚上喝了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碗八宝粥”,虽然还有些磕磕绊绊,但他练习得十分认真。此外,他还主动学习现场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他悄悄告诉同事,准备考NEBOSH证书(职业健康与安全国际通用证书),以后可以从事安全方面的工作。

哈士那因身兼数职,不仅做翻译,还参与国际雇员管理工作,包括工资发放、签证续签、健康管理,传达贯彻项目部规章制度,以及新入职国际雇员培训等。和中国人在一起工作时间长了,哈士那因也养成了中国人的工作习惯,自觉加班加点,工作主动性非常强。

随着哈士那因不断学习,性格又随和,工作之余他就和中国人聊天,中文越来越标准。他说巴基斯坦也有好吃的,有机会带来给大家尝尝。大家原本认为是一个玩笑并未当真,没想到有一天哈士那因突然给办公室的同事发微信:“巴基斯坦零食带来了,欢迎品尝”。

哈士那因只是CPECC广大国际雇员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仅CPECC中东地区公司就有来自25个国家的国际雇员,用工当地化率为75%,国际化率为82%。其中,国际雇员中关键岗位人员占比达22%。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