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05
浏览: 32
字数: 4996
推荐表: 查看

勇闯新路才能找到出路

简要说明 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史上,孤岛采油厂是累计产量最大贡献者,作为一个开发了55年的老油田,整体处于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但却依然保持了良好生产态势。作品深入剖析其开发理念的转变、思维模式的超越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员



勇闯新路才能找到出路

——孤岛采油厂聚焦高效开发谋划转型发展调查

  记者 蒲创科 孙万芹 张 太

  特约记者 原 俊 通讯员 尹东宁

  在油田的发展史上,孤岛采油厂是累计产量最大贡献者,也是目前陆地产量最大的开发单位……

  孤岛油田,一个55岁的老油田,采收率46.2%,采出程度达到42.7%,整体处于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22年,油田领导在孤岛采油厂调研时,提出了“引领整装油田高效开发”的发展定位要求。当年,该厂实现超产3万吨,今年前6个月孤岛厂超产1.03万吨,依然保持良好生产态势。

  从“‘十四五’末效益稳产240万吨以上、盈亏平衡油价40美元/桶”的奋斗目标看,孤岛厂不仅大有可为,更想大有作为。

  

  冲破瓶颈

  以新方向定义高质量发展

  孤岛厂经历过鼎盛。

  开发早期,曾连续20年保持年产400万吨以上。到目前,采收率和采出程度均排名油田第一。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起,孤岛厂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十三五”期间,采油厂原油产量以每年7万至9万吨的速度递减,开发效益持续降低。

  打开各个板块数据分析,孤岛厂山重水复疑无路。

  化学驱板块,采收率44.8%,注聚15年,产量递减态势不可逆转。

  稠油板块,采收率33.2%,高轮次吞吐产量、油气比规律性递减,地层能量持续降低。

  水驱板块,采收率53.4%,极端耗水层带普遍发育,剩余油高度分散。

  断块油田,采收率33.9%,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升采收率潜力有限。

  主力开发方式均进入开发瓶颈期,特别是稠油整体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自然递减逐步加大,开发效益持续降低。如果没有革命性的举措,按照原来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模式走下去,产量大幅递减的态势不可逆转。

  老油田还能不能再次焕发青春?采油厂党委的回答是:“思路决定出路”。

  求生必须求变!这一点,采油管理十区感受深刻。

  “采油管理十区存在的意义在哪?”早在2018年4月,刚担任采油管理十区经理的李德军曾这样问自己。

  采油管理十区以断块油藏为主,具有“稠、蜡、薄、小、散”的特点,且部分“断块”地面无管输、不能提液、无法注水。这些年,他们采取了热采吞吐、冷采吞吐、压裂降黏、补能吞吐等技术探索,产能均未取得突破。

  2018年,管理区58口井产了3.8万吨油,在油田10个亏损管理区位列“前三名”。

  直到2021年,孤岛厂“把断块油田作为上产潜力点”的定位让李德军找到了管理区存在的重要价值。“发挥断块油田的潜力,弥补采油厂产量缺口。”他说。

  观念一变,柳暗花明又一村。

  垦123断块地处偏远,地面无注水井和配套管网,他们就实施采出液就地分水、就地回注工艺改造,在压驱注水技术的加持下,减少了无效拉运量,解了油井的渴、补了区块的能,日增油15吨,实现了补能、增产、降费的一举三得。

  河滩油田曾经采用的是腰部注水、高部位采油的开发模式,如今他们转换思路,采用高部位采油、低部位注水,该区块采收率从42.3%提高到51.3%。

  “腰部注水,注水压力相当于被分散了;而低部位注水,原油被大面积的水包裹着,水体整体向前推进,驱替效率更高、扫油面积更大。”孤岛采油厂地质所所长王冉冉说。

  如今,采油管理十区同口径的产量从2018年的3.8万吨,跃升到2022年6.1万吨。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再增产一万吨。

  “油田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开发理念的转变、思维模式的超越、管理模式的创新。”厂长姚秀田说。

  面对传统开发方式不可持续、传统工作量投向亟待优化提升两大制约因素,他们全面贯彻落实油田“六大战略”,持续推进“高效开发”和“低成本发展”两大战略,明确“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提质量”总体策略,聚焦SEC储量(经济可采储量)提升,瞄准稠油转型开发,塑造老油田高效开发新动能;聚焦盈亏平衡油价降低,实施“高质量开发3个100工程”,推动老油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没有动用不了的储量、没有开发不好的油藏,只有解放不了的思想。正如孤岛地质所办公楼外挂着的标语:“资源有限,创新无限,解放思想,挑战极限”。

