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10
浏览: 20
字数: 925
推荐表: 查看

焊接大师的机器人徒弟

焊接大师的机器人“徒弟”

 □ 刘光雅

随着焊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刘海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智能化焊接的推广也逐步深化,培养智能化相关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工作室骨干,郭连京、周怀杰等技师有超过30年和焊接工艺打交道的经验。可如何让这些焊接高级技师、所属单位焊接技能专家等转型为智能人才,一度让工作室带头人刘海林颇为头疼。“这些焊接技师对钢结构焊接的独特见解,对于横焊、仰焊等,他们都游刃有余,可他们不擅长机器人硬件操作。”刘海林说。

为此,海油工程天津建造分公司成立专业技术团队,由刘海林带队,派出焊接技能人员到国家机器人培养示范基地学习。整整4个月超700小时的强化学习让大家受益匪浅。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特性结构件的焊接成了摆在刘海林面前的又一难题。“本以为熟练操控机器人就大功告成了,”刘海林说,“可机器人焊接完全依靠系统编程,操控灵活性差。同一个结构件,即便只是单体位置变化,机器人也需要重新调校。”

单体结构件厚度从5毫米到50毫米不等,焊接位置涉及直线、拐角、立焊、环焊等,焊接方法更是囊括填充焊、满焊、熔透焊等多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结构件涉及指令可能超过70个,如果每个指令都需要焊接技师现场输入,将大大影响焊接效率。

对此,刘海林组织团队攻关,联合海油工程焊接实验室、质量检验、技术等多部门,搭建焊接工艺库。工艺库内包含在各种条件下焊接参数的合理搭配、多层多道焊的排道规则、焊接过程中的机器臂摆动方法等参数内容。“根据现场结构件情况,焊接机器人能够自动调取工艺库数据,并排列组合,从而极大减少人工识别、输入的流程,提升焊接效率。”刘海林说。

在提升操作机器人能力的同时,焊接技师对于焊接工艺参数也逐渐烂熟于心。面对一个坡口,只要拿到钢材数据和焊接方法,他们马上就可以反馈出电流、电压、焊材材质、焊接角度等数据,一条焊接工艺参数就形成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师工作室已完成工艺库参数开发70余条,基本涵盖海洋钢结构单体工程散件、辅件施工范围。同时,随着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工程标准化方案的推广,针对重大工程典型节点的机器人焊接工艺应用水平也明显提升。目前,大师工作室正在细化并推广“软硬两手抓”的人才培养方法,加速将技能人才转化为智能人才。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