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15
浏览: 10
字数: 1453
推荐表: 查看

与功勋井相伴33年

简要说明 记者深入一线,在采访功勋井鸭1井的过程中,了解到老采油人佘建波即将退休,他在鸭儿峡峡谷中陪伴油井一辈子,对油田有着深厚的情感。记者以人和井的一生相伴为切入点,以富有温度的文字将鸭儿峡油田60多年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文章选材独特、篇

与功勋井相伴33年

4月27日,虽已是仲春时节,鸭儿峡峡谷中,仍旧寒意袭人。只有山坡上骆驼刺返出的青色里,隐约露出大西北迟到的春天神韵。

巡井车辆颠簸着,翻过山梁,越过峡谷,在谷中的一片井场边停下来。生产服务保障中心巡井工佘建波下车后,径直走向鸭1井。迅速清理干净被沙尘暴刮到井场围栏边的几丛干枯野草,认真完成油井巡检后,佘建波返身关好井场围栏的门,并拿棉纱擦拭干净井场石碑上的黄沙,让“鸭1井碑记”的红色字迹重新鲜亮起来,这才恋恋不舍地走向旁边的井场。

“佘师父每次都会先去检查鸭1井,这口功勋井可是他的宝贝呢。”邵丽边巡检旁边的油井,边调侃着佘建波。“这口井的年龄比我都大,值得被特别照顾。”佘建波微笑着为自己辩解,谈起年近古稀、仍在产油的鸭1井,佘建波眼里满是自豪。一想到几个月后,自己将离开岗位,他望向井场,眼光中溢出深深的不舍与眷恋。

“看见它,就能想起在峡谷里的岁月,想起那些为油忙碌的日子,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和它息息相关。”对相伴多年的“老朋友”,佘建波确实有着别样的情感。

1990年,22岁的佘建波从焉支山下来到石油河畔,进入鸭儿峡油矿工作。那个年代,油田各方面条件都很落后,鸭儿峡油田远离玉门市区,属于“找对象都困难”的地方。“石油人就像戈壁滩上的骆驼刺,生命力特别顽强。虽然地方偏远,但峡谷里医院、食堂、电影院、篮球场等基本生活和娱乐场所都有,1000多名员工家属安心生活在这里。”回忆起初到油田的时光,佘建波感慨不已。

干上采油工后,佘建波每天和同事一起,手里提着取样桶,肩上扛着管钳,翻山越岭十几公里,一口井接着一口井巡。为了轻装上阵,他和同事怀里揣着馒头,饿了找个避风的地儿,啃上几口,等巡完井再回岗位吃饭。

“这里山大谷深、油井分散、山路崎岖,刚开始跑井,每天脚底都会磨出血泡,等把血泡磨成老茧,也就变成了老采油工。”再苦再累,佘建波从没后悔成为一名石油工人。

“那时候,为了能当上石油工人,我们县城里的考核非常严格呢。”佘建波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石油人。他和许许多多因油而聚集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石油人一起,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留在了这片山谷、这个油田。油田也赋予了他的人生更多不同的内涵与风景。

“刚到油田,总是听老师傅们讲起鸭儿峡油田年产35万吨的辉煌历史”,“新工”佘建波,正赶上鸭儿峡油田稳产10万吨的第二春。在峡谷里,他陪着油井熬过了产量最低6万吨的“至暗时期”。终于,在最年富力强的年龄里,佘建波迎来了鸭儿峡的再开发,并有机会为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绚丽色彩而全力拼搏。

“油井就是石油人的依靠,油井好了油田就好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好了。”随着油田发展,勘探开发愈发精准,采油工艺日新月异,钻井施工速度和效能不断提升,佘建波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从徒步巡井到开车巡井,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油田建设,最终将实现无人值守,油田的发展也给佘建波的生活带来了欣喜的变化。在这里,他陪着油田成长而成熟,在油田成家立业,养育儿女,伴着油田变迁而变化,家庭经济水平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佘建波依然在山谷中,为油井忙碌,为上产奔波。也因为踏实肯干、不怕辛苦,他多次被评为“双文明先进个人”。

“没有油井,就没有我的一切。”作为最基层的一名工人,佘建波朴实的话语说出了许许多多普通石油人的初心。他们坚守在各自岗位,亲历着油田从青西、酒东再转战环庆的拼搏艰辛,感受着油田从原油到天然气再到新能源的转型发展的不屈脉动,用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油田发展史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印记。

 

 

                    本报记者 刘华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