  思想的解放,为孤岛厂带来的不仅仅是指标和数据的变化,一系列正向连锁反应相继显现,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驱动力。

  

  破解矛盾

  以高效开发引领高质量发展

  注汽工作量由243口减至84口,躺井数由737口降至436口,油水井开井数增加343口……

  在产量连年下跌后,2022年止跌回升。产量的盘子稳住了,增储上产的底气越来越足。

  面对老油田开发困境,他们跳出思维禁锢,还原问题本质。

  化学驱产量递减态势不可逆转,但是可通过持续井网调整、流线调控,最大限度控制含水,延长项目有效期;

  稠油地层能量、开发效益持续降低,那就转水驱补能量,转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扭转产量递减态势;

  水驱整体含水高,那就通过识别高耗水层带控含水,只要稳住含水,就能成为采油厂效益稳产的压舱石;

  断块油田采出程度相对低,那就提速开发,为采油厂开发转型争取时间。

  在姚秀田看来,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新开发理念引领推动老油田高质高效开发,构建高质量勘探开发大格局,扎实推进规模效益稳产,推动能源保障能力全面领先。

  突破口选在了“稠油”。

  从“十三五”之后的情况看,孤岛厂稠油生产整体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地层压降持续增大,周期产油、油汽比规律性递减,单位操作成本持续上升,靠热量置换维持高效开发已经不可持续,同时长期高温高压,压降大、地应力不均衡,导致套损井持续增多,高轮次吞吐阶段井网对储量控制程度变差。

  稠油产量从鼎盛时期的120万吨跌至88万吨。一系列后果接踵而至:注汽运行“疲于应对”,由于稠油产量与注汽密切相关,各个管理区抢锅炉、天然气;作业运行“疲于应对”,导致生产效率、时率低;污水回注“疲于应对”,稠油热采“只采不注”,全厂日产水3.4万立方米以上,居高不下;硫化氢治理“疲于应对”,含硫化氢井普遍分布。

  热采是解决稠油问题最好的办法吗?

  高轮次吞吐后,轻质组分被采出,重质组分留在了地层里,单井原油黏度越来越高;而且近井地带采出程度高,在半径40米至60米范围处,形成以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堆积为主的环状高黏带,远井地带的饱和烃、芳香烃很难越过这一区域渗流到近井地带。

  姚秀田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阻流环”。他认为,正是因为“阻流环”的存在,导致加热半径有限,热利用效率降低。

  2018年孤岛厂开始推进稠油转注水工作,采油管理五区将一部分油井转成了注水井。

  孤岛厂采油管理五区,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50%,“十三五”之后,管理区产量开始大幅递减。

  “一口日产三四吨的油井,谁舍得把它改成注水井?”孤岛厂副总工程师,采油管理五区党支部书记、副经理王勇回忆说。

  有舍才有得,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高轮次吞吐后稠油压降大,难以建立有效生产压差,主要开发矛盾由流动性不足转变为地层能量不足,开发方式需由传热降黏降压开采转向传质补能驱替开发。”采油厂副厂长徐磊说。

  那一年,采油厂机关干部、地质所科研人员、管理区技术人员纷纷进基层,给员工们讲解稠油转型开发技术路线,自上而下进行观念转变,全厂统一思想。

  在采油管理五区南10-斜504井组,技术人员对南10-斜504井实施转注措施,舍弃该井一天3吨的产量,补充地层能量,改变液流方向驱替剩余油。经过5个月的补充地层能量后,井组日增油达到10.5吨。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到2022年,采油管理五区稠油自然递减从25%降到了13%,全年超产7000吨。孤岛厂转注了224个井组,平均地层压力提高2.0兆帕,日产油水平提高235吨。

  从二类油藏化学驱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他们确定了“重构注采井网、温和注水补能、适时转化学驱、全过程冷采降黏引效”的稠油转型开发技术路线。东区北Ng3-4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化学驱先导试验已经初见成效,预计“十四五”期间可推广稠油转化学驱储量4320万吨,稠油开发的路子再一次拓宽。

  开发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工作量结构、成本结构和产量结构大范围的优化调整。他们将大幅压减的转周工作量节省出的成本投向了常规措施、水井工作量和管杆泵的更新配套等长效投入。与2020年相比,2022年稠油投入减少5858万元,老井自然产油比例逐年提升,单位操作成本由840元/吨降至609元/吨,产量大幅递减的态势得以扭转。

  转型开发破冰,带来了开发态势向好。2022年,采油厂SEC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增加449万吨,降低折耗费用9200余万元,盈亏平衡油价同比降低2.84美元/桶。

  围绕“十四五”开发思路,孤岛厂谋划“化学驱”坚持“精细开发、精准开发、极致开发”理念,保持小幅度递减;稠油突破“稠油必须热采”传统认识,由产量快速递减转变为高效稳产;水驱把握“高含水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假象”理念,保持较长时期稳产;断块树牢“没有动用不了的储量、没有开发不好的油藏,只有解放不了的思想”理念,由产量平稳开发转变为快速上产。老油田的大有作为由“理想”变“现实”。

  

  聚焦质效

  以低成本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管线老化,是修补省钱,还是整体更换管线更合算?

