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31
浏览: 14
字数: 2693
推荐表: 查看

鏖战沙海,大漠深处铁军书写传奇

——CPECC西非公司尼日尔油田二期地面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前言:广袤无垠的撒哈拉黄沙漫漫,时而烈阳高照、酷热难耐时而风狂沙急、遮天蔽日。石油荒漠腹地,挥洒汗水创造新的工程传奇,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石油铁军能源报国的时代赞歌。

 

尼日尔东南部,茫茫的撒哈拉沙漠深处,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西非公司560多名中方员工和1000余名当地雇员正挥汗如雨攻坚奋战,全力冲刺尼日尔油田二期地面工程项目投产目标。

目前,项目核心区域CPF中心处理站3号发电机组顺利点火试车,项目综合进度已完成91%以上,我们将全力以赴保障建设目标顺利实现。”项目部总经理宗兴林表示。

 

战鼓响,不畏挑战奋勇担当

尼日尔油田二期地面工程项目位于尼日尔东南部,是中国石油“十四五”期间海外重点投资项目,设计原油产能450万吨/年(9万桶/天),经尼贝原油管道输送到贝宁港口装船外运。项目主要包括Koulele、FGD、Dibeilla三个油田群的地面设施建设工作,具有“六最、五高、三超”的特点,工作总量大、建设难度高。

时光回溯。自2008年公司进入尼日尔市场,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了油田一期地面工程设计及采购、津德尔炼厂E+PC等多项工程,向业主交出了满意答卷。津德尔100万吨/年炼油厂项目还折桂2013年度境外工程鲁班奖。

近年来,西非公司坚持市场导向,深耕细作油气主阵地,不断实现突破:201912月成功获得尼日尔油田二期项目设计勘察测量合同,2020年2月中标发电站EP工程,2020年11月地面工程建设项目授标,市场开发实现滚动发展。

由于疫情蔓延和油价波动影响,项目进展一波三折,2022年8月正式驶入工程建设快车道。

面对“最具挑战、最难度、最风险、最差条件、最苦环境、最长战线”等“六最”现实难题,全体参战将士戮力同心、擂鼓奋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将项目建设的难点概括为“六最”不无道理。“尼日尔极度贫穷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毫无社会依托。”项目部副总经理赵海涛,有着20年海外经验,曾参与尼日尔Agadi油田地面工程、石油公路EPC项目等工作,他说,“现场工作和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与沙漠较劲,坚守在现场的每个人都值得敬佩和尊敬。”

7月11日,施工队长王长青和往常一样带领9名队员乘坐沙漠越野车奔赴离营地数十公里的井口,进行管线焊接。中午骄阳当空,沙漠地表温度近乎50摄氏度,早上带到施工点的3罐桶装水已经剩下不到一半。由于距离主营区还有1个多小时的沙漠路程,送饭车到后,大伙就地坐在烫屁股的沙子上吃饭。王长青说,“环境条件是真的苦,要是赶上沙尘暴,嘴里、耳朵里、头发上、衣服里全都是沙子。可你不干、我不干,工程怎么办。”

在临时搭设的防晒棚简短歇息后,顶着酷暑与风沙,大家说说笑笑走向工位继续工作。

 

红旗猎,大漠坚守信念如钢

沙海大,大不过石油建设者的决心;沙漠苦,征服不了将士们的意志。

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乘坐小飞机向东飞行约3个小时,达到油田自建机场,再经过近3个小时的沙漠无人路颠簸,抵达项目部koulele主营地,门口树立着“荒凉沙漠、火热人生”的醒目标语。“三个油田群分散,间距都在50公里以上。”项目部副总经理武同山指着施工分布图介绍到,“这是我们的项目文化,也是大家的信念,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舞台。”  

项目建设所需的680个集装箱、9.6万吨散件物资,绝大多数要经过长途海运,通过贝宁港口后一路北上。8台索拉发电机组是现场第一批急需工程物资,历时78天,跨越万里、历尽艰辛,途经13000海里海上运输、2400公里公路和400多公里沙漠运输后抵达现场。

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依托匮乏、施工点多面广……这是一场硬仗。既然是硬仗,就得有前进的目标,项目部剑指10.1安全优质高效投产。五一前夕,“奋勇拼搏一百天,安全优质保投产”主题劳动竞赛在现场启动,公司副总经理刘凯向各参建单位郑重授旗,点燃了大家的奋斗热情。

项目部紧盯项目施工关键路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生产施工资源,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运行。同时,项目部充分发挥设计龙头和技术保障作用,坚持设计、采购、施工全业务链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造、数字化交付,以及新能源(光伏电站)试点等各项工作,推进沙漠油田地面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创优工作,形成4项科技专利成果,4项QC小组成果。

“轰轰轰……”沙漠车启动,项目施工试运部经理左亚锐坐上车,赶往井口施工点。CPF外围工程中79口站外井场、75公里集输管道和249公里33千伏电力架空线路都由他负责。

大漠起伏,沙尘飞扬,汽车在各井口施工点间颠簸穿梭。芨芨草、合欢树以及偶遇的羊群骆驼都一闪而过。18个月的朝夕相处,方圆20公里范围内的每道沙梁都刻在他脑子里。扛起劳动竞赛大旗的那一刻,左亚锐就决心一定要按期实现原油外输目标。“目前,井口集输管道线4955道焊口已基本完工,电力架空线路已进入收尾阶段。”

 

战犹酣,同舟共济志气高昂

立于荒漠深处,沙袋墙铁丝网隔绝,安保圈外宪兵护卫,大家笑称,“这是一个孤独的项目”。设备设施需要万里跨越,就连生活物资都得到600公里外的津德尔采购运输,拥有成熟技能的当地人更少。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项目部确立了“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奔”的理念,坚持“鱼渔”同授,在积极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认真培养当地技能人才,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关系。

项目部在Koulele现场成立培训基地,对当地雇员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各类技术工种1300多人次。当地雇员数量达到1000多人,本土化率约65%,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社区民众的就业比例。不少当地雇员学会了电焊、汽车修理,大铲车也开得溜溜转,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尼日尔迪法大区劳动监察员、驻场代表参观培训基地后,给予极高肯定:“中国人是真心帮助尼日尔人,感谢中国人为我们培养技术工人。”

炎炎烈日见证钢铁意志漫漫黄沙镌刻生命力量。

投产目标的号召下,现场1500多名中外员工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始终保持领先态势。项目部高效统筹设计、采购、运输及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管控,擂鼓攻坚,奋力掀起大干快上热潮。

万里送清凉,一物一品总关情。7月9日,公司工会将承载着公司党委对海外一线关心关爱的防暑降温物品发放到每一位员工手中。

梁永宝是现场安装一队队长,完成营地建设后,转入CPF施工,已经在沙漠里坚守了18个月。他说,以前在国内的新闻里也看到过好多“一带一路”的感人故事,也被感动得流泪过,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等到项目顺利投产时,我们把胜利和喜悦一起带回家。”

石油人有担当、有梦想、亦有情怀。“此心安处即为家”,他们自己动手打水井、围起沙袋墙,再种上蔬菜、果树、红柳“我们种下的不是草、不是树,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Koulele子项目部经理单洪峰说。营地水井出水那天,竟吸引来一群大雁和白鹭,成为广袤无垠沙漠中的一道奇观

7月15日,项目关键设备之一的天然气压缩机启动成功、火炬调试点火成功,投产工作的大幕徐徐拉开……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