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28
浏览: 42
字数: 1967
推荐表: 查看

“世界屋脊”上的“巅峰科考”

记中国石化羌塘盆地“十四五”油气野外科考

简要说明 5月,中国石化野外联合攻关团队齐聚“世界屋脊”,开启了一场历时两个多月、艰苦卓绝但收获颇丰的全景式“巅峰科考”之旅,这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最后一次高原科考。本文全方位介绍了企院协同攻关机制、三次考察获得的地质成果,讲述了队员们缺

“世界屋脊”上的“巅峰科考”

——记中国石化羌塘盆地“十四五”油气野外科考


□贺 彦 李风勋 王再锋


8月16日,羌塘盆地2023年野外科考成果验收会在拉萨举行。“这次野外,汇集了地调系统和高校的精锐力量,工作作风、效率、成果有明显提升。要进一步吃透羌塘盆地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研究建立全盆的构造格架剖面。”勘探分公司新区项目部经理刘中戎说。

5月28日,由勘探分公司、石勘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中心、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长江大学组成的野外联合攻关团队齐聚“世界屋脊”,开启了一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艰苦卓绝但收获颇丰的全景式“巅峰科考”之旅。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据资料和文献记载,该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但具体情况不明确,主要原因是地表环境恶劣、勘探投入低、研究程度低,勘探部署缺乏有效依据。


(小)企院协同攻关,摸清羌塘家底


3年前,集团公司党组就贯彻落实关于加大西藏羌塘盆地油气勘查力度重要批示精神作出重要部署,设立了“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前景与勘探方向”科技攻关项目和“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勘探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群。勘探分公司、石勘院等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企院大兵团合作,共同组建科研生产项目团队,承担起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勘探和研究任务。

“立项之初,我们充分认识到,羌塘盆地地质情况复杂,勘探程度较低,必须在较长的时间里,依托各单位、各学科、各条战线的同志,互相配合协调作战,通过大量科学客观的事实依据,明确油气资源前景,指明勘探方向。”石勘院无锡所所长赵永强说。

3年来,该团队协助集团公司科技部编制了中国石化西藏羌塘“十四五”油气专项规划、国家二次科考计划,以“摸清家底、优选区带、攻关突破”三个层次,分步稳步推进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工作与技术研发。

“以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来看,盆地发育三角洲沉积环境和不同丰度的硅质岩、泥质岩,我们初步评价,这里的油气资源潜力非常可观,比最初预计的情况要乐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充分利用野外成果、分析化验结果,和物化探资料相结合,科研重点放在盆地生油(气)岩演化、资源潜力评价、构造与油气保存、重点层系的岩相地理重建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初步明确羌塘盆地资源潜力。”该项目骨干成员马泽良说。


(小)三次挺进高原,缺氧不缺精神


羌塘盆地历经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地表环境极其恶劣,油气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研究起步较晚,前期基础工作薄弱,研究人员的观点分歧大,这些都给羌塘油气科考带来了极大挑战。

开展高原野外科考,摸清油气资源家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羌塘油气资源勘查工作要求、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战略支撑保障力的科技实践。今年的“巅峰科考”,是在2021年、2022年以烃源岩、沉积储层为重点的野外工作基础上,野外考察队以构造为主,兼顾沉积储层,从西到东共4条地质线路展开,是中国石化“十四五”在这里的最后一次地质科考。

3年3次科考,共6家单位78人次参加,还有上百名当地后勤保障人员支撑。这些义无反顾的“先行者”,传承践行科学家精神和老西藏精神,克服了氧气稀薄、一天过四季、陷车无数次、用餐艰苦、无功折返常态化等难以想象的困难,行程数千公里,实测建立了上百条构造和沉积相剖面,采集生油(气)岩、储集岩等样品数以万计,开展全流程的分析测试,形成测试报告50余份、各类地质图件80多幅。

科考团队在资源家底、油气潜力、选区评价三个方面不断取得新认识,对各个局部构造带的主力生油(气)源岩的分布、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较为清晰地梳理了该盆地的油气储层特征、成藏规律和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目标。


(小)野外苦乐年华,值得一生铭记


有些事情只要经历过,就一辈子不会忘记,就像羌塘野外。

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听起来很美,令人向往,而实际却要面临低压、缺氧,雨雪冰雹,沟沟坎坎的路,永远烧不开的水、煮不烂的菜、睡不沉的觉、走不快的路。这对队员体能素质和意志,都是极大的挑战考验。

来到高原3年,他们认真学习属地英雄先烈的革命精神,向当地人讨教如何减少体力消耗,和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和学校开展党建共建和公益捐赠,与野外的藏羚羊、牦牛等野生动物和平共处,妥善处置各种垃圾杂物保护生态,与当地的后勤保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加深了对西藏的了解,结下了深厚的汉藏友谊。

“到过羌塘,就能深切体会大庆油田会战时那种天当被、地为床的感觉,就能深刻感悟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那种紧张艰辛。实事求是地说,上了高原,我不后悔,我感到很光荣很骄傲。”3次参加高原科考均未缺席的石勘院无锡所科研人员马泽良、庄新兵说。

羌塘盆地的科研难题依旧就如同喜马拉雅山的峰峦挡在面前,任重而道远,科考团队也将继续加强研究,摸清资源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