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时,想种一棵胡杨
炼油生产二部 张立敏
退休的时候,想种一颗胡杨,这个念头源于几年前。那时候喜欢上一种游戏,每天走路换能量,能量达到一定数目后,可以用来兑换沙漠植物,本来是虚拟世界的游戏,却真的能变成沙漠中的绿植,觉得很有意义,于是每天都要走上一会儿,既锻炼身体又能为消灭沙漠做出点贡献,一举两得。
在随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能量种了几棵沙棘、梭梭等低能量的树木,心里很是小骄傲。偶尔看见能量攒到足够多可以种胡杨,年少时的胡杨情怀一下打开。于是种一棵胡杨的想法就在心底扎了根,看着自己能量滋养下的小树已经枝繁叶茂了,认真计算了一下,按照自己每天一万步计算,剩余的能量与自己退休的日子很契合。退休时,种一棵胡杨的念头油然而生,这个想法一旦产生,退休就有了仪式感,不仅仅是生命中的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而且还有了实物的见证,很高礼遇的那种见证,因为胡杨是神树。
喜欢胡杨,是初中的时候,看了一个记录片,介绍胡杨树的,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不记得了,可“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的特质,让我对这种树想了、念了30多年,在我的认知中,这就是神树啊。脑海中会有这样的画面,万里黄沙,一棵胡杨树屹立其中,孤傲冷寂、顽强不屈、不畏风雪,这样的字眼就盘旋在了脑海。走在漫漫荒漠,你眼前这棵倒下的胡杨,可能在郁郁葱葱的时候见证过2000多年前霍去病封狼居胥,可能在干枯挺直的时候见证过1000多年前李靖拍马路过狼居胥山,可能在临近倒下时见证了500多年前朱棣第五次亲征消灭北元残敌。站在时间的制高点,感受着历史的沧海桑田,不疾不徐、不争不抢、不卑不亢,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然、洒脱。
爱它,就去了解它,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胡杨全身是宝,它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腐,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胡杨木的纤维长,是造纸的原料。一路了解下来,发现胡杨不仅精神上给人积极向上动力,在物质上也是正能量满满。
人一旦有了目标,行动上也就有了动力,于是胡杨为我开启了精彩画卷,也感叹胡杨的神奇力量。集团公司在网络上开展“云走长征路”活动,为了心中的胡杨,我坚持一天走15000步,从瑞金出发,沿着红军当年的路,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每天看着自己在长征的路上前行,满满的成就感。每过一关,都要向同事炫耀一番,为了让炫耀显得有文化,事先还要通过网络,重温一下红军当年在这里留下的故事,然后讲给身边的人。72天走完了一百万步,我顺利走完长征之旅,也和同事完成了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公司开展趣味运动会,为了心中的胡杨,我积极报名参加,从训练到比赛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训练,彼此之间寻找最高的配合度,商讨最理想的动作技巧,在交流沟通训练中,我每天不但能够轻松完成任务,还与很多曾经的同事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老爸退休在小区三公里左右的地方,开了一块地,用来种应季的蔬菜,原来每次我都开车去老爸的地里,为了心中的胡杨,我开始走路过去,曾经遥远的路走的次数多了在变短。而且一路走来也能看到不少风景,曾经的中学因为学生少被合并了,如今变成了一个企业的办公场所;曾经的荒地盖起了楼房,后来挂上牌子,知道是一个孵化场;曾经去地里的路是土路,如今铺上了柏油,路边还安装了路灯。
对于种胡杨这件事如此执着,细思是对胡杨生命力羡慕。临近耳顺之年,虽不承认自己老去,可是身体却告诉你,真的老了。想当年,装置检修是很有仪式感的,红旗招展、条幅飘扬,我拿着红旗爬上过当时公司最高的炼塔——MTBE催化蒸馏塔,72米高,最高的几层是竖梯,我一口气就能爬上去,中间不休息。十几年后,二套ARGG装置检修,50多米高的分馏塔塔顶出现状况,我去给上面作业的技术员送工具,虽然也是一口气爬上去的,可上去后,我就瘫坐在平台上,休息了好一阵子,才有力气再站起来。以前技能鉴定考试,几百道选择、判断,看上几遍,考试的时候一道不错。如今考试题目看上几遍,再看如新,感慨:百题看n遍,片言不留脑啊。
退休后,想种一棵胡杨,用胡杨的精神去开启自己新的人生经历,去活出最精彩的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留下属于我的3000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