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12-17
浏览: 88
字数: 1747
推荐表: 查看

做一个不缺席的女儿

做一个不缺席的女儿

李改红

一直以来,很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但每一次总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以前的父亲我看不懂,也摸不透。

父亲今年73岁,是一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干部,这也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情。家中珍藏着父亲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一些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父亲很年轻,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范儿”。父亲床头边上放着一个黄色小茶几比我的年龄都大,据他说是以前的老领导送给他的,退休后父亲又从办公室搬到了家里。尽管经过数次搬家和装修家里淘汰了很多的旧物件,但小茶几始终保留着,被父亲擦得干干净净,上面放着他的书和烟灰缸。父亲爱学习,到现在还保持每天看新闻,阅读《半月谈》《党的生活》等杂志的习惯。

对父亲过往的了解多数是通过母亲那里得知的,母亲说,刚满16岁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吃不饱饭,便从甘肃庆阳老家出来谋生计,偶然在大街上看到林业局在招工,父亲毫不犹豫地报名当了一名林业工人。由于父亲会识文断字,为人热情、干活勤快,不出几年便迅速从一名林业工人成长为管理着几百号人的大队长,并且年年当先进受表彰,后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年轻的父亲便带着母亲来到青海油田成为了光荣的“油一代”。

儿时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很忙碌,有时候一整天都见不到他,他就像一个陀螺始终围绕着工作转个不停。那时候的我渴望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边吃饭边听父亲说话,渴望他带着全家去照相馆拍个全家福,在我生病时渴望他能够来陪陪我……,但是诸多的渴望也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在我成长的各个阶段父亲始终是缺席的,他没有一次参加过我的家长会,没有因为望女成凤而辅导过我的学习,也没有对我的工作和婚姻给予意见和建议……至此我很庆幸儿时的我没有染上逃学、逆反、打架等恶习,大家各自安好,平平淡淡。

父亲的改变是从2013年哥哥意外去世后发生变化的。那是一个至今想起还令人落泪的七月,坚强的父亲对着哥哥的遗像嚎啕大哭,但他在母亲面前却始终装出一副看不出任何伤感的表情,只是一根接一根的吸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脆弱,原来父亲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从那之后,父亲也开始有事没事就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生活和工作。以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的父亲开始帮着母亲做饭,拖地做家务。就在不久前,母亲因心脏不舒服住院,父亲为了不影响我和姐姐工作,每天坚持给母亲送饭,陪母亲输液、聊天。

也许是父亲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年代,现在的他经常鼓励母亲要穿好吃好,还会对母亲的穿着打扮给予意见。他也特别喜欢让母亲给他买衣服,每一次买来的衣服裤子都会因为他的挑剔要经历两到三次更换和裁缝师傅的“回炉重造”后他才满意,因此母亲也成为了二市场门口四川裁缝师傅的老顾客。有时候母亲忘记了取衣服,师傅也会主动找上门送过来。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宽裕,父亲的衣柜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料子裤、牛仔裤、运动裤一样不少,羊绒衫,皮草大衣他也必须配齐,整齐程度可以用一丝不苟来形容,就连裤子的挂法也进行了严格的分类。

以前父亲从不吃带甜味的食物,如今喜欢上了蛋糕、饮料,尤其喜欢喝咖啡。记得去年我带父亲和母亲去了西安钟楼的一家星巴克,他很淡定地点了杯卡布奇诺,为母亲点了杯水果茶,一边与我和母亲聊着天,一边品着咖啡,听着他不懂的欧美音乐。在现代感极强属于年轻人的世界里,父亲努力地想要融入,不断尝试着每一样新鲜的事物。父亲接受新事物的态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情,他总是看不惯女同志穿裙子,因此也不允许姐姐穿。有一次姐姐偷偷穿裙子被父亲发现了,于是遭受了一顿皮肉之苦。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对我和姐姐成为“保守派”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我曾经迷茫需要父亲支持和鼓励的关键时刻,父亲因为工作始终是缺席的,虽然我知道这是因为生活所迫,但是一直以来与父亲的关系总是若即若离。自从花土沟转产回来后,通过这些年与父亲的接触,我从他的待人接物、细微之处,才渐渐地看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我逐渐理解了那个年代父亲的样子。于是,我开始理解他、靠近他。曾经缺席的父亲,如今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他不仅是母亲的依靠,更是我和姐姐心中的宝。每次看到父亲不按照医嘱好好吃饭时,我总是以逗他的方式让他主动接受。每年我都会利用假期带这父母去旅游,去看看不同的世界,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我不想在他逐渐老去的日子里做一个缺席的女儿。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