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20
浏览: 11
字数: 2243
推荐表: 查看

科研利剑破“油转特”难题

科研利剑出,推进“油转特”

 

中海油材科院攻坚克难,在国内首创加氢改质柴油临氢降凝-补充精制成套技术。

 

/ 焦祖凯 卢丽莎

 

近日,国内首创加氢改质柴油临氢降凝-补充精制成套技术再创佳绩:项目500kV高压变压器工业试生产试验圆满成功,实现了技术应用后的又一个突破。项目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一次讨论到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成型;从一次次反复实验、失败、修正、再实验到最终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生产,历时7年。这支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简称材科院)科研团队立足海洋原油特色资源,做精做细润滑油资源高效利用。他们用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分析实验、冷静的刻苦钻研和无私的牺牲奉献,践行着内心火热的科研精神,诠释着对海洋石油事业的热爱。

 

实现国内首创

近年来,国内炼油行业常规油品产能过剩,车用柴油用量达到饱和,炼厂生产车用柴油出现滞销及效益下滑。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高端变压器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拥有稀缺的环烷基原油资源,是生产变压器油等润滑油产品的优质原料。材科院紧盯行业需求,开展了利用加氢改质柴油馏分生产优质变压器油等系列产品的研发。该项目需要通过链烷烃选择性裂化及芳烃深度饱和反应调变加氢柴油中部分烃类结构,将企业滞销的加氢改质柴油馏分转化为低凝低芳的高品质变压器油产品

删除整段)

面对严苛的技术要求,虽然国内有两家权威机构给出了方案,但投资金额巨大,效果也得不到保障。材科院科研人员决定,不盲目服从于权威、不轻易附和权威,基于催化剂研发的经验,依据理论基础、已有数据和理性的分析总结,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三年中,经过无数次小试、中试实验,团队给出了临氢降凝-补充精制-精密分馏的工艺方案,实现了老技术枝头开新花。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及工艺技术,通过优化不同类型催化剂工艺条件,使之能够良好匹配,具有流程短、投资少、产品方案灵活等优点,成功将加氢改质柴油生成出高品质变压器油产品,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国内首创。

 

疫情肆虐显担当

中海炼化产品结构以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等清洁燃料及乙烯、沥青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高质量、高性能发展迫在眉睫。

2019年,中海炼化将《加氢改质柴油临氢降凝-补充精制成套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列为海油系统内首个“一条龙”科技攻关项目,由材科院牵头,负责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研发,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装置建设及工业转化。

疫情肆虐。2020年这一技术面临工业应用之时,新冠疫魔突然来袭,给技术的工业转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团队成员一面安抚家人的担忧情绪,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一面毅然决定逆向前行,尽快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尽显科研担当。

到达生产现场后,项目团队发现现实比想象的更加残酷。原来,因为疫情暴发突然,原定聘请的开工专家无法到现场指导。没有了开工专家,就像运动员没有了教练,一切都要靠自己了。此时,项目团队成员的心里如同压着一块重石。重压之下,他们变身为一群拼命三郎,两个凳子一拼,插缝现场休息,早饭中午吃,午饭深夜吃,认认真真地监控着每一项工艺指标,竭尽所能地确保装置安全顺利开工。

历经近一个月的努力,2020年3月31日中午,由材科院润滑油课题组主责研发的高性能临氢降凝催化剂和补充精制催化剂在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精密分馏装置实现首次工业应用,一次开车成功,产品全部合格,标志着临氢降凝、补充精制催化剂及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氢改质柴油临氢降凝-补充精制成套技术的成功应用,使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变压器油的产能翻倍至20万吨/年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变压器油供应商,同时可生产出低倾点的超/特高压、特殊变等高端变压器油以及轻质白油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年增效益8000万元以上,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打开了“油转特”的新发展格局。

 

打造一线战斗堡垒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材科院润滑油攻关团队始终践行“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锐意进取、不畏艰难。其中,高效能催化剂是该项目的核心。高效能催化剂的研发历时整整两年。两年来,无数次反复的实验步骤,无数个实验数据,记录了他们不折不挠的新时代的拼搏精神。

高强度的生产压力、高温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和磨练着科研工作者的心性。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课题组的党员们主动“亮身份,展形象,践承诺”,带领团队在生产一线连续攻关奋斗。催化剂放大期间,团队成员宋君辉的孩子出生了。为了保障实验节奏不被打乱,孩子出生第二天他就毅然登上了去往催化剂厂家的火车,继续进行催化剂放大实验,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印象最深的是催化剂进入工业放大试验阶段时正值酷暑,室外是近40℃的高温,车间里是200的干燥设备600的焙烧装置。每次进入厂房,都像进了一次桑拿房,工作服是湿了干干了湿,一天下来后背上会留下一圈圈的印记。”团队成员焦祖凯说。

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同时打造了一个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并且促进了科研人员的快速成长。项目组织模式上的创新,将科研、设计、生产中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组成了最有力的攻坚团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项目组成员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研发-设计-生产的一条龙技术攻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催化剂研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生产应用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中国海油下游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