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国调研纵深行丨深拓沙海找油气 勇闯禁区擒“油龙”
我国7500米以深规模最大的油田:10亿吨级油气资源规模
我国超深油田中开发效益最好的油田:油价“寒冬”下仍实现盈利
我国深地领域上产速度最快的油田:油气当量以年均超50万吨的增速攀升至330万吨
3月15日,完钻井深达9396米的果勒3C井正加紧推进试油作业,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征途进入了9000米级特深层新阶段,埋藏在地下深处更大的油气宝库正被徐徐打开。
油气勘探林茂果丰,开发上产高歌猛进,进军地球深部斗志高昂……在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油田干部员工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激励下,油田牢记实现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崇高使命,征战“死亡之海”、挑战“生命禁区”、进军超深油气,全力推动富满油田快速建产大幅上产,支撑2025年建成年产油气当量500万吨的大油田。
国内原油增长放缓背景下的逆势崛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原油自2016年产量跌至1.9亿吨以来,时隔6年首次重回2亿吨。在原油产量低迷的这6年间,放眼国内,已投入开发的各主力油田都陆续进入产量下降期,而以黑马姿态脱颖而出的富满油田,原油产量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态势。
在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放缓的大趋势下,这是难得的“上产”,是油田的“国之大者”,为全国原油产量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满深1井开始,塔里木石油人创造性地提出“跳出古隆起,进军坳陷区”的勘探思路,随后突破“断裂是油气运移通道”的局限性思维,提出“断裂既是油气输导路径,又是油气富集场所”的新认识;基于超深走滑断裂规模成储的“瓜藤理论”,创新建立走滑断裂破碎带差异富集模式;井位部署从“避断裂”向“打断裂”转变……
纵观富满油田地质理论革故鼎新之路,能清晰地发现,这是一条塔里木石油人不断向深向难的艰辛求索之路,更是积极应对能源安全严峻挑战、打破固有地质理论禁锢、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担当。
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藏评价所所长、党总支副书记张银涛坦言:“富满油田这种特殊的断控巨厚立式板状缝洞型油藏,埋深超过7500米,研究难度远远超出了教科书上的范畴,也超出了之前的经验认知。在超深层找油气,就得解放思想,跳出条条框框,用创新思维来推动。”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油田打破科研专业界限,五湖四海搞科研,调动物探、地质、油藏等多专业力量,围绕“成盆、成烃、成储、成藏”四大关键要素,系统开展盆地沉积构造、含油气系统、成藏规律研究,一寸寸摸清地下深层油气脉络,从坚硬的岩石地缝中硬是“雕”出了3条亿吨级断裂带。
要捧出高产的大油田,首要任务就是掌握优质储量。油田吹响储量整体发现行动号角,创新断裂差异控藏认识,对“百井百样”的富满油田因“断”制宜、分“藏”施策,以科技之力缚“油龙”,加快推动地下储量变现,形成了横向百里连片、纵向千米含油的10亿吨大场面。
2021年,随着哈得、富源、果勒、满深等区块相继突破,油田当年完成的三级储量任务,相当于历史完成三级储量任务峰值的2倍。
2022年,油田斩获富东1井重大突破,实现了“富满之下找富满”的战略构想,让富满再迎来一波储量大增长,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在超深领域一次性上交探明储量最多的油田。
8000米超深层向9000米特深层的跨越
2020年,满深1井在7500米以深获得突破;2021年,满深3井在8000米以深斩获千吨高产油流;而今,果勒3C井在地下9396米特深层完钻,在鲜有人踏足的9000米级特深领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2022年,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在《求是》刊发的《书写“我为祖国献石油”新时代答卷》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石油全力打造特色技术体系,使勘探开发进入万米级深层的“油气禁区”,让塔里木盆地地下“太阳”冉冉升起。
地下“太阳”升起的过程,可谓步履艰辛。光是找到这些油藏就很难,顺利开采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地下每一米的突破,都是工程技术的巨大跨越。
富满油田的富油气断裂带在空间上是多变的,断裂带宽度从200米到3000米不等,长度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纵向高度达到1600米到3000米左右,无异于在地下的“险山峻岭”上攀爬摘果。
世界级的难题就要用世界级的工程技术去解决。油气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波表示:“油田坚决走好科技强企之路,加大工程技术创新,攻关配套物探提质、钻井提速、完井提产、开发提采四大技术利器,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一万米的深度,要接一千多根钻杆,光重量就高达440吨,这对超深井钻机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是极大考验。油田矢志攻关超深油气钻完井技术,联合宝石机械等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单位研发制造9000米级钻机,以可吊起140头成年大象的675吨大扭矩钻探能力,奋力向深地进攻,突破井下易漏、易垮、易卡等多道“鬼门关”,实现难钻地层“钻得深”。
井越深,投资也随之升高,要实现效益建产,必须走“少井高产”之路。油田解放思想,攻关形成超深高温高压水平井钻井、超深盐下大斜度井钻井等关键技术,控制钻头沿着平行于油层的方向精准钻进,用一口井串起地下更多油藏,并为钻头装上高精度定向装备的“眼睛”,实现复杂构造“打得准”。
面对普遍高达160摄氏度的井下温度,面对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的地层压力,油田攻关研发号称“液体岩石”的高密度钻井液,打造“狮虎兽”“非平面齿”等强研磨耐冲击钻头,配套耐超高温、超高压井下测录井仪器,顶住了恶劣的井下环境,实现极端工况“靠得住”。
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油田从8000米超深层向9000米特深层大步跨越。2022年,油田牵头申报的《超深复杂油气藏钻完井关键技术创新与工业化》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化科技进步特等奖,工程技术“利剑”正支撑油田向着更高的“深地险峰”登攀,全力在地层深处获取更多油气。
“油气禁区”向效益建产示范区的蜕变
中国石油油气资源分布可以简单概括为“五油三气”。其中,石油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五大盆地。“十四五”原油要上产,首先要把这“五油”稳住。
在去年油田736万吨原油产量的构成中,富满油田就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作为国家深地、深海、深空“三深”战略中“深地”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中国石油最现实、最有效益的增储上产区块之一,富满油田无疑要挑起“十四五”原油上产这个重担。
如何满足大幅上产、快速建产对生产组织提出的更高要求?怎样应对勘探开发对象复杂和钻井周期普遍较长的巨大挑战?“在同北京市面积相当的油区找油找气,建产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就是要加快生产组织节奏、缩短建井周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打高效井。”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经理、党委副书记申彪表示。
向地下深层挺进的道路上,油田向时间要产量,向速度要效益。创新推广征地、环林评、合同“三并线”,道路、基础、搬迁“三同步”,装备、人员、措施“三提前”,让井位、设计、投资、钻前、钻机等各环节无缝衔接,推动钻机动用率一度提升至99.69%,新井上钻周期连续5年创新低。
效率的加快直接带动开发效益的提升,让业内普遍认为这类太深“打不到”、建产“成本高”、开发“效益差”的“边际油田”,建成了中国石油效益建产示范区,名列“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在2020年油价“寒冬”下依旧能够盈利。
如果说勘探工作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那么开发评价工作就是解决“有多少、在哪里”的问题。油田树立“探井就是开发井、开发井也是探井”的理念,将勘探工作和评价工作一体化推进,加快把优质储量转化为规模产能和产量。
近年,富满油田原油产量连续3年以年均50多万吨的增速快速攀升。特别是2022年,原油产量增幅巨大,油气产量四年三换字头突破300万吨大关。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富满油田榜上有名。
从前,“上交不了储量、建不了产能”“高产不稳产、见油不见田”是碳酸盐岩油田的常态。现在,“口口成功、口口见油、口口高产”在塔里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富满油田正“越打越宽、越打越深、越打越富”,含油气范围不断西延、东扩、南进、深拓,已捧出9口千吨井和一批百吨井,成为我国在7500米以深建成的规模最大、开发效益最好、上产速度最快的油田。
今年2月10日,富满油田500万吨产能建设工程正式开工,计划在“十四五”末部署上钻200余口新井,建设落地一批油气生产地面系统,大力提升油气生产能力,确保上产500万吨。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油田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记于心,全力增产保供,让“死亡之海”油气飘香,焕发勃勃生机,以实际行动争做总书记期望和要求的好样子。(记者 王成凯 通讯员 罗枭 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