  看表面,点焊只需要花几百块,省钱省力;细算账,如果因为焊管线停上几次井,进而再躺上几口井,就不划算了。

  过去一说“经营”,员工们认为这是管理区该干的事,油水井管理岗的岗位职责就是油井安全平稳运转,只要皮带按时换、井口不漏油,就认为是高效的。

  现在不一样了,员工们的岗位职责升级为“技术+经营”。按时加盘根换皮带,维护油井正常运转,这是生产思维;算明白加盘根换皮带需要停多少次井、影响多少产量,力争停一次井干多个活,提高油井时率,少停井、少躺井,这是经营思维。

  每一口井都是利润中心,每一个人都是创效主体。依靠“精细管理降本”,这是孤岛厂低成本策略之一。

  “低成本不是一味压减成本,我们要保持规模产量,规模产量高,就能多分摊固定成本。我们要以SEC储量稳定上升降低折旧折耗成本;要开发转型,将高投入的稠油热采转向低成本的稠油冷采或化学驱,实现结构性降本;要打造成熟技术体系,提升措施增油效益,实现技术降本;要强基固本,打通基层管理最后一公里,提升油藏经营价值创造能力,实现管理降本。”姚秀田说。

  在孤岛采油管理二区,每口井的“脾气”都记录在册,他们还有一个规定:停井必须提前一天通知技术管理室。

  技术管理室会结合井的历史情况和开发情况,作出合理统筹,再通知班站进行停井。像换皮带、控制柜的清扫、部件保养等工作,停一次井能解决15项。

  今年2月,中29-平528井水泥台断裂,需要停井修复。这口井油稠、出砂、套管变形,还处于转周末期,地下温度较低。一旦停井,油稠流动性变差,就很难再顺利开起来。

  技术人员采取了“降黏+热洗+焖井”的停井前技术方案,给油井涂上“爽身粉”、洗个“热水澡”,再焖一天“蒸桑拿”,员工们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把井台设备设施维修好。

  由于“身体保养”得当,再次开井时,中29-平528井不但没出现油稠、出砂等问题,含水还降了。

  孤岛采油厂副总政工师,采油管理二区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刘书廷告诉记者,在采油管理二区,停井养护时,如果出现工具准备不齐,员工返回拿工具的情况,要受到扣罚;如果出现开井后,短时间又停井的情况,也要扣罚。

  今年,采油管理二区的躺井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一半,油藏价值创造能力明显提升。

  受热采转周工作量大、管杆投入不足、工艺技术水平限制等因素影响,采油厂油水井作业有效期短,低效、无效、重复工作量多,年作业2200余井次,作业频次0.58,这意味着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油水井需要作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采油厂的高质量发展。

  他们调整工作量结构,推进“3年之内注汽转周工作量压减至100口、年均躺井下降100口、水井作业工作量减少100口”的“高质量开发三个100工程”,资金投入转向高效长效的工作量和地面系统配套的优化提升。措施有效率由76.1%提升至88.3%,躺井率由2.05%下降至1.24%。

  他们强化技术创新,地质工艺一体化,打造了低成本井筒重建、长效防砂、冷采降黏和水井长寿命管柱等四大成熟技术体系,措施峰值日产油能力由4.8吨提高至5.4吨;攻关开窗侧钻、定向大修等技术,治理报废、套损、长停井共计276口,最大程度盘活低效无效资产。

  他们聚焦SEC储量提升,“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侧钻、套损治理、定向大修、扶长停493口,恢复SEC储量265万吨,盘活油气资产净值6.3亿元。

  如果把高效开发看作采油厂的“生命线”,那低成本发展就是他们的“动力源”。

  通过工艺技术进步、稳产长效投入和基础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2022年,采油厂降躺井减少作业费5020万元,累计增加管杆投入5966万元,油水井开井率提高3.4%,“一减一增一提”间尽显效益。

  产量之弦拨动发展大盘。

  2022年孤岛采油厂自然递减率下降3.2%,老油田良性、有序、低成本、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为今后较长时期规模效益稳产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超产超效,引领整装油田高效开发,为油田效益稳产贡献力量。”孤岛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张岩说。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