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7日10时,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达到6000.08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达2451.8万吨,天然气产量445.31亿立方米。
这标志着长庆油田已建成我国首个年产6000万吨级别的特大型油气田,从而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长庆油田攀上国内油气田产量最高峰,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要批示精神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长庆油田广大干部员工弘扬石油精神,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排头兵的责任担当。
“长庆油田是大油田,大要有大的样子,重规范、做示范、有风范。”戴厚良董事长调研时的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回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长庆油田因其高质量发展之路而愈加强大,因其薪火相传的“磨刀石”精神而愈加厚重,也必然因其勇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任而愈加弘毅。
大发展 大作为
1970年,陇东迎来浩浩荡荡的石油大军,长庆石油人从这里出发,开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大会战。
会战之初,数万石油大军拉着架子车,背着行李卷,不分昼夜向陇东急速进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唱“压裂歌”、吃“压裂饭”、过“注水年”,在广袤的黄土高原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奋斗身影。
洞见成长的脉络,感受壮大的脉搏,就要问问这份事业的见证者。
“三块石头支口锅,熬些稀粥啃点干馍就是美食。”回忆起当年在修井大队的日子,王进喜的队友、80多岁的崔文儒心中依然会涌起战天斗地的豪情。
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开拓者深耕陇原大地,挺进陕北高原,马岭、红井子等油田破茧而出,产量快速突破百万吨。但长庆人没有止步,终于在1983年发现塞1井,打开了三叠系延长组找油的新局面,打破了油田年产原油在100万吨左右徘徊之势。
“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崔立权随运输队辗转半生,哪里有会战,哪里就有他的脚印和车辙。
新世纪以来,第二代继承者沿着父辈的足迹鏖战贺兰山,勇闯毛乌素,苏里格气田和西峰、姬塬、华庆等油田竞相崛起,推动油气当量10年“五换千字头”,建成西部大庆。
“在祖辈父辈爱的教育中,饱含着石油精神。”听着石油故事长大的崔哲,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油田工作。
进入新时代,第三代发扬光大者在新时代立下新功勋,油田步入6000万吨中国石油工业新纪元。站在新起点上,长庆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6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增产。
长庆油田的大发展,“大”从何来?长庆油田的大作为,如何作为?
在点多、线长、面广的鄂尔多斯盆地,1761个党支部按照生产关联,密布于深山、沙漠、戈壁滩,将上万个油气区的散点连成线、连成片,连出大发展与大作为。
不忘初心举旗帜,牢记使命站排头。长庆人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争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探索形成了“一域一型一支部”“党建联盟”“党员实践+”等特色经验,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果,彰显长庆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本色,成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生动实践。
长庆人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化地质认识,攻关技术瓶颈难题,打造工程利器,研发工艺装备,创新五大成藏地质理论和四大开发技术体系,攻克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世界级难题。
长庆人将管理创新作为发展关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配置内外部资源,创新构建安塞、西峰、苏里格等十大高效开发建设模式。践行“两化”融合,增产不增人,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性重塑。
“‘小事情、太平凡’不是不干的理由,只有把小事做得好、平凡之事干得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干大事、不平凡’。”从天府之国到毛乌素沙漠,特等劳模陈思杨13年如一日,肩负冬季保供任务,守护集气站安全平稳13年零事故。
面对艰苦环境,创造“人拉肩扛战风沙”的英雄壮举;面对困难挑战,磨炼“磨刀石上闹革命”的坚强意志;面对责任使命,践行“不甘人后、永争第一”的豪迈誓言,一代代长庆人,淬炼出“磨刀石”精神,历久弥新。
在长庆油田大发展大作为的起点,年过半百的庆一井静静矗立,五十载热血依旧澎湃,奔涌向前。
大贡献 大格局
追寻半个世纪爬坡过坎足迹,长庆油田不仅贡献了巨大的油气产量,还深刻影响或改变了众多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格局。
长庆油田的贡献和格局在于,深刻影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格局,创造“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的生动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石油工业战略东移,经过几十年高产,东部油气田面临稳产挑战。“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将焦点对准西部。
西部能否担起战略接替的重任?长庆油田给出了答案!
新世纪初,我国东西部石油产量依旧大比例向东部倾斜。新世纪以来,长庆油田快速上产,一举跃上6000万吨新高点,以长庆油田为代表的西部油田,成为重塑中国石油工业东西部格局的重要力量,石油产量进一步向西部倾斜,在2020年几乎能够占据半壁江山。
从后期潜力看,格局偏向西部的局面将得以延续。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西部油气资源接替能力显著增强,将逐步形成西部接替东部的格局。其中,长庆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连续10年超过3亿吨,储量领跑国内各油气田,为拉动西部石油产量继续攀升储备动能。
长庆油田的贡献与格局就在于,助力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转变,天然气快上产建设“大气中国”。
上世纪90年代初,当长庆大气田初露端倪时,翁文波院士说:“在陕甘宁发现大气田,其经济意义、地质意义不亚于当年大庆油田的发现。”
长庆油田用近些年的天然气快速上产作答。致密气实现快速有效开发,首个年产400亿立方米规模大气区在这里建成,占全国总产量1/4;西气东输、陕京线系统等10条天然气管道在这里交汇,累计供应天然气超4000亿立方米。到“十四五”末,将实现天然气年产量500亿立方米并长期稳产。
同时,长庆发挥西接中亚与新疆资源、东临京津冀与华东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连续23年承担着向北京、天津等4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任务,在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庆油田的贡献和格局在于,树立了非常规资源效益开发的典范,探索了国有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石油工业革命就是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的革命。”在谈到油气革命时,中科院院士邹才能说。如今,非常规“革命风暴”正从黄土塬上刮起。
在“技术+管理”双轮驱动下,过去3年,陇东页岩油平均单井产量较初期增长1倍,桶油完全成本在过去3年降幅超过30%。这得益于“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五大技术系列以及“大平台、丛式井、工厂化、水平井”作业模式。这种针对非常规资源的全生命周期项目开发管理体系,就是区别于传统开发模式的“陇东模式”。
看似简单的新模式,凝结了长庆油田几十年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安塞模式”享誉全国,安塞油田也由此成为国内石油开发史上第一个被冠以“模式”之称的油田。西峰、姬塬、苏里格等模式则分别成为“三低”油气田低成本开发的典范。
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革命性重塑,创造了传统油气田转型升级、效益发展的成功范例。在油气产量从2000万吨增加到6000万吨的进程中,在年平均新增5000口井的情况下,用工数量基本实现“零增长”。
长庆油田的大贡献与大格局,让其“发展西部”的排头兵当之无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当之无愧!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的先行者当之无愧!
大责任 大担当
绘就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态画卷,奏响企地协调发展的时代强音。
在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身躯庞大的长庆油田,有时候像心思细腻的画家,以黄土塬为背景板,涂青山,抹绿水,绘就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态画卷;有时候又像一个技艺超凡的指挥,以信天游为背景声,引领石油工人和地方人民齐声高唱,奏响企地协调发展的时代强音。
在这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中,长庆油田的每一处落笔,都彰显出大责任与大担当。
画中有一群鹤。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回归苏里格气田的戈壁荒滩,蓑羽鹤成群结队,有的在水中嬉戏,有的优雅地散步,和白云、青草以及不远处的黄色采气管线融为一体。
为保护蓑羽鹤栖息地,长庆苏里格气田已连续9年调整气井部署,先后避让100余口气井,迄今为止辖区内蓑羽鹤数量由当初的25只增长到200多只。
画中有一条河。
这条河有42条干支流、10个水源保护区,流经数万口油气井、数千座井站和近10万公里油气管道,河倒映井、站守卫河的默契相伴。
今年,长庆油田编制出台《黄河流域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打造林缘区、水源区等8种生态保护模式,让河水流得更畅快、更清明。
画中有一片天。
作为清洁能源,长庆天然气供应累计超过4500亿立方米,减少碳排放超15亿吨,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新的低碳商业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力争在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打造绿色竞争优势。”戴厚良董事长向社会郑重宣告与承诺,长庆油田必践。
在这首琴瑟和鸣的动人乐章中,长庆油田的每一个音符,都彰显出大责任与大担当。
油气田开发到哪里,就把改善民生、造福地方的社会责任延伸到哪里。
陇东是长庆油田的根,在艰苦创业时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在甘肃庆阳、陕西延安革命老区创造的工业产值分别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1/2和1/5,精准助力庆阳、榆林等革命老区脱贫“摘帽”。
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庆油田,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扶持地方中小企业6000余家,促进就业近百万人。土路变油路,窑洞变楼房,在油田发展的带动下,老乡们都换了个“活法”。
“长庆油田要在开发好能源的同时,为改善当地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长庆油田党委书记付锁堂郑重向社会宣告与承诺,长庆油田必践。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长庆油田走过从无到有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取得大发展与大作为;历经从小到大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成就大贡献与大格局;即将迎接由大向长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扛起更大责任与担当!