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26
浏览: 13
字数: 2625
推荐表: 查看

大“气”担当

——油田公司天然气快速上产探秘

简要说明 本篇通讯意义深远、内容详实、段落清晰、逻辑合理、语句通顺、措辞精炼,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与辽河油田"干万吨油气稳产、百亿方气库建设、外围区效益上产"三篇文章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是一篇有高

大“气”担当

——油田公司天然气快速上产探秘

本报记者 任志浩

今年上半年,油田公司天然气生产表现抢眼,年初至今,天然气日产始终在计划线以上运行,增长势头强劲。

年初,油田公司明确了10亿立方米全年天然气配产指标。从2018年的5亿立方米起步,辽河油田天然气年产在5年内实现“翻番”,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展现了“辽河担当”。

“加油增气”彰显能源保供责任担当

本土断块多、碎块多、无成型气藏,流转区动用难,决定了辽河本身就是一个“贫气”油田。

然而,这个“贫气”油田近几年“气”势如虹,破7亿,超8亿,战10亿,增幅效率位于中石油前列。

“贫气户”不断“自我加码”,彰显了油田公司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在诸多燃料中,天然气具有热值高、绿色、清洁等特点,被喻为“蓝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油气进口不确定性风险增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要求。

辽河油田坚决落实中央要求和集团公司部署,制定“加油增气”规划,充分发挥好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公司领导不断完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加油增气,计划2025年产气是2018年产量的6倍;对比1980年顶峰纪录增长了68%,届时将刷新辽河油田天然气开发的历史纪录。

天然气同样是辽河油田最突出、最有效的提质增效潜力点。据有关专家介绍,油田自产天然气量不足以满足稠油热采的热能需求,每年要外购大量天然气。外购气的价格是自产气成本的两到三倍。

提升天然气自产能力,无疑是辽河油田高质量发展中一项重要工程。

此外,加快天然气上产力度,也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需要。提高天然气产量,将对辽河油田降低碳排放以及零碳采油厂、作业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谋定而后动。油田公司每年年初召开天然气上产专项启动会,成立上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领导小组增强“面向生产、服务基层”意识,针对重大项目或“卡脖子”难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专家常驻一线解决难题。今年以来,先后到兴采、曙采、茨采、冷家等现场,论证制定措施150项,实施76井次,效果非常显著,其中牛居区块日产从年初15万立方米上升至20万立方米。

宜庆地区成天然气上产“生力军”

“辽河油田成功开发了多年未动用的宜庆地区,为各油气田企业作出了表率。”5月,在股份公司天然气勘探开发推进会上,股份公司领导对辽河油田公司实施的宜庆三维项目,给予高度肯定。

去年以来,辽河人采用三维地震、规模压裂等技术,攻克了宜庆地表复杂、气藏低渗等诸多勘探开发难题,落实勘探区域200平方公里,累计部署气井255口,投产新老井39口,日产气在30万立方米以上运行。

宜庆地区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油田公司“加油增气”战略的重要支撑。

“曾经的蛮荒之地,如今遍地开花。”6月18日上午,在开发事业部会议室里,经理赵志彬看着墙上标有数十个小红圈的辽河宜庆地质构造图,信心满满地说:“宜庆就是辽河天然气上产的‘生力军’。”

宜庆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自2021年流转辽河以来,科研人员同步推进研究部署和试采评价,克服了科研、环境、政策等多重困难,于今年年初进入了快速上产阶段,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几年来,油田公司创新机制,打破预探、评价、建产的传统流程,按照“地震先行、多层兼顾、立体部署、大平台实施”的原则,一体化部署探井、开发井;全面实施平台井工厂化施工、试采同步进行、开展压裂会战等组织模式;大力实施钻前不等征地、钻机不等钻前、压裂不等钻井、地面不等压裂、投产不等地面的“五不等”建产机制;实行“台长制”工作模式,集中油田公司和钻探公司的优势资源,打破甲乙方界限、专业界限及组织界限,实现人才共享、物资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四个共享”,提升新井实施成功率。

黄沙漫天、井架林立。足球场大小的平台上,大型钻机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前5个月,宜庆气井已完钻30口,平均钻井周期24.1天,同比缩短9.6天;投产12口,单井施工周期同比缩短10.4天,日产14万立方米以上。

投得快是基础,产得稳是关键。针对气井压力大、出水多情况,辽河人采用排水采气技术,提升采气效率;实行“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采用智控器远程监控,普通井两天一巡,重点井一天一巡,确保气井运行平稳。去年8月投产的宜49—H2井初期日产8万立方米,今年以来日产保持在4万立方米以上。

本土盆地担当上产“压舱石”

年初至今,本土天然气日产从236万立方米上升了25万立方米。“相对于外围区块,本土盆地依然是天然气上产的‘压舱石’。”天然气开发技术专家潘洪灏表示,辽河人天然气开发理念、技术均日趋成熟,有能力拉动处于开发后期的辽河盆地天然气产量实现稳中有升。

经过50余年的反复勘探开发,6000多平方公里的辽河盆地陆上区域已进入了高探明率、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三高”时期,普遍响起了潜力接替区块不足的“红色警报”。

危中寻机,知难不畏难。辽河盆地复杂的地质构造,给气区解释带来了困难,也为老区挖潜工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潘洪灏说,区块还是那个区块,气层还是那个气层,随着观念的进步,思想的解放,技术的提升,开发潜力不可同日而语。

近年来,辽河人逐步坚定了评价开发哲学——“老区不老、小块不小”,制定了老区扩展找边界、老区内部找新层、老区周边找新块、老区新带找发现“四老四新”工作思路。

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以工艺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成果转换为目标,深挖油田老区内部及周边区块潜力,实现荣兴、锦兴等许多老区重新焕发“第二春”,成为建产主力区。2月,科研人员依托大比例尺编图模式,在老区锦2-6-9区块开展区带成藏研究,通过精准构造解析,精细储层评价,精确剩余油气描述,重构地质体认识,整体部署8口井,目前投产5口,累计产气534万立方米。

思想是创新之魂,技术是创新之本。50多年来,辽河油田构建了溶解气和气层气两大天然气开发体系,培育出调补层、排水采气、压裂、大修等多项特色技术,赋能老井释放潜力。

今年2月,通过实施调补层措施,让停产十余年的马1106井成功复产,初期日产8200立方米,阶段累计产气86.8万立方米。

既捡“西瓜”,也捡“芝麻”。稠油热采中产生的天然气,是辽河人过去易忽视的增产点。今年,辽河人首次将稠油次生气采集纳入天然气生产计划,实施“零散井车载收气、稠油井套管收气和低压低产井间开收气” 三项举措,前5个月实施管理挖潜77井次,日增气22.5万立方米,天然气回收率达到95%。

近期,油田公司日产天然气稳定运行,随着宜庆地区几个平台即将投产,天然气上产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牢牢把握实现年度目标的主动权。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