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海鸥自由飞翔
——中原油田二〇二三年“万里征程万里行”外部市场采访纪行(二)
我们疾驰在津滨高速上,车窗外,虾池、鱼塘、滩涂一晃而过。
阳光照耀下,那矗立在远方的风车,挥舞着长达40米的叶片,不知疲倦地旋转着。
风车的动力源自渤海上刮起的大风,这风无遮无拦,长驱直入,一直吹进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初夏的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有蓟蓟草盛开成片的紫色小花,更有那一望无垠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掀起了一层层“波浪”,伴着“啾啾、唧唧”的鸟鸣,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那是海鸥!真多呀!我们每天都会与数不清的海鸥不期而遇。”天然气产销厂天津LNG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刘学凯高兴地说。他像往常一样正在带队巡线。
天然气产销厂天津LNG项目部成立于2016年12月。近年,伴随甲方隶属关系的变动,以及自身拓市力度持续加大,该项目部的工作内容随之发生变化与调整,目前主要承担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槽车充装、待检区计划查询(简称LNG槽车充装)和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华北销售中心乙烯支线生产运维、管道巡护(简称乙烯支线运维)等两项业务。
由于服务的业主不同,且两项业务的工作地点相距50余千米,刘学凯不得不与项目部经理“各有侧重,分别管理一摊”。刘学凯说:“一直以来,我们项目部的工作处于‘双线运维’‘双线管理’状态。我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学凯书记和我们一样,吃住都在现场,他几乎每天都要带着我们巡线。”乙烯支线巡线班班长李勋说。
据刘学凯介绍,由于北大港湿地是天津滨海新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和生态保护区,因此,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必须把输气场站运维、管道巡护工作与自然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里的蚊子又大又猛。为了不挨它们叮咬,我们都是从头到脚先喷好花露水,再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全副武装后再开始工作。”李勋说,“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有34887公顷,我们巡护的乙烯支线输气管道有6.4千米管道穿越了湿地。我们在湿地保护区里巡线全是徒步,每天至少一个来回,严禁乘坐越野巡线车辆,以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刘学凯指着脚下一个个连点成线的标志桩说:“在穿越湿地的6.4千米管道当中,又有长约2千米的管道是从湿地保护区的地下穿过,地面上这些打桩的标记,就是管线地下铺设的地方,也是我们巡线标识的方向。”
话音未落,刘学凯已端着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起了远处的水面,他要用肉眼来发现端倪:哪里突然冒出气泡、哪里的水草突然枯萎、哪里有鸟类被困……
李勋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繁多,有145种,隶属14目37科76属,那里也一直是候鸟迁徙的中转地或目的地。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众多鸟类飞抵北大港,并在此停歇。因此,北大港湿地素有“候鸟天堂”的美誉。
到达站房休息的时候,李勋掰着手指详细介绍说:“我来湿地巡护管道两年多来,发现管网潜在隐患多起,救助鸟类十几次。”
受合同限制,目前,乙烯支线运维项目组在岗人数只有11人,他们在做好乙烯支线输气管道运行技术服务,确保输气管道、场站、阀室安全运行的同时,尽心竭力守护着湿地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乙烯支线项目全长42.5千米,共设置有2座输气站、4座阀室,年均向下游供气近5亿立方米,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能源管道之一。天然气产销厂天津LNG项目部进入该市场以来,连年实现管道巡护“零破坏、零占压、零裸露”的“三零”目标。
记者能深切地感受到,在确保乙烯支线项目平稳运行的过程中,这些远离油田本部的中原石油人以搏击风浪、勇敢无畏的“海鸥精神”,直面挑战,勇毅前行,用质朴的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傍晚,当夕阳开始透过起伏不定的芦苇丛缓缓下落时,刘学凯他们结束了当天的巡线工作,终于开始返程。
“这里靠海,全是盐碱滩,只有生命力顽强的芦苇和蓟蓟草能生长。等到深秋,芦苇叶落满了滩涂,经受了风吹霜打、雨雪冰冻,它们化作了泥土,为地下的根茎提供养料,来年春天又一茬新的生命破土而出……”返程途中,刘学凯穿过身边那无尽的芦苇丛喃喃自语。
2021年以来,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里,刘学凯徒步巡线里程累计9700余千米,李勋徒步巡线里程累计超过1.02万千米,两人的里程相加相当于走完了4趟万里长征路。
天色越来越暗,可巡线队员们还没回到驻地,他们打开防爆灯,步履铿锵地走着,走着,走着。此时,三五只海鸥从芦苇丛中猛然飞出,掠过了刘学凯的安全帽,倏忽间越飞越远……
记者 施兴峰 通讯员 刘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