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06
浏览: 35
字数: 2320
推荐表: 查看

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为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公司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工程建设业务要加快从服务保障为主向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转变”的发展定位,要在建设“管理型+技术型”企业跑道上赛出新风采,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才能在奋进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加快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领跑者”的转变。这是公司对近年来发展的切身感受,也是公司成为并保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动写照。


在2023中国石油石化工程建设科技大会暨创新驱动与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获悉,公司荣获中国石油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先进团队”称号,开发的“大中型双金属全包容LNG储罐正装施工技术”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LNG储罐内罐立缝自动焊设备优选及焊接技术及应用”等3项成果荣获三等奖。2022年,11项科技成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奖,这亮眼的创新成绩,得益于全面实施寰球公司“技术领先、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全球化”四大战略,围绕“四核四新”业务新发展。


“公司主动融入集团公司战略布局,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坚持把科技创新动能根植于项目生产一线,提升重大科技项目承接能力和攻关成效,充分彰显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集团公司整体产业链中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甘生江说。


远眺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8台LNG储罐矗立在蔚蓝的海边。这项目,创造了新时代的科技传奇——第一个在中国采用薄膜技术建造陆上大型LNG储罐的项目。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公司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主任、“向苍义LNG攻关创新团队工作室”带头人向苍义感受真切:“薄膜罐与传统9%镍钢罐相比,具有建造周期短、用钢量少、同样外罐尺寸下有效容积大等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建造LNG储存设施上采用的最先进的技术”。


曾经,我们对16万立方米LNG储罐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难以释怀,而今,面对22万立方米LNG薄膜罐、22万立方米LNG全容罐和20万立方米下沉式LNG储罐,六建人从容应对。

发明专利5个、实用新型专利11个、5项国家级和10项省部级创新成果等,这些新技术、新工法、新发明,成功应用于中国石油江苏、大连、唐山、龙口、温州、马来西亚LPG等项目,进一步夯实成果转化的载体支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公司在LNG项目建设中的领先地位。


以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数字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林桂平数字智能创新工作室团队,聚焦项目施工信息化转型升级的难点、痛点、堵点,努力挖掘设计数据潜能,消除“信息孤岛”。研发的炼化装置管道施工集中管理及控制系统,实现了从图纸到交工资料输出的无缝衔接,从以往的人工拔料,统计工作量,手工资料记录转变为全流程全数字化管理。“采用软件建立管道数据库的工效每天为236张,而人工处理方法为52张,效率至少提升4倍以上。”工作室成员王晓增对此深有感触。


团队研发的门式液压顶升吊装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对门式液压顶升吊装作业运行实时图像、环境风速、塔架姿态变形等监测,确保吊装作业平稳可靠运行;而LNG低温储罐气升顶智能自动系统的应用,解决了LNG升罐作业采用人工测量及分析造成测量偏差大、结果反馈滞后难题,提高了罐顶气升顶数据测量的准确度和即时性,这一系列技术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安全性、施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迈出了公司实现“智能化无人”步伐。


瞄准高水平自立自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突破,一项项激发潜力的实招,定位精准,目标明确。2月12日,公司承建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化工龙头装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广东石化全项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公司全套乙烯施工水平再次得到了检验。从年产14万吨、80万吨、120万吨,到目前具备同时承建4套乙烯装置的能力,几代六建人逐梦乙烯,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科技创新,让六建人牢牢掌握全套乙烯施工关键核心技术。


乙烯裂解炉辐射段88天完成16吊,64块对流段模块现场搭积木完成吊装,裂解炉主体结构13个月全部封顶的“新速度”;所有塔器采用整体吊装模式,千吨级的急冷双塔,146天完成制造,3天吊装完成,实现“塔起灯亮”;8条自动焊生产线、40台自动焊设备、2种焊接新工艺的数字化管道预制工厂,每天预制量稳定在3000吋以上,实现了从图纸到成品交付的全过程数字化信息跟踪,成为了提升项目建设效率的最大“助推器”。同时,首次在裂解汽油加氢单元中开展数字化交付和模块化设计试点,打通了大型工艺单元模块化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的全流程。


“若不广为培养,材自何来?”让人才与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离不开科学的培育。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注重“量体裁衣”等精准培养。为期五个月的公司项目全周期管理培训,以“强管理、促合规、提质量、增效益、树品牌”为主题,以项目全周期各项管理业务为主线,共设置15个专题课程和15个经验分享,为公司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进行人才赋能。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充分尊重科技人才创新创造价值,为科技人才参与重大课题、参加学习提升创造机会,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多年来,公司6个创新工作室继续加大核心技术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团队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力度,以解决项目现场技术难点和攻克关键问题为出发点,以技术攻关、技术传承、培养人才为己任,开展创新攻关、课题研究等活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自立自强、守正创新。一项项科技成就,激荡着踔厉奋发的满满信心。科技人才是勇闯“无人区”的探索者,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者,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守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先锋队……如今,他们将继续爬坡过坎、勇攀高峰